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区接龙镇:食用菌开出“致富花” 菌菇产业“种”出乡村振兴新希望
2025-03-25 14:23:43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丁新 王春)近日,2025年巴南区春季农业生产暨防灾减灾工作现场会在接龙召开,来自巴南区各相关部门、单位组成的观摩团成员实地考察了该镇新湾村的食用菌智慧生产基地(一期)、在建二期工程及农房变厂房点位。

在接龙食用菌智慧生产基地(一期),一排排菌包整齐摆放,云朵般的秀珍菇从菌包中“钻”出来,鲜嫩肥厚,长势喜人,采摘工人一片忙碌——采摘、分拣、入筐,发货……一切有条不紊。作为接龙镇的主导产业之一,食用菌以其鲜美口感和丰富营养价值,不仅赢得市场青睐,更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机会”。
促振兴!接龙镇建起食用菌绿色循环全产业链
2024年,国办发〔2024〕4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发布,指出要“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拓展食物来源渠道”。在食用菌产业上,明确提出要“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开发食用菌食品”等目标任务。

接龙镇聚焦食用菌绿色循环全产业链建设,从菌包原料生产、食用菌种植、废弃菌棒处理到食用菌初深加工,初步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已建成的食用菌设施工厂(一期),占地面积10亩,建成标准化厂房3000㎡,日产秀珍菇6000斤,每年生产新鲜秀珍菇1000吨,年产值约1300万元,实现村集体增收25万元,带动周边已脱贫户、监测对象及一般农户就业增收超100万元。

“目前,食用菌设施工厂(二期)工程和秸秆资源化利用中心正在建设中,预计分别于今年6月、12月完工。” 在食用菌设施工厂(二期)工程现场,接龙食用菌智慧生产基地负责人罗书力介绍。届时,将建成秀珍菇生产车间约3.3万㎡,实现年产新鲜秀珍菇1万吨,年产值达2亿元;建成秸秆加工中心约3000㎡,每年消纳农林秸秆3.6万吨,年产菌包2500万包、生物质炭7200吨。一二期投产后,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共同促进,协同发展。
从基地到餐桌,接龙秀珍菇“火”起来
秀珍菇,平菇的一种,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珍稀食用菌,有“菇中极品”美誉。其菇体娇小,柄长5至6厘米,盖直径小于3厘米,因外形悦目、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获食客好评。
接龙镇的秀珍菇以其肉质鲜嫩、口感滑爽、香味浓郁而备受消费者喜爱。无论是清炒、炖汤还是凉拌,秀珍菇都能为菜肴增添独特的风味。

“接龙的秀珍菇口感特别好,炒出来鲜嫩多汁,深受消费者喜爱。” 食用菌智慧生产基地(一期)工作人员罗胜介绍,目前的产量约为4000至5000斤,主要销往川渝地区,在主城区主要面向火锅店、社区店、农贸市场等。产品已销往贵阳、长沙、广州、上海等地,成为当地餐桌上的一道鲜美佳肴。

“目前,我们正筹备打通家庭消费端,正计划上电商生鲜平台,届时,消费者在线下单,我们基地发货,实现从基地到餐桌无缝衔接。” 罗胜说。
闲置农房变“菇房”,农民增收有门路
为进一步探索联农带农机制,接龙镇创新推出“龙头企业+村属公司+农户”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利用闲置农房和庭院发展食用菌种植。
在接龙镇新湾村,目前,利用闲置农房和庭院建成食用菌独立生产单元25个,每个生产单元占地约21平方米,可放置1400个秀珍菇菌包,月均出菇2个批次,每个批次采菇2茬,月均增收3000元左右。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接龙镇建立了多方联动机制。”接龙镇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其中,龙头企业负责技术培训、指导和订单收购,确保产品质量和市场销路。村属公司负责项目统筹和实施,包括设备采购、安装,以及组建施工队伍改造农房和建设生产菇房。农户投入劳动力参与菌菇种植管理,接受技术培训,配合进行农房和庭院改造。
“以前农房闲置着,现在改造成‘菇房’,每月都有收益,确实开心。”一位参与种植的农户说。
接龙镇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不仅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还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增收渠道。未来,接龙镇将继续深化食用菌产业发展,推动“农房变厂房”“庭院变厂房”模式在全镇范围内推广,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责任编辑:贾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