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春晚后的“长尾效应” 如何重塑山城文旅生态?-华龙网

观察|春晚后的“长尾效应” 如何重塑山城文旅生态?

2025-02-24 18:47:07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总台春晚重庆分会场现场。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总台春晚重庆分会场现场。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一城连世界,山水皆舞台。2025年总台春晚热度爆棚,其中重庆分会场以其独有的山城魅力,在全球文旅版图上刻下浓墨重彩的印记。

2月2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晚重庆分会场工作总结会议召开,相关部门发布数据显示,春晚重庆分会场实时收视率超35%,国内国际全媒体累计触达超260亿人次。

会议现场。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李一鸣 摄
会议现场。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李一鸣 摄

泼天流量的背后,一场关于春晚“长尾效应”重塑城市文旅生态的深层叙事,正在展开。

深度挖掘文化基因

从“网红打卡”到IP活化

春晚不仅是流量的催化剂,更是城市文化价值的放大器。

重庆以“山城”“8D魔幻”闻名,但其文化内涵远不止于此。2025年春晚分会场设计中,主创团队将巴渝文化中的典型符号与城市建筑特色、科技制造相结合,无人机表演以山城夜景为画布,勾勒出“立体城市”的轮廓。

如何让城市不再仅仅是游客镜头中的背景,而是成为能让人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存在?重庆的做法是将众多舞台元素提炼转换为文化符号,推动城市从“网红打卡地”向“文化体验目的地”转型。

蛇年春节期间,重庆以“非遗贺新春”为主题,推出506场系列活动,吸引150万人次参与;大足石刻在春晚零点祈福仪式亮相后,景区单日接待量突破18000人次;磁器口古镇的非遗灯会日均吸引超万人次打卡……

大足石刻春晚贺岁现场。通讯员 瞿波 摄
大足石刻春晚贺岁现场。通讯员 瞿波 摄

随着重庆深度挖掘文化基因、实现新消费场景再造,也带来了商业红利——南岸烟雨公园开展“中国年·重庆味—欢欢喜喜过大年”活动27场、观演超6万人次;美心红酒小镇将非遗灯会与年货集市结合,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达95%;春晚镜头中的枇杷园火锅宴更为重庆火锅产业带来“二次出圈”机遇。

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佳仙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加义认为,春晚分会场的设立,为重庆展示城市形象、赋能重庆文旅“流量”促消费,提供一个绝佳的平台。

借春晚之势,重庆将文化与城市IP紧密相连,开启双向赋能的良性循环,吸引全球游客奔赴这场山城文化盛宴。

“春晚流量”变“消费增量”

从短期热度到持久留量

春晚带来的流量红利,也考验着城市的“接住”能力。

数据显示,春节期间,重庆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112%,接待游客3300多万人次,位居全国城市第一名,全市文旅消费增长11.5%,春晚同款景点游客较往年同期翻三番。

如何将短期客流转化为长期消费力?重庆文旅在这场流量与消费的转化博弈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发展路径。

春晚演出结束后,市民惊喜地发现,位于南滨路的主舞台主体结构和灯光设施得到保留,两千多架次无人机表演时间也延长至元宵节。这样的“宠粉”行为,吸引600多万市外游客来渝打卡。

元宵节无人机表演现场。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元宵节无人机表演现场。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而想要“流量”变“增量”,就得让这份“惊喜”长期可持续。为此,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在总结春晚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放大招”。

“我们会同渝中区、市住建委、市城投集团,对在建的朝天门片区治理提升工程景观灯饰进行优化调整,确保项目建成后能够持续呈现‘渝中巨轮、朝天扬帆’光影形象。”会上,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春奎表示,将开展景观照明建设运营市场化研究,探索景观照明与“两江游”等文旅项目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硬核”保障有了,“软件”服务也得跟上。南岸区相关负责人便直言,今年将用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完善外语翻译、便利支付等入境配套服务,上线南滨C湾“一站式”服务二维码,全区路内停车位免费,让游客玩得开心、吃住安心。

与此同时,在文旅融合与城市魅力提升上,重庆也做足文章。

春晚过后,重庆市文旅委迅速推出极具吸引力的 “跟着春晚去旅行·璀璨重庆” 主题活动,涵盖景区景点丰富多样,既有能展现重庆独特山水风貌的两江四岸,能俯瞰城市盛景的云端之眼、WFC 观景台;也有充满历史韵味的龙门浩老街、弹子石老街、山城巷等街巷,以及独具艺术气息的重庆大剧院。

商家更有赚头,游客更有奔头,老百姓更有甜头。

仰望灯火闪烁,俯瞰两江奔流。春晚的聚光灯虽已暂时落幕,但它为重庆文旅所带来的强劲东风,正推动着重庆文旅市场蓬勃发展。

业态创新与场景重构

从“传统观光”到“体验经济”

大年初一,来自河南的吴女士一家飞抵重庆开启春节假期,他们此次山城之旅的首站,就是2025年春晚重庆分会场主舞台——南岸区弹子石广场。

“从除夕的春晚镜头中看到了重庆的夜景,太震撼了,趁着假期,和一家人跟着春晚打卡游重庆!”这番感慨折射出文旅消费逻辑的转变——场景化体验,正取代简单的景观消费。

重庆,这座以“8D魔幻”著称的山城,正通过“科技+文化”“夜经济+IP”等创新模式,重新定义文旅体验的边界。

弹子石老街的AR导航系统,将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至4小时,以科技手段增强游客的沉浸感与参与度;洪崖洞“崖洞夜宴”运用3D全息投影技术,将美食与民俗表演融合,游客品尝美食时,四周投射巴渝民俗画面,成为高品质文旅体验典范……

美心红酒小镇非遗灯会。景区供图
美心红酒小镇非遗灯会。景区供图

小众业态的破圈,也是重庆文旅创新的又一重要方向。

美团数据显示,重庆多家“旅拍”“写真”门店新增了“春晚同款汉服”租赁服务,春节期间订单量成倍数增长;重庆长航两江游推出“金蛇献瑞·福满两江”新春主题航班,从大年初一到初四,夜班游轮日均客流量同比增长了10.6%。

在服务模式的优化上,重庆市文旅委发放近1亿元消费券,联合各大平台推出“机票+酒店”“景区+非遗体验”等组合产品,为游客提供一站式便利服务。为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客源市场,制定《重庆市2025支持市场主体拓展国内外客源市场的奖励措施》。

仙女山雪景。武隆景区供图
仙女山雪景。武隆景区供图

业态升级方面,重庆积极拥抱新趋势,在武隆仙女山,冰雪旅游与低空经济成为新亮点,本届冰雪季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8%,低空飞行项目预订量翻倍,同时推出“WulongTouristPass—武隆旅游通行卡”,每天吸引游客超过1万人次,借大数据调控,让游客体验“最美公路”等候时间不超过20分钟,优化游客体验。

正如一位游客所言:“重庆的魅力不仅在于她的山城夜景,更在于她不断创新的文旅体验。”

第1眼TV-华龙网 曹妤/文 首席记者 董进/审核

责任编辑:邵煜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