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团队从超700℃铝水中解锁低碳密码-华龙网

“95后”团队从超700℃铝水中解锁低碳密码

2025-03-25 10:22:54 来源: 重庆日报

未命名图片
陈婷(右)与团队成员一道对铝水样品进行检测。(受访者供图)

走进重庆国创轻合金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试基地厂房,熔保炉闸门紧闭,电子仪器上“759℃”的数值警醒周围人,炉中积聚着惊人的热量。

在这里,40℃以上的室温是常态,一支以“95后”为主的科研团队长期守在高温熔炉边,潜心攻关铝合金再生循环技术,解锁银色铝水中的绿色低碳密码。

从零起步,组建技术攻关团队

铝合金绿色再生循环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环保、低碳、高效的方法对废铝制品进行回收、处理与再利用的技术体系。

铝产业工艺改进涉及方方面面,找到着力点才能形成科研成果、有效推动成果转化。研发工程师陈婷入职后,一直思考如何推动再生循环技术攻关工作。

为此,陈婷回归产业一线,从生产线上、从工人师傅那里找思路探方向。她发现,杂质是影响再生铝循环使用的重要因素,而当前业内却缺乏再生铝熔体质量数据库,导致企业难以快速准确判定再生铝使用条件下的夹杂物形貌和成分,优化工艺流程时间和经济成本因此被抬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效率大大降低。

找到突破口就能有的放矢。陈婷回到实验室,针对再生铝熔体质量分析展开研究,组建起了四人团队。

高温取样,破解铝水杂质奥秘

随着一阵机械嗡嗡声,滚滚热浪席卷而来,室内温度陡然上升,一股银色的“溪流”顺着流槽缓缓流出。

团队成员赵浩东身着防护服、戴着安全帽,稳稳踏上支架,用一柄长长的“铁勺”从“溪流”中舀起一勺,再缓步走下,将铝水倒入准备好的容器中。短短5分钟取样流程,他做得分外认真。

“再生铝熔体质量分析需要最‘新鲜’的铝液样本,只能从生产线上现取。铝液样本是700多摄氏度的高温液态金属,但凡碰到一点水就会‘放炮’(指铝水爆炸飞溅),溅到身上可不是闹着玩的!”取样前的准备工作需要一个多小时,赵浩东每次都要反复检查防护措施,确保绝不出错。

随着研究的持续深入,赵浩东取样的次数也在增加,他说:“取样越频繁,意味着数据收集正变得更快、更准、更有效率,也预示着研究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再生铝熔体分析技术有突破

走进光学显微镜实验室,两台高精度显微镜正在对最新制备的渣样进行观察,旁边的实时成像显示系统上,黑白两种色块一左一右占据了屏幕,色块交界处的不规则、颜色异常的夹杂物是观察的重点。

当前主流的再生铝熔体质量检测方法,是通过光学显微镜、肉眼观察。

建立行业再生铝熔体质量数据库的想法,在团队中悄然扎根。2023年底,团队收集了上百个再生铝熔体样本,用传统方法对其中前20个样本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作为基础资料录入数据库中。“2个小时检测一次,我们前后用了3个月时间才完成。”团队成员郭茜介绍,在此基础上,团队逐步建起基础数据库,并结合数字化手段初步搭建了一套实验室检测方法,成功将检测时间缩短到了1个小时以内,显著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如今,团队研究成果已初步形成,不少企业主动来寻求合作,他们已收到待测铝合金样品超过200件。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卞立成

责任编辑:邓旻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