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州瞭望台丨武隆点燃“文旅+”引擎 “跑赢”世界旅游目的地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新闻发布

193

发布时间:Tue Apr 15 19:35:54 CST 2025

武隆是重庆旅游的“尖子生”,却不忘在“领跑”路上查找自身不足,只为更平顺地换挡前进。

今(15)日,武隆区召开了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在这场决定该区旅游产业发展方向的会议上,武隆区全面剖析了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特点,并结合自身文旅资源优势和存在的不足,给出了契合武隆实际、实现旅游产业迭代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打法。

其中,“文旅+”被一再提及,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武隆文旅的全场景,引领这座文旅强区快步走向“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本期《渝州瞭望台》,为你深度解析“文旅+”背后的武隆文旅产业发展新路径。


创新文旅场景

让武隆成为“想来1000次的地方”

在这场大会上,武隆区委书记范立新并不避讳存在的问题,因为“不破不立”。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注意到,武隆区从自身寻找文旅产业的不足,被提及的很多其实是优势项目,意在自加担子,谋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如核心景区需继续优化迭代、拥有水陆空“三栖”优质资源但要加大开发利用等,随着旅游新场景的出现,选择做“断舍离”,才能更好地“适配”世界旅游市场的发展。

对此,范立新给出了“把握机遇,向新发展”的解题思路。

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jpg

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武隆区委宣传部供图

首先要把握政策机遇,今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等重要政策文件,市委、市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加速释放文旅产业“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武隆应紧跟政策,做好文旅产业布局。

其次要把握消费机遇,休闲、旅居、康养、体育等领域正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城市微度假、乡村慢生活等休闲旅游需求激增,“银发经济”快速发展,全民健康意识崛起,“康养+旅居”的疗愈型消费产品备受青睐,户外运动兴起,跟着赛事去旅游深受欢迎,武隆有先发优势,应做好产品设计,促进旅游消费。

接着是交通机遇,渝湘复线高速武隆段通车,武道高速今年底通车、武两高速明年10月通车,垫丰武高速已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渝厦高铁重庆至黔江段将开通,武隆进入重庆中心城区“半小时经济圈”;白马航电枢纽蓄水后,还将极大提升武隆乌江段的旅游价值。

白马山天尺情缘景区.jpg

白马山天尺情缘景区。武隆区委宣传部供图

此外还有先行先试机遇,市委、市政府支持武隆开展旅游国际化试点,纳入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培育推荐名单;在全市迭代构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四梁八柱”任务中,也将武隆纳入“乌江画廊·多彩武陵”精品线路和多彩风情武陵高品质文旅景观带建设;武隆作为全市首批“低空经济先行试验区”,在空域配置、飞行服务管理等方面也具有先发制度优势。

有了这些叠加机遇,武隆区决定抢抓跨越式发展窗口期,全面提升武隆文旅产业发展层次和综合效益,既要有美景烟火气,也更有国际范、艺术味、体验感,让武隆真正成为从“1000个人来一次的地方”变成“一个人想来1000次的地方”。

做文旅+文章

深度融合建全域全时全季全业态

引擎已经“点燃”,要让车跑起来,还得有“变速器”,武隆文旅的变量则是“文旅+”。

范立新指出,“文旅+”深度融合是一个系统性、全方位的重构过程,是推动文旅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有效手段。

1TV-华龙网记者发现,武隆区将旅游周边的要素和场景,都置入了“文旅+”战略。

围绕“文旅+三栖”融合,要开发温泉资源,大力发展游艇、水上游乐、帆船、漂流等业态,规划建设水上运动休闲度假区、水上运动基地和水上运动赛事基地;发展“高铁+高速”经济,积极探索以量换价开通更多成渝中心城区直达武隆旅游专列,让武隆成为成渝中心城区市民周末游、休闲游的首选之地;积极打造低空旅游、低空交通、低空运动等应用场景,丰富飞艇、直升机、滑翔伞、动力伞等低空观光业态,首开全国跨战区低空航线。

着眼“文旅+气象”融合,将结合地理特征,打造冰雪玩乐、云雾景观、星空体验等气象旅游业态,开发“气象+科普”“气象+研学”的气象旅游新赛道,打造“追光者驿站”“云端观景台”,推出流星雨露营夜、彩虹瀑布摄影赛等主题体验。

