筑牢金融数据安全防线
2025-04-16 07:32:27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金融数据安全治理再迎重磅文件。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和规范金融业数据跨境流动合规指南》,重点围绕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问题,清晰完整说明金融业数据跨境流动规则。这也是继去年12月底《银行保险机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印发后,出台的又一份与金融数据安全相关的重要文件。
当前,金融数据安全防线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金融数据蕴含巨大的商业价值,已成为金融机构的核心资产。正是由于其惊人的变现价值,因此成为黑客眼中的“香饽饽”。北京金融信息化研究所日前发布的《金融业数据安全发展与实践报告(2024)》显示,传统网络攻击形势依然严峻,以窃取数据为目的的网络攻击规模与频次持续扩大。
从全球范围来看,金融数据安全事件呈高发态势,大量用户隐私受到威胁,经济损失惨重。从我国金融机构的情况来看,攻防态势也不容乐观。近年来,黑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攻击精准化,使得金融机构的防御成本呈几何级数增长,与此同时,金融机构的技术安全团队普遍面临人才短缺、预算不足的窘境,难以构筑有效的防御体系。
金融机构频频遭到黑客攻击,暴露出金融机构安全防护体系存在的短板。
首先是技术架构薄弱。当前许多金融机构的核心系统仍基于传统架构,安全防护机制相对薄弱,在快速迭代过程中,新旧系统的兼容性问题可能导致大量的安全漏洞。
其次是管理机制滞后。不少金融机构安全体系建设未能跟上业务创新步伐,部分金融机构过度授权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第三方合作公司的安全管理不足,外包服务商成为数据泄露的风险敞口;一些员工缺乏安全培训,数据安全意识薄弱,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要尽快补齐金融数据安全管理上存在的短板,守护金融数据安全。现实中,这绝非单一维度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一方面要尽快完善各项文件和配套管理制度,加强顶层设计,将数据安全纳入机构管理要求,明确各方责任;另一方面需要从全社会数据治理的角度,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严格把关从金融数据采集到销毁的各个环节。金融管理部门要持续提高监管能力,全面加强技术监测,提升整体安全防护能力,注重行业人才培养,打造专业的金融数据安全治理团队。金融机构、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等要加强跨界合作和创新应对,共同应对金融数据安全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既要“放得开”又要“管得住”,不断探索实践,持续完善治理体系和方法。只有筑牢金融数据的安全防线,才能为金融行业的稳健发展保驾护航,让金融数据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保障好每一位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陆 敏)
责任编辑:杜雅雯


- 华龙直播回顾丨武隆区文化旅游发展大会
直播|2025-04-15 14:30:09
- 宽仁医声直播回放丨全面打响肿瘤“攻坚战” 川味抗癌“生存法则”来了
2025-04-15 12:00:00
- 好医声直播回顾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血液肿瘤科——科学抗白 重儿有招
2025-04-15 14:00:01
- 书香氤氲城市 在江北共赴阅读之约
2025-04-15 12:54:41
- 合川搭建国际合作平台 吸引涉外人才来乡创业
原创|2025-04-15 20:34:04
- “亚洲飞人”盛广强与刘书坤携手飞越长江 三峡之巅上演“比翼双飞”
2025-04-15 19:2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