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统领促发展 打造儿科新高地⑪丨党建引领聚合力 仁心仁术护“童心”
2025-03-10 14:11:09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胸心外科的病房里,一面鲜红的党旗始终悬挂在走廊尽头,见证着这支团队以党建为引领,以技术为根基,以仁心为底色,一次次勇攀医学高峰,助力学科高质量发展,托起患儿“心”生的希望!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我国出生缺陷中排名首位的疾病,发病率在6‰-8‰。对于患儿家庭而言,更犹如噩梦,让大家饱受漫长求医之路的折磨。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众多患儿及家庭在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胸心外科开启“心”生。
“之前真的都绝望了,幸亏有了儿院胸心外科的这些医生!”说起4岁女儿小艺死里逃生的经历,小艺的父母满心感激。2024年10月,小艺因头昏、胸痛、心悸失去意识被紧急送往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经全面检查,确诊为完全型shone综合征(一种罕见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疾病),并合并癫痫、上半身严重高血压、重度肺动脉高压,如果不及时手术,小艺的病情及有可能会进一步恶化,甚至出现猝死危险。然而由于没有标准的Shone综合征治疗指南可供参考,加之小艺长期严重营养不良且没有经过任何有效治疗,手术面临巨大的未知与挑战。

经全院多学科反复评估,患者家属坚定的一句“我们想治!”让胸心外科团队坚定实施手术的信心。最终在多学科协作下,胸心外科党员专家牵头通过在非体外循环条件下修复主动脉弓,再对体外循环下处理二尖瓣狭窄和其它相关问题的方式,顺利为患儿完成手术。手术当天小艺就脱离了呼吸机,术后第七天就可以在病房与其他小朋友快乐玩耍,据复查的心脏彩超和CT结果显示,小艺的恢复情况已达到根治标准。
这场复杂罕见先天性心脏病的生命保卫战,正是科室党建引领技术创新的缩影。在党支部发出“不畏困难,勇于创新”号召的带动下,科室团队不断挑战技术极限,啃下一根根“硬骨头”:近年来,科室每年完成各类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200余例,收治各种普胸疾病1000余例,四级手术占比近80%,外埠住院病人比例超55%,救治成功率超98%,获得社会广泛赞誉和认可。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党支部深耕人才沃土的持续发力。据悉,目前科室已形成以结构合理的“老-中-青”人才梯队建设,持续推进“党建+业务”融合模式,近5年来,科室医疗团队先后获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课题30余项,发表文章100余篇,其中SCI 50余篇,参编著作及教材10余部,获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近20项。如今,这支干劲满满的青年团队,正向着建设国家儿童心肺移植中心的目标全力进发。
从原先轻易不敢快走到如今可以自由自在奔跑,12岁的藏族姑娘白玛是藏东地区开展的首批儿童先心介入手术的受益者,而为她解决“心”头大患的正是“飞”上高原为患儿补“心”的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胸心外科医疗团队。
由于高原地区海拔高、氧气稀薄,西藏地区儿童先心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认真落实好重庆援藏政策和“渝藏情深 健康攻坚”专项活动精神,改善昌都市先心病患儿家庭健康生活水平,2019年,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启动“渝藏情深 心心相系”医疗救助项目,重医附属儿童医院作为儿童先心病免费手术的牵头单位成了雪域高原中先心病患儿的“守护神”。多年来,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医疗专家充分发扬“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的奉献精神,7次组织专家赴昌都筛查先心患儿,转运9批次,共有100余名先心患儿来渝得到免费救治。

与以往高原患儿到重庆进行手术不一样的是,12岁的白玛是在家门口完成这一微创手术。重医附属儿童医院通过“以院包科”,不断提升昌都市人民医院儿科医疗服务能力带来了切实变化。

“医疗帮扶除了要‘输血’更要‘造血’。这次来到昌都做手术,也是希望能将儿童先心手术技术留在昌都,惠及更多的高原先心病患儿!”作为“渝藏情深 心心相系”项目的“元老”,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胸心外科学科主任吴春教授在项目启动之初时就担任先心组组长,这次为白玛做手术已经是他第9次奔赴昌都。


