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社工+志愿服务 铜梁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华龙网

专业社工+志愿服务 铜梁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2025-03-07 11:21:20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通讯员 李慧敏)3月5日学雷锋日当天,一场“渝善渝美 志美安居”学雷锋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在铜梁安居古城举行。医疗健康、应急求助、文化文艺、便民服务等集市展位,以“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联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这正是铜梁区推动专业社工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共同推进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区治理等领域的志愿服务,铜梁区构建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有机联动的服务机制,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和志愿精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为群众提供灵活贴心的服务

截至目前,铜梁全区实名注册志愿者12.59万余人,占常住人口18.52%,活跃志愿者人数达33282名,占常住人口4.89%。东城街道塔山社区的林丽就是其中一员。

在今年春节前,她和由爱心妈妈、干部职工、爱心家庭等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一道,参加“爱在身边·情暖童心 相伴成长”困境儿童关爱志愿服务,把一团团毛线变成崭新的毛衣,送到困境儿童身边。

困境儿童关爱志愿服务在全区招募500余名“爱心妈妈”与251名困境儿童和147名困难留守儿童精准结对。在铜梁,还有“童莘同梦 益护成长”“七彩假期青少年之家公益课堂”“爱在身边—情暖童心 相伴成长”等针对未成年人的志愿服务项目,全方位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活动现场。铜梁区委宣传部供图
活动现场。铜梁区委宣传部供图

“居民朋友、游客朋友,听我把好人好事讲一讲。今天我要讲的是,安居的‘重庆好人’赵金秀……”在安居镇翰林酥店铺门口,身着一袭长衫的肖刚一亮相,很快就吸引了居民和游客的注意。

这是铜梁区“百姓名嘴”志愿服务宣讲团开展基层宣讲的一幕。据宣讲团负责人杜锦权介绍,这支文艺“轻骑兵”自成立以来,一直活跃在铜梁的城市社区、乡村院坝、工矿企业,用金钱板、快板、评书、相声、小品等老百姓听得有味儿、看得起劲儿的曲艺形式,通过举办好人故事会、脱贫攻坚故事分享会、乡村振兴故事会,讲述党的方针政策,讲述人民群众的身边事和感人事。至今已开展活动150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8万余人次。

据铜梁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统筹各单位各行业各领域资源力量,以“一老一小”、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为重点,在铜梁常态化开展宣传宣讲、卫生健康、助残助困等志愿活动,为群众提供灵活贴心的服务。

“志愿服务+”模式 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宽敞明亮的餐厅内整齐摆放着桌椅,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味。每天临近中午饭点,生活在巴川街道正街社区的老人三两结伴,陆续来到社区老年食堂用餐。

通过实施“党建+志愿服务”“新兴+志愿服务”“社工+志愿服务”“行业+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行动,面对复杂的基层治理难题,专业社工与志愿者形成优势互补的解题组合。社工团队运用个案管理等专业方法制定解决方案,志愿者们凭借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积极的行动力,充分发挥信息收集员和矛盾调解员的作用,协助社工开展工作,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和支持度,同时推动志愿服务提质增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

发放宣传资料。铜梁区委宣传部供图
发放宣传资料。铜梁区委宣传部供图

以正街社区为例,坚持“党建+志愿服务”,构建社区、网格、小区、楼栋、住户“五级志愿服务体系”创新特色志愿服务活动,以专业引领带动社区志愿服务者积极参与社区自治,打造爱心托管班、爱心食堂、爱心超市“三大爱心”志愿服务产业和“七彩素质学校”“劳动者港湾”“的哥加油站”等志愿服务品牌。

铜梁某研学教育咨询机构在未提前告知的情况下,突然关闭门店,却不退还剩余的培训费用,引发大量投诉,其中12名学员向法院提起集体诉讼。党员志愿者、重庆龙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彭先乐以“呐姐工作室”公益律师身份,免费为消费者提供法律服务,最终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1.66万元。

“呐姐工作室”,是铜梁区市场监管局搭建的纠纷调解、普法宣传、支持集体诉讼等志愿服务项目,吸纳司法、教育、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领域党员,是全市

志愿者为老人理发。铜梁区委宣传部供图
志愿者为老人理发。铜梁区委宣传部供图

首个消费维权党员志愿服务队,全方位、全链条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充分推动基层治理效能。

志愿者服务队伍趋向专业化

就在3月5日当天,铜梁区还举行了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动员部署会。“目前全区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3146人,其中705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铜梁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进一步提升全区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有利于准确把握群众需求,分类建立三级项目库,采取集中服务、常态服务、结对服务、菜单式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志愿服务精准匹配。

此外,铜梁还将结合互联网技术,探索“线上+线下”联动模式,开展直播助农、云支教、智慧养老等创新服务,让志愿服务更精准、更高效、更具时代活力。

责任编辑: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