推动“文旅+科技”融合,运用科技技术改变文旅体验与运营模式。夜游天生三桥要成为全国光影秀与无人机结合演艺的标杆。科技营销要成为全市的典范。

天生三桥.jpg

天生三桥。武隆区委宣传部供图

深化“文旅+农商”融合,发展景观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品牌化、绿色化、信息化,积极发展后备箱经济,形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商促农”的融合发展格局。

包括“文旅+”深度融合在内,武隆重点要抓好的“九件事”,可以用一个放大版的“文旅+”来形容。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方面,武隆要+兄弟城市,共建“巴蜀世界遗产联盟”“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建设方面,武隆要+国际合作,丰富多元化产品供给,结合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开设离境退税商场。

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创建方面,武隆要+国家资源支持,建设高质量的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发展低空、冲浪、飞盘、桨板、速降等新兴户外运动,力争到2027年,成功创建全国首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仙女山最美公路.jpg

仙女山最美公路。武隆区委宣传部供图

旅游全域全时全季全业态发展方面,武隆要+一轴五片区,“一轴”即以乌江画廊为轴,展现乌江之美,峡谷之秀,温泉之景。“五片区”即凤来、平桥等川东平行岭谷片区,深入挖掘人文游和乡村游;仙女山、双河片区要加强景区联动,丰富休闲度假、旅居康养、滑雪滑冰等产品;长坝、大洞河片区要依托挂壁水渠、罩云山景区开发,丰富悬崖漂流、矿泉水泳池、观花观星观云等休闲产业;江口、石桥片区要依托芙蓉江、芙蓉湖、珠子溪,打造铁人三项、游船观光、垂钓赛事等水上休闲运动产业;沧沟、后坪片区要依托喀斯特天坑群、洞穴系统和峡谷资源,丰富户外运动、户外探险产品。

此外,在乡村旅游全面提质提速、旅游服务品质全面提升、旅游营销扩面增效、文旅经营主体培育等方面,武隆区也通过做“+法”,将景区优化和服务工作统筹了起来。

打造“武隆IP”

景区提档活动上新拉动人气与消费

针对如何解决武隆文旅IP弱的问题,这次大会也指明了路径,即“五大提升”和“四个十大”。

“五大提升”包括仙女山、天生三桥、龙水峡地缝、芙蓉洞、芙蓉江等五大核心景区品质,提升其配套设施和完善服务功能,以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游览需求。

芙蓉洞.jpg

芙蓉洞。武隆区委宣传部供图

“四个十大”则包括十大文旅精品项目、十大乡村旅游产品、十大旅游基础设施和十大文化旅游活动。

其中,具备IP潜质的文旅精品项目,首推天生三桥夜游项目,因首创天坑主题沉浸化夜游、首创实景行进式探秘夜游、首创代入交互式体验夜游,体现科技与人文的共生、情感共鸣,该项目有望今年开工,明年五一前完工。

天生三桥玻璃跳台.jpg

天生三桥玻璃跳台。武隆区委宣传部供图

挂壁水渠,则是武隆利用“四山三峡”的独特景观资源,开发悬崖漂流、五桥联动、矿泉水泳池、洞穴探险、人文精神“五大特质”的爆款旅游新品,集自然探险、科普教育、文化沉浸于一体,该项目将于明年五一前开园运营。

活动是引流的利器,也是打造IP的“必杀技”,武隆区在文旅活动组织和运营方面也做了全面部署。

4月,有仙女山风筝季,武隆以此打造“风筝主题”文旅品牌,开展非遗风筝制作体验、风筝特技飞行表演、巨型风筝放飞表演等特色活动,丰富春季旅游业态,促进淡季游客引流。

5月,有龙眼点睛、端午民俗——抢鸭子、龙舟竞渡等特色活动,持续做靓芙蓉江龙舟锦标赛赛事品牌。

5-6月,围绕低空经济,开展赛前集训、飞行竞赛季、航空科普、航空航天商旅文化消费节等系列活动,加快构建“无人机+喀斯特地貌”特色应用场景。这个档期,还将举办白马山汽车拉力表演赛。

7月,有国内首个高海拔公路竞速表演赛,武隆将依托赛事展示武隆喀斯特壮观地貌,吸引广大游客感受山环水绕间的“速度与激情”。同时,还将举办山地摩托车锦标赛,借助重庆摩博会的引流,打造山地摩旅基地。

7-8月,有芙蓉湖铁人三项赛和仙女山草原露营音乐季,从国际赛事和音乐的赋能,打造具有武隆辨识度的文旅IP

仙女山大草原.jpg

仙女山大草原。武隆区委宣传部供图

8月,有仙女山飞行节暨热气球节,将开展好飞行表演、热气球节摄影大赛、“最美仙女山”游客短视频大赛等集互动性、观赏性、体验性和文化展示性于一体的文旅体验活动,驱动全区低空经济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

