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论】两江评 | 重庆“无废城市”建设值得期待-华龙网

【渝论】两江评 | 重庆“无废城市”建设值得期待

2025-03-30 06:00:00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在第三个国际无废日(3月30日)前夕,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公布的《重庆市提质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方案(2024-2027年)》,如同一份绿色宣言,展现出山城在固体废物治理领域的战略雄心与民生关怀。这份方案不仅设定了到2027年实现“无废城市”建设全国领先的目标,更通过一系列硬核举措,勾勒出从工业废渣到生活垃圾、从政策协同到全民共建的全链条治理图景。

三大核心目标背后的“无废逻辑”。重庆提出的2027年目标——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超75%、累计建设“无废细胞”5000个以上、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焚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既有优势的精准发力。

工业固废攻坚:重庆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已达76.77%,领先全国20个百分点。但赤泥、磷石膏等难利用固废仍是“拦路虎”。为此,重庆依托川渝共建机制,通过跨省转移“白名单”将危险废物审批时限压缩至5天,油基岩屑处置成本下降30%,为技术攻关争取了宝贵时间。

生活领域革命:中心城区已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资源化利用率达86%。方案提出到2027年,垃圾分类准确率需达80%,回收利用率提升至45%,这意味着需新增大量智能回收设施,并深化“两网融合”(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

“无废细胞”裂变:从南岸区124个示范点扩展到全市5000个,重庆正以“无废社区”“无废医院”等单元为载体,让环保理念渗入衣食住行。例如,儿童医院实现医疗废物信息化闭环管理,江北区建成229个快递绿色包装回收点,让“无废”触手可及。

技术赋能与全民共建的“双向奔赴”。重庆的“无废城市”建设,既充满技术理性,又饱含民生温度。

循环经济红利:南山植物园将园林废弃物粉碎堆腐后用于土壤改良,资源化利用率超80%;秸秆“五化利用”技术(肥料化、饲料化等)配合农机补贴,让农田废弃物变身“香饽饽”。

小微企业纾困:针对1.04万家年产废量10吨以下的小微企业,重庆建设31家集中贮存设施,年收集能力12.74万吨,覆盖5470家企业,解决“三高三难”困境。

全民参与机制:通过垃圾分类“三混”(混投、混收、混运)整治、智能回收设施推广,重庆正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共治格局。

重庆的“无废”实践,本质是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其经验表明,固体废物治理需政策协同、技术创新、全民共建“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当赤泥变成充填材料、快递箱循环使用、社区园林“变废为宝”,重庆正用一个个“无废细胞”,编织出山水之城的绿色未来。这一模式,不仅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注入生态动能,更为全国“无废社会”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山城样本。

作者:陈群(巴南区)

编辑:杨光志

审核:杨洋

华龙网两江评投稿邮箱:liangjiangping@cqnews.net

责任编辑:李茜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