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区域协同到全民健康的数智化突围:AI 绘就数字健康新图景
2025-04-10 16:39:35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2025年4月10日,由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重庆市卫生健康信息学会主办的 2025 “健康中国巴渝行”前沿医学与健康科普大会在重庆圆满落幕。这场以“AI驱动数字健康创新与实践”为主题的行业盛会,吸引全国卫生健康领域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医疗机构负责人及行业代表参会。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双重战略背景下,大会立足“技术创新+区域协同+民生普惠”三重维度,以“AI驱动”为核心引擎,着力推动AI在医共体建设、医保智能管理、全病程健康管理等场景的深度应用。通过AI辅助诊断、智能分诊等技术,推动医疗服务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跃迁,构建“从疾病治疗到健康维护”的全链条数智化体系,破解医疗资源不均、基层服务效能不足等痛点,让前沿技术真正转化为公众可及的健康福祉。
前沿思辨:多维度解码AI医疗新范式
作为大会核心环节,14场高规格主旨演讲全景呈现了AI与医疗融合的“现在进行时”。

北京大学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方平教授在主旨演讲中,以“人工智能驱动智慧医疗新范式”为题,生动描绘了AI重构医疗流程的图景:“从影像识别到基因分析,AI算法可将早期肺癌筛查准确率提升至98%,并在30秒内生成个性化化疗方案。技术的突破,正在让‘精准医疗’从理想照进现实。”现场,他展示了DeepSeek大模型在癌症早筛中的临床验证数据,引发与会者热烈讨论。重庆市医保局专家罗成聚焦“AI 在医保领域的应用”,分享技术实践;西南政法大学商学院肖忠意教授从法律视角切入,解析AI +健康场景中数据要素的价值释放与合规监管;重庆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段然教授分享AI技术在智慧医院应用的挑战与突破。

场景化实践:AI落地基层与慢病管理
下午的技术应用专场,重医附属璧山医院宣传科负责人胡悦建以一场“数字医生下乡记”的故事点燃全场。他回忆道:“去年一名山区患者因胸痛求助‘AI数字医生’,系统通过语音交互初步判定心肌梗死风险,并联动区医院启动绿色通道,最终挽救生命。如今,我们的‘ai医生数字体’已初步建成,每周处理咨询约2000人次。”屏幕上,虚拟医生用方言解答高血压用药问题的画面,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技术普惠的温度。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杜建霖教授则带来“宽仁慢病通AI管理平台”开发故事。据悉,该院研发的“宽仁慢病通AI管理平台”于2025年3月9日正式发布。该平台是全国首款深度融合川渝方言诊疗能力的AI医疗应用,通过方言语音随访、用药提醒等功能,为川渝地区20万慢病患者提供了更便捷的健康管理服务。杜建霖教授展示了一组数据:平台上线一年内,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从43%提升至67%,AI通过分析血糖趋势、饮食记录等数据,为患者定制动态干预方案。“一位72岁的患者感慨,AI管家比儿女更懂他的健康需求。”

技术攻坚:DeepSeek破解医疗智能化痛点
重庆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信息处处长段然教授的演讲披露了DeepSeek本地化部署的“三重攻坚战”:“我们联合技术团队攻克医疗数据脱敏、异构系统兼容、低延时响应三大难题,实现三甲医院万亿级病历数据的合规化训练。现在,AI辅助诊断系统响应时间缩短至0.8秒,真正满足临床实时需求。”一旁演示屏上,DeepSeek快速标注CT影像中3mm磨玻璃结节的画面,与小白医生的临床叙事形成技术印证。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海东教授展示的“人工智能辅助肺癌多学科精准诊疗平台”,通过整合影像、病理、基因数据,为肺癌患者提供个体化诊疗方案,推动多学科会诊效率提升。九龙坡区中医院周昌伟教授则分享“多模态骨伤科大模型”开发经验,实现骨折分型、手术方案规划的智能化,为骨科诊疗开辟新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大会特设“DeepSeek大模型本地部署硬件优化解决方案”专场,针对医疗数据本地化存储、边缘计算设备适配等落地痛点,提供从算法优化到硬件集成的全链条技术方案,为基层医疗机构解决“算力不足、数据安全”等实际问题。
随着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诊室,从三甲医院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提升,更是医疗服务“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深刻变革。本次大会的召开,推动了前沿技术与民生需求的深度融合,为川渝乃至全国“AI+医疗”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巴渝样本”。(编辑/王凤)
责任编辑: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