9月,有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武隆在此期间,还将同步举行全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山地户外运动嘉年华活动,让游客“跟着赛事来旅行”,进一步激发区域消费潜力。

10月,则有仙女山金秋马拉松赛,武隆将利用仙女山康养休闲、旅游度假等资源,通过以赛促旅,实现文体旅的深度融合。

主政者说

武隆区委书记范立新:

形成全域全时全季全业态旅游格局

初步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武隆文旅随中国文旅而兴,已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一代代武隆人抓旅游发展不动摇,武隆已从边远小县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有名的文旅大区。因时而变、因势而变是武隆文旅发展的重要密码。”武隆区委书记范立新说,要准确把握机遇和变化,推动全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谈及市场变化对武隆文旅的启发,范立新说:“文化旅游的内在逻辑和发展特点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主要体现在‘六个化’:一是国际化,2024年全国入境游客达6488.2万人次、增长83%,全市接待入境游客超190万人次、增长120%,在全面放宽优化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后,入境游客规模还将持续扩大;二是体验化,以城市‘2小时交通圈’为核心的短途旅游快速兴起,48小时微度假模式正加速发展;三是圈层化,消费向圈层化、个性化加速转变,定制化服务占比持续扩大;四是多元化,文旅业态正从单一要素挖掘向多元深度融合发展转变,‘旅游+’‘+旅游’正成为主流;五是数字化,AI重构了资源调度、线路规划与营销模式,数字技术亦打开了全新的文旅体验和文旅宣传的叙事方式;六是创意化,文旅产品从传统要素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创意驱动转变,从需求创造供给向供给创造需求转变,如故宫将丰富的文化资源与现代创意设计相结合,开发出众多故宫口红、朝珠耳机、故宫日历等文创产品,从供给端创造出了消费者对故宫文化产品的需求,引领了文化消费新潮流。”

谈及武隆文化旅游发展的任务和目标,范立新说:“武隆将认真落实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部署,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着力完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系统推进高质量文旅经济、高水平文旅供给、高品质文旅体验、高效能文旅治理,积极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注入武隆新动力。到2025年,景区持票游客750万人次,增长18%以上,其中入境游客30万人次,增长20%以上,旅游人均消费达到1150元。到2027年,景区持票游客破100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50万人次,旅游人均消费达到1300元,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3%左右,形成全域全时全季全业态旅游格局,初步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到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谈及如何理顺政府与文旅产业发展的关系,范立新说:“我们要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要发挥引导与监管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完善基础设施,为经营主体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要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从国企当主力军向支持国企民企协同作战转变,支持涉旅经营主体顺应市场需求创新产品与服务,全力提升竞争力。二是守成与创新的关系。守成就是守住基本盘。五大景区的提质要放在首位。创新就是开发新资源、发展新业态,不断出新,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不可偏废,不可顾此失彼。三是改革与发展的关系。要向改革要动力,凡是阻碍文旅产业发展不合理的框框要打破。要向发展要课题,凡是不适应新业态新事物发展的管理方式要改变。要通过推出一批在全国、全市具有武隆辨识度的文旅标志性改革成果,推动旅游产业规模扩张、质量提升,创造更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记者手记

武隆文旅的三十年,是一部“向山而行”的奋斗史,更是一部“以旅为媒”的文明对话录。从喀斯特秘境到国际舞台,从生态保护到价值创新,武隆以“三次创业”为笔,以山水为纸,书写了中国式现代化文旅发展的鲜活样本。当渝厦高铁呼啸而来、当《印象武隆》的声光浸染星空,这座“值得来一千次”的山水之城,正以更开放的胸襟,向世界发出邀约。


第1眼TV-华龙网首席记者 羊华 记者 陈攀/文

曹建/外联

赵军/设计

王婷婷/编辑

两江潮涌,渝州葱蔚。取一瓢“治理”之水,品区县幸福之治,探融合发展之势。瞭望渝州,看见远见。华龙网客户端推出全媒体时政栏目《渝州瞭望台》。以区县为样本,以成效洞悉发展之策,以对话论道繁荣之路,见证基层社会治理的提速增效,唱响巴渝大地经济发展的时代合音。读:言之有物的深度报道;看:融媒体多维度的呈现;问:区县主政者权威解答。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