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标”到“共创” 看懂2025中国汽研汽车指数国际交流会-华龙网

从“对标”到“共创” 看懂2025中国汽研汽车指数国际交流会

2025-03-26 12:55:28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杨翔然)3月25日,重庆迎来了一场全球汽车安全技术领域的重量级对话——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汽研”)与Euro NCAP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汽研汽车指数国际交流会”正式启幕。这场以“全球视野,共筑安全”为题的盛会,不仅发布了中国汽研汽车指数最新成果,还公布了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IVISTA网联智能与隐私安全专项测评等测评成绩,更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中国汽车产业从技术追随者向标准制定者跃迁的强烈信号。

2025中国汽研汽车指数国际交流会。 中国汽研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在交流会上,中国汽研发布了《IVISTA中国商用车智能专项测评规程(2024版)》和《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2023版(修订版)》,首次将复杂城市路况、极端天气模拟等本土化场景纳入测评体系,填补了传统标准在智能驾驶算法可靠性、数据隐私等维度的空白。

同时,中国汽研与Euro NCAP透露合作升级战略转向,双方将从“技术对标”转向“标准共创”,共同探索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安全测评的前沿框架。

d74973552fcc4c4ac11d19d57066740
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2023版(修订版)。 第1眼TV-华龙网 杨翔然 摄

这背后有两层深意:其一,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持续扩大,2025年1-2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97万台,同比增长17%,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36万台,同比激增26%。其二,智能网联技术的快速迭代催生了新的安全挑战,传统测评体系已难以覆盖复杂场景。

中国汽研唐宇。 中国汽研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汽车安全已从物理碰撞防护扩展到数据隐私、算法伦理等新维度。”中汽院智能网联科技有限公司智能驾驶与主动安全部副部长、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技术负责人唐宇指出,智能网联技术赋予汽车更多可能性,却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风险。例如,黑客攻击可能导致自动驾驶系统失控,而过度依赖传感器在极端天气下的失效风险尚未完全解决。

中国汽研的应对策略是构建“多维度测评体系”,既涵盖传统主被动安全,又新增网络安全、场景仿真等测试模块。这种“超前布局”或许能成为中国车企的差异化竞争力——当欧洲市场逐步收紧数据合规要求时,提前通过严苛测评的车企将占据先机。

中国汽研与Green NCAP联合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中国汽研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为促进国际交流合作,中国汽研始终以开放姿态积极参与全球汽车产业协同合发展。本次中国汽研与Green NCAP联合研究项目正式启动,也标志着中欧在新能源汽车绿色、低碳、健康测评领域的深度合作。合作成果将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提前适应欧盟对环保、低碳方面严苛的要求,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出口,减少绿色技术方面的贸易壁垒。

中国汽研汽车指数2025科技向善公益计划。 中国汽研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另外,本次会议最值得关注的,并非具体技术成果的发布,而是中国汽车产业对规则制定权的主动争夺。长期以来,发达国家通过标准体系构筑技术壁垒,而中国车企往往需要付出高昂的合规成本。如今,中国汽研以“科技向善公益计划”为纽带,联合车企、学术机构与国际组织,试图将本土实践转化为普适性标准。这种“以测评促创新”的模式,若能持续输出具有国际公信力的评价体系,或将改变全球汽车产业的权力格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务副秘书长许海东。 中国汽研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正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务副秘书长许海东所言,中国汽研作为国内汽车测评领域的佼佼者,始终站在行业前沿,引领着汽车测评技术的发展方向。从汽车指数的研究发布,到复杂极端环境下的性能测评,中国汽研通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标和学习,为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汽车渝评

全球汽车产业正站在智能化与碳中和的十字路口,安全与环保标准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国汽研在此次交流会上,不仅展现了深厚的技术实力,更释放出了参与全球标准制定的雄心。未来,能否将“中国方案”写入国际规则,或许还存在挑战,但可以确定的是,当中国汽研喊出“将安全标准转化为产业进步的通用密码”时,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已迈入深水区——从产品输出到标准输出,这场静默的变革,远比销量增长更具深远意义。

责任编辑:石月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