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兹海默病可以手术了!76岁爷爷术后清晰叫出家人名字
2025-04-12 06:26:48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 近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方大医院)凭借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多学科协作团队,成功为一位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实施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LVA)。术后,患者认知功能显著改善,能清晰叫出家人的名字。该手术的成功实施,为饱受阿尔茨海默病困扰的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阿尔茨海默病
困扰老年群体的难题之一
在神经医学领域,阿尔茨海默病一直是困扰老年群体的难题之一。这种疾病常以记忆力显著下降为首发症状,患者逐渐变得健忘,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仿佛被时间的浪潮冲刷殆尽,甚至会出现幻觉等更为严重的神经精神症状,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76岁的王爷爷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记忆力出现进行性减退,常常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连自己熟悉的回家路线也会迷失。不仅如此,王爷爷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逐渐下降,无法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日常生活难以自理。
起初,家人并未对患者的症状引起足够重视,但随着时间推移,症状愈发严重。患者四处求医问药,但常规的药物治疗等手段均收效甚微。
“经过详细评估,结合认知量表评估和影像学检查,我们发现该患者属于中到重度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其病情程度药物治疗效果有限。”重医大附三院(方大医院)神经疾病中心主任张云东表示,当王爷爷的家属带着王爷爷来到重医大附三院(方大医院)后,神经疾病中心迅速组织多学科专家开展联合会诊。专家们经过反复讨论,认为王爷爷符合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的手术指征,决定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手术重建淋巴回流
唤醒患者曾经的记忆
在进行手术前,神经疾病中心专家们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确保其没有严重的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能够耐受手术。
手术当日,由张云东主任主刀,在多学科团队的密切配合下,手术正式开始。医生们借助高倍显微镜和先进的淋巴成像系统,精准定位到隐匿于复杂组织结构中的颈深部淋巴管,随后,使用比发丝还细的显微缝线,将淋巴管与颈外静脉精准吻合。

“手术的核心原理是重新构建淋巴回流通道,将脑部的代谢废物(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等)通过淋巴系统直接引流至颈部静脉系统。”据张云东主任介绍,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与脑内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异常沉积密切相关,而脑淋巴系统功能障碍导致上述代谢废物清除能力下降是核心机制。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近年来新兴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手术方式,该手术通过在颈部建立淋巴管与静脉的吻合通道,改善脑脊液淋巴引流,促进致病蛋白排出,从而延缓甚至逆转病情进展。
这一过程听起来似乎并不复杂,但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诸多难点,对医生的显微外科技术和解剖经验要求极高。“颈部解剖结构复杂,淋巴管透明纤细,直径仅为0.3-0.5毫米,在密集的血管、神经丛中精准定位并吻合,极具挑战性。”
幸运的是,经过数小时的精细操作,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者的情况有了明显改善。据患者家属反馈,患者在术后认知功能显著提升,可清晰地叫出家人的名字。
据了解,重医大附三院(方大医院)神经疾病中心已开展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数月,为多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未来,中心将持续探索和优化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方法,借助多学科协作优势,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的希望。
重医大附三院(方大医院)神经疾病中心专家特别提醒,老年人若出现记忆力显著减退、语言表达含混不清、日常行为能力退化以及方向感丧失等症状,需高度警惕,应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接受专业检查与诊断,争取尽早干预。
(薛传真 王凤 周玲玲)
责任编辑:周玲玲





- 幸福生活@你丨乡村“解渴”有方 村民喝上“放心水”
原创|2025-04-11 06:00:00
- 万花瞳 | 白象山上“种”春天
原创|2025-04-11 06:00:00
- 健康中国重庆行动专题报道②从“星星之火”到“遍地开花” 重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前达到“2030”规划目标
2025-04-11 18:28:24
- 上市即月销过万的方盒子 捷途自由者3月热销11158辆
2025-04-11 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