除了致力于输送先进的医疗技术,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胸心外科党员、护士长申玉洁还作为重庆第九批援藏队员深入到昌都市人民医院,帮助当地完善护理质控体系,强化护理人员科学管理,并创办西藏自治区首个新生儿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在科研教学方面,带领当地护理人员完成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与此同时,援藏期间还多次到偏远县区开展义诊和基层培训工作,疫情期间更是一马当先奋战在防疫一线,获评2021年中共重庆第九批援藏队“优秀共产党员”以及2021年昌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优秀援藏医疗人才”称号。


从面对面诉说“亚膜亚膜,扎西德勒”的感激到远隔千里还不忘通电话、微信联系的惦记,这样的“渝藏情深”是胸心外科党支部始终以党建为引领,牢记医者初心使命,坚定执着守护“童心”的真实写照:“作为党员、医生,我们就要做到用心补‘心’,用爱暖心!”
“如果没有你们的救助基金和绿色通道,我孩子的命可能就保不住了!”看着账户上收到的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治基金会给出的25000元“救命钱”,小涵的父母紧紧拉着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胸心外科护士廖福清的手哽咽道。小涵患有漏斗胸,从6岁到14岁,曾在外地先后接受了两次矫正手术。但好景不长,2024年小涵突感不适,在重医附属儿童医院检查后,医生建议再次行矫正手术。两次手术的花费早就让本就不富裕的小涵一家雪上加霜。然而看着小涵哥哥因胸廓畸形未能及时治疗而导致驼背,小涵一家又犯了难,难道只能让小涵重蹈哥哥的覆辙?了解到小涵一家的艰难处境后,胸心外科护士廖福清带来的出生缺陷救助项目基金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为帮助小涵一家顺利完成基金申报,廖福清主动放弃休息时间,为小涵提供“一对一”的悉心指导,最终,经过10余次电话沟通以及50余条微信交流后,2024年8月,拿到救助金的小涵得以顺利完成手术,重获希望。

这样的帮扶正是胸心外科党支部打造“有温度的医疗”最生动的注脚。为破解患儿家庭“不敢治、治不起”的困境,胸心外科党支部主动联动爱佑慈善基金、生命的礼物先心救助基金、上海佑心慈善基金会心动万家救助项目、爱心体彩·困难儿童重大疾病救助以及出生缺陷干预救助等项目,通过医院“贫困和特殊诊疗需求患儿支持项目”,建立“党建+公益”救助网络,用心用情“一对一”服务困难患儿家庭,确保“应救尽救”。近两年共申请基金总额430余万,帮助260余个家庭。
在畅通基金救助渠道的同时,为让更多偏远地区的患儿第一时间得到救治,胸心外科党支部还通过医联体建设、开通互联网医院问诊平台等举措,进一步畅通患儿绿色就医通道。



“扫码可见”的各种科普护理秘笈让家长不再为患儿病情焦虑不安、生动有趣的病房主题活动为患儿搭建了“医疗童话体系”、形式多样的科普宣教活动让无数家庭足不出户得到专业指导……这些举措无声诠释着“红色堡垒”为民服务的永恒初心。

从技术创新到生命守护,从雪域高原到百姓身边,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胸心外科党支部用党建“红线”串起医者仁心。在这里,冰冷的医疗器械有了温度,艰深的医学知识化作童话,绝望的家庭重燃希望。“当党建的红色基因与医学的人文精神深度融合,便催生出守护儿童‘心’生的磅礴力量。未来,我们将保持昂扬姿态,以党建聚合力,继续书写守护童‘心’的民生答卷!”对此,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胸心外科党支部书记李洪波表示。
(文/马甜)
责任编辑:吴瑞雪


- 全国两会特别策划|2025我要干大事
原创|2025-03-10 06:00:01
- 动海报 |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闭幕 住渝政协委员满怀信心步出会场
原创|2025-03-10 11:03:34
- 极氪携手优必选 实现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
2025-03-09 20:00:57
- 江津妇幼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正式签约!医校合作开启心理健康新篇章
2025-03-10 08:51:15
- 提速新赛道 神龙公司与武汉经开区签署投资合作协议
2025-03-09 20:08:27
- 2025款EV5以至高性价比 树立家用纯电SUV新高度
2025-03-09 20: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