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护林员黄国明:青山深处写春秋
2025-04-07 06:00:00 来源: 铜梁区融媒体中心
晨光初露,海拔675米的巴岳山山顶笼着薄雾。铜梁区护林员黄国明紧了紧褪色的迷彩服,拿着砍刀出了门。近期气温逐渐升高,又一年的防火季即将到来,他要清理防火隔离带附近的灌木杂草。

巴岳山脉这些蜿蜒的山路,50岁的他走了3000多个日夜,2400亩马尾松林在他脚下次第苏醒。
10年,足以让幼苗长成合抱之木,也让一位普通护林员的足迹,刻满福果这片山区的角角落落。
孤峰上的守望者
黄国明家就在巴岳山里的福果镇西山村。他过去在外务工,因为一次意外受伤不能再参加重体力劳动。2016年,他回到老家,正好上一任老护林员要退休。看着漫山遍野的松林竹林,黄国明干脆地接过接力棒。

夏天防火季到来时,值夜班的黄国明就睡在油布搭就的临时卡点里。在热得睡不着的夜里,他熟练地铺开防蛇雄黄,将巡山杖倚在写满注记的巡山防火记录旁,就着应急灯翻看小儿子的成绩单。2022年山火频发的那个夏秋季,在那些惊心动魄的夜晚,他和福果镇所有护林员一起支援西河、永嘉和围龙,正是这盏灯指引他冲向火场。
结束多日支援后回到自己守护的卡点,精疲力尽的黄国明还遭遇了“惊魂一刻”。当年9月,连晴高温终于结束,迎来一场降雨,正在巡山回家途中的黄国明却突然看到山顶冒起了大股烟雾。
“当时觉得这么大雨怎么可能起火呢?”但是抱着不能有一丝侥幸心理的黄国明马上骑着摩托车往山顶赶,摩托车到不了的地方就冒着大雨徒步前进,最终发现是多日高温的地面遇水后形成的水蒸汽,他这才放下心来。
胶鞋丈量的承诺
6双磨穿的胶鞋静静地躺在工具房角落,鞋底纹路已被嶙峋山石磨平。
“还有一双是被烧穿的。”西山村党支部书记蒋琴说。
2020年3月的一个傍晚,巡山回到家的黄国明正准备吃晚饭,突然接到住山顶的居民黄顶宽的电话:“快点上来,燃起来了!”
黄国明电话一挂碗一放,一边往山上冲,一边赶紧打电话向村里汇报。到了山顶一看,原来是有人埋灰火星没灭透,引燃了周围的树木。黄国明赶紧组织赶来的村民和其他护林员分工协作,有的扑火、有的砍伐隔离带,最终在当晚扑灭了这场山火,将火线控制在了300余米内。
火灭了,黄国明这才发现脚钻心的痛。原来,他冲在火线最前面,胶鞋底被高温熔化烧穿了贴在脚底,发现异样的众人这才赶紧把黄国明送往卫生院。

2020年8月,热心的黄国明帮村民改造危房时,扛运建材被钢筋划伤腰部,医生要求静养半年。因腰伤恢复缓慢无法骑车巡山,在西山村村民1组担任组长的妻子钟和菊主动承担起替丈夫巡山的任务。伤势稍有好转,黄国明便将医生开具的静养通知压在了抽屉里,开始系着护腰带徒步巡山,日均行走15公里。
绿水青山的牵绊
黄昏的来电铃声准时响起,大儿子发来的武汉大学东湖晚霞照片与林海落日交相辉映。虽然常年忙于工作和护林,但是黄国明的两个儿子非常争气,大儿子在武汉大学工作,小儿子的月考排名在成绩单上节节攀升。山风掠过防火隔离带的新苗时,会带来铜梁二中的琅琅书声。
“十年前,每年都要劝阻野外用火几十次,但这些年越来越少了。经过这些年的宣传,大家爱护绿水青山的意识越来越强了,林区基本上没有野外用火了。”黄国明笑着说。
当城市里灯光次第亮起时,黄国明抚过巡山杖上的包浆,那些被体温浸润的木纹,已与群山血脉相连。
(记者 李慧敏 熊亚)
责任编辑: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