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听一曲《送别》!来沙坪坝博物馆看李叔同的艺术人生-华龙网

再听一曲《送别》!来沙坪坝博物馆看李叔同的艺术人生

2025-03-07 07:03:14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李叔同的《送别》道尽离别的眷恋与感慨,在文学与音乐的交融中,传唱百年、历久不衰。

▲展览现场。

2025年,正值《送别》创作110周年。3月6日,由沙坪坝博物馆(重庆郭沫若纪念馆)与天津李叔同故居纪念馆联合主办的“自律 创新 爱国——李叔同的人格精神”特别展,在沙坪坝博物馆(重庆郭沫若纪念馆)正式启幕。

展厅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展品,就是一封1937年李叔同(弘一法师)写下的有关抗日誓言的信札,在这封信中,李叔同写道:“余誓不移动,愿为厦门诸寺院护法,共其存亡。”庄重的笔墨中,李叔同对于祖国的大爱之情跃然纸上。

据展览策展人付雨佳介绍,这封信写于1937年,彼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李叔同正在厦门讲学,闻听厦门面临着沦陷的危机悲愤不已,于是便在与友人的通信中写下这句话,以明其心中的大义。

▲1937年李叔同写下的有关抗日誓言的信札。

除了报国志向外,李叔同在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开创性成果。展览中,还专门展出了李叔同亲手绘制的明信片——《沼津风景》,这张以蓝绿色调为主的明信片是时年25岁的李叔同在日本所作的水彩写生,也是中国美术界较早的西洋水彩画写生。

付雨佳说,李叔同是把西洋画引入中国的第一人,是中国水彩画的开拓者,李叔同将它作为明信片寄给天津家中与自己关系亲密的账房先生徐耀庭,明信片的背面以楷书题字介绍了画中风景。

▲李叔同书法作品。

同时,李叔同也是向国内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创始人之一。1907年,李叔同、曾孝谷等人创作的话剧《黑奴吁天录》在日本东京上演,宣告了中国现代话剧的诞生。

展厅里陈列着一份《黑奴吁天录》节目单就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从展出的节目单中可以看出,李叔同(署名息霜)不仅在话剧中饰演爱密柳夫人,同时客串男跛醉客,并担任话剧布景意匠主任。

此次特别展览通过展示李叔同的书法、信札、杂志等图文资料,追忆李叔同的一生,同时也向社会传递自律、创新、爱国的理念。

据悉,为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沙坪坝博物馆还同期推出了“李叔同的艺术密码”游园活动,游客可以通过体验绘画、话剧、篆刻、音乐以及“撸”猫等5个环节,破译李叔同的艺术密码,走近他的艺术人生。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李晟

责任编辑:王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