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好医声】在“血豆腐”上“雕花”!重庆市人民医院成功实施高难度保脾手术守护“免疫防线”
2025-03-29 11:24:38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 几天前还沉浸在孩子满月之喜的36岁游戏主播邓先生怎么也没想到,一次常规体检竟让他感受到了一阵阵后怕——对比前几年的CT检查结果,他的“脾脏肿瘤性病变”显示正在逐年增加,在咨询了市内多家三甲医院均得到了“建议进行脾切除”的统一答案。幸运的是,在慕名找到重庆市人民医院(重庆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中山院区普通外科谢炜主任医师团队后,医生的话让他吃下了定心丸:“考虑良性肿瘤的可能性很大,这样不仅这个‘隐形炸弹’可以精准拆除,而且还能保留脾脏,守住身体里的‘免疫防线’”!
近日,这一高难度腹腔镜下部分脾切除保脾手术顺利完成,邓先生术后七天重返直播间,体内依然跃动着守卫健康的“红色卫士”。
保脾还是切脾?这个“人体免疫防线”动不得
“脾脏是中枢免疫器官之一,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就像一座驻扎在腹腔的‘防御堡垒’。全脾切除后,患者远期面临凶险性感染的风险将大幅升高,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所以对于良性肿瘤病变者而言,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部分切除的保脾手术!”在接诊邓先生后,重庆市人民医院中山院区综合外科副主任医师傅翔给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而支撑他做出保脾手术决策的背后是一组数据支撑——正常人的脾脏约拳头大小(10cm-12cm×6cm-8cm),而医院CT检查结果显示,邓先生的肿瘤性病变集中分布在脾脏上方,大小仅有1.9cm*3cm:“目前瘤体还比较小,良性可能性很大,虽然持续长大会引发大出血风险,但绝不能因此切断整条生命管线!”
而开展这样的保脾手术难度堪比“在血豆腐上雕花”:脾脏组织如浸透红酒的海绵,血窦丰富,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血崩”。更为棘手的是,身高1米7的邓先生体重就高达100公斤(BMI高达35),尤其是腹腔油脂过多会严重影响术中操作视野,医生需要从层层油脂中找到毫米级血管网络精准定位“拆弹”,顺利进行部分切除后还需确保剩余脾脏血供完整,这也对解剖功底提出了极致要求:“就像在交通错杂的高速路上修立交桥,既不能阻断主干道,又要彻底封闭问题匝道。”
为此,科室经过多次讨论准备了两套手术方案:术前提前做好准备勾画肿瘤与血管的立体关系;术中从脾门逐级解剖至上极分支血管,仅结扎肿瘤所在区域的供血分支血管,然后在腹腔镜放大视野下,精准锁闭目标血管,使肿瘤区域形成“缺血地图”,再沿着缺血面完整切除病灶。如果病理检查是良性肿瘤,则全力保脾;如果化验是恶性肿瘤,只能进行切脾手术。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术中有大出血风险,科室还在输血科的大力支持下提前为患者储存了600ml自体血,做好了自体血回输的准备。“目前临床上的输血基本都是异体血输注,也就是使用别人捐献的血制品,经过处理后进行输注。不过相比异体输血,自体血回输这项新技术不仅可解决血源短缺的困难,还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异体输血带来的隐患和并发症!”对此,傅翔解释道。
毫米间“血管绣花”医生呼吁关注“娇弱器官”
当手术室的无影灯亮起时,由副主任医师傅翔、主任医师谢炜作为主刀医生,尤子龙博士作为助理的保脾“战队”全力开启了一场毫米间的“生死挑战”:不同于传统开腹手术,术中傅翔医生操控着腹腔镜,仅通过5个不到1cm的小孔就顺利进入了患者脾脏,小心翼翼地避开脾门处密如蛛网的血管丛,沿着预先标记的“安全走廊”逐步深入,当找到上极动脉分支血管的瞬间,随着血管夹“咔嗒”一声精准落位,屏幕上原本饱满的瘤体区域逐渐褪去血色,与正常脾组织形成鲜明分界。

“现在可以下刀了!”谢炜主任话音未落,超声刀已沿着缺血面游走,而此时被保留的脾脏主体依然保持着有力的搏动。幸运的是,病检结果显示肿瘤病变位置为良性血管瘤,至此手术顺利完成。
据悉,整台手术耗时3个小时,术中出血量仅100ml。术后第二天,邓先生就能下床活动;术后第七天出院时,复查CT显示邓先生剩余脾脏血供充沛,免疫功能指标完全正常。作为每天直播超8小时的游戏主播,邓先生在出院不久就重拾设备:“感谢医生保住我的‘防御塔’,现在我又能为家庭满血战斗了!”

从传统的“一刀切”到如今的“精准修”“全力保脾”,近年来,重庆市人民医院中山院区普通外科已经顺利迈入功能保留性手术的新阶段,而这样的保脾手术也成为科室的特色优势为更多的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在此,副主任医师傅翔特别提醒,脾脏血供丰富,被称为“大血库”,但由于质地脆弱,也是腹腔脏器中最易受伤、最难止血的器官。为保护好这个“娇贵又沉默”的器官,建议成年人每年体检增加腹部彩超项目,尤其有血液疾病、肝硬化或腹部外伤史者更需警惕。对于已发现病变的患者,傅翔强调:“不要轻易放弃保脾可能,现在精准外科技术能让更多患者‘留脾’又‘去病’!”
>>专家简介

傅翔,医学博士,重庆市人民医院中山院区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
从事普外专业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对腹部外科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腹部外科疾病的微创治疗。
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累计发表SCI论文影响因子15分,其中含影响因子7.5分论文1篇,发表CSCD、中文核心论文十余篇。
学术任职:重庆市健促会快速康复外科专委会常务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胆胰外科专委会青年委员、世界肝胆胰协会中国区ERAS委员、重庆市医学会肝胆胰外科专委会青年委员等。

谢炜,重庆市人民医院中山院区普通外科主任医师,重庆金口碑医生奖获得者,重庆名医奖获得者
擅长肝胆胰脾良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胆囊癌、胆管癌、胰腺癌、IPMN等)、胆道系统结石(胆囊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胰腺系统结石、腹膜后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尤其擅长肝脏恶性肿瘤诊治和肝叶的微创切除。对腹膜后肿瘤及需要联合多脏器切除的腹腔肿瘤具有丰富的经验。
钻研肝胆胰脾外科的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六项,院重点项目两项,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36篇,其中CSCD 核心库及SCI 20余篇。
学术任职:重庆健促会快速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世界肝胆胰协会中国区ERAS委员、重庆市医学会外科专委会员、重庆市医学会肝胆胰外科专委会委员、重庆市中西医医学会肝胆胰外科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肠内外营养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劳动能力鉴定医疗卫生专家、重庆市医院评审评价市级专家、重庆市医院协会外科管理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重庆肝胆胰微创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肿瘤营养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委员会六组常委等。
(文/马甜)
责任编辑:吴瑞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