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企协同发力 培优培厚创新土壤
2025-02-27 21:39:40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通讯员 焦艳 陈颖)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近年来,重庆加快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2024年全市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连续6年保持西部第一,居全国第七。
2月25日,重庆市税务局相关领导一行来到重庆高新区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以下简称“西永微电园”),了解园区企业发展情况,走访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杜卫东,征求落实税费政策、深化税费改革、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创新需要精神,也需要土壤。政府部门和企业要协同发力,把创新的土壤培优培厚,让里面结出更多产业果实。”杜卫东说,我们坚持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推进园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持续释放新质生产力倍增效应。
据了解,西永微电园作为重庆市产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以制造业为立园之本,助力重庆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正大力推动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两大万亿级产业融合,改造提升以智能终端制造为代表的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以集成电路和汽车电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布局建设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目前,园区已构建起从核心部件到品牌整机,从硬件生产到软件研发的智能终端产业链;集聚了华润微电子、SK海力士、中电科芯片集团、三安意法半导体等知名集成电路企业40余家,形成了从芯片设计、材料研发、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装备制造的全产业链,初步构建起涵盖人才培养、产业孵化、工艺服务的产业创新生态。
“集链成群,靠几家大企业或者一个园区冲刺远远不够,要统筹各方资源力量,合作‘接力跑’才有劲头、跑得快。”杜卫东表示,政府部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个性服务等措施,帮助西永微电园在电子信息“主赛道”上,构建具有重庆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例如,2024年国家推出的减税降费政策主要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据统计,2024年,西永微电园园区企业新增减税降费1.86亿元。其中,园区企业累计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额13.7亿元;办理留抵退税2.26亿元。
同时,西永微电园也当好园区运营商,通过精准扶持专项政策、协同支持多级资金、持续保障股权融资、重点投入创新平台、持续提升服务效率等举措,加大投入保障关键领域。其中,园区携手税务部门共同开展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服务,针对税收优惠政策享受、日常办税缴费、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涉税费风险,引导企业完善内控机制,源头防范化解财税风险,帮助企业静下心创新,做精产品谋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在杜卫东看来,健全体制机制,要使要素、制度、环境等相互协同,强化重点产业领域资源供给,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快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例如,2024年,重庆市持续推进“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税务、国资、财政等相关部门聚焦企业实际需求和“三攻坚一盘活”等改革需要,提供“一企一策”服务,确保企业依法合规办好改革涉及的相关事项。
作为管理运营方,西永微电园也创新探索了多项推动产才融合发展的机制体制。其中,西永微电园完善了与国际接轨的引才、育才、用才机制,构建起“原始科技创新—产业协同创新—产业化项目”创新体系,鼓励重点培育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协同攻关机制,利用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深入开展中试设施共享,培育中试熟化服务平台。创新“1个研究生院+1个研究院+1个产业集群”模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健全梯度培育机制,搭建科技金融、人才服务、知识产权等全方位服务平台,实施科创人才引育计划,为高端科创人才量身定制人才安家、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分配等股权激励机制,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改革还在继续,创新永不止步。我们将聚焦主责主业,履行战略使命。”杜卫东表示,科创园区、政府部门、科创企业、科研人员等,要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中,共同研究破解制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堵点卡点,特别要优化国家科技资源统筹配置,在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的同时,推动新业态新经济的规范健康发展,合力构建更具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环境。
责任编辑:石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