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现身重庆一中硬核“输出”,学生“笔下生风”满脑干货
2025-02-28 18:00:04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韦燕 实习生 陈利平)一堂课6h+?北大教授现身中学讲堂硬核“输出”?……2月28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与重庆市2025大中衔接活动在重庆一中举行。中国化学会竞赛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裴坚作为主讲嘉宾“现身”中学讲堂,全程开讲6个小时,以深度课堂打破传统边界,“学术马拉松”点燃山城学子化学梦。


裴坚,1967年出生,浙江岱山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中国化学会竞赛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教学名师。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曾获首都劳动奖章。2022年1月,入选“中国化学会第七届(2021-2023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遴选专家”名单。2024年获“宝钢教育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
活动现场,裴坚以“有机化学基础”为主题,面向全市优秀中学生开展深度学术指导。通过“6h+”的系统化课程,围绕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展开专业阐释,同步融入学科交叉思维训练,有效搭建起高中基础课程与大学专业教育的衔接桥梁。

授课中,裴坚讨论了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强调了有机化学和氧化反应的重要性以及氧化反应过程的关键。同时巧妙地将化学竞赛类比成化学反应。“有机化学是群体反应,与化学竞赛一样,需要团结,相互赋能。”裴坚强调。
对于热爱化学的同学们,裴坚也提到,在化学的学习中不应该追求标准答案,应该让自己的思维更加广阔地去思考。裴坚陆续抛出疑问,鼓励大家踊跃回答,拓展学生思路,课堂氛围也由此被点燃。期间,他也将专业学识与人生感悟相结合,告诉学生们,有机化学中所有问题的理解与人生遇到的都紧密相关,每一个过程都是可逆的,只有往前走才能使自己不会永远停留在起点。
课后,现场速变“追星”现场,同学们排着长队争先恐后地找“偶像”签名。“这一刻,我们离北大很近!”作为“小粉丝”,重庆一中高二(3)班张淏楠听完课后兴奋地表示,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到裴教授,心情非常激动。讲座内容“干货满满”,让我收获颇丰。
重庆一中高一(3)班吴韩也笑着表示,自己做了很多课堂笔记,手速都快跟不上脑速了。“裴教授今天主要讲了氧化反应,让我们学会了更多的有机知识。裴教授博学多识,我也更加想去北大了。”
据了解,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大中衔接这一新型教育模式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这一模式不仅促进了高中与大学之间的交流,也为我们展现了一种新的教育生态。此次活动不仅拓宽了中学生学术视野,更通过北大教授直面指导,强化了拔尖人才早期培养的实践路径,为新时代创新型人才梯队建设提供了可参照的育人范式。
重庆一中长期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体系完善贯通人才成长通道,深入推进“六年一贯制”培养体系,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让更多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以师资优化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坚持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努力打造卓越的教师团队,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注入澎湃动能。以平台搭建激活人才发展动能,学校与成都七中、杭州学军中学、山西大学附中共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联盟,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打破学段壁垒、校际边界,建设“钱学森科创中心”,设立“钱学森班”,成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心,建构育人高端资源和平台,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尖端发展。
责任编辑:徐力超





- 捎上“民声”赴两会 | 村企双向“奔富”的活力密码
原创|2025-02-28 06:00:01
- 履职一年间丨全国人大代表刘希娅:培育“六好”学生 不辜负每一个孩子的潜能
原创|2025-02-28 06:00:01
- 履职一年间|全国政协委员高新波:深耕学生成长与发展 持续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
原创|2025-02-28 06:00:00
- 观察丨川渝如何破题共绘美丽生态图景?看这三个关键词
原创|2025-02-27 17:17:37
- 华龙直播回顾|《重庆市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高地若干措施》新闻发布会
直播|2025-02-28 10:00:00
- 华龙直播回顾|2024年重庆市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直播|2025-02-28 1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