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论】青年说 | 续脱贫攻坚不凡力 书乡村振兴新华章
2025-02-25 06:00:00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4年前的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庆祝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绩: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这是彪炳史册的伟大壮举。“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从历史看,“解决绝对贫困”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梦寐以求的目标;从现实看,则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样本”,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站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我们从历中“咀嚼”经验,汲取动力,保持定力,在精神上一脉相承,在方法上推陈出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思考如何将脱贫攻坚的“方法论”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源”,在更高层次上书写共同富裕的答卷,是时代给我们出的新命题。
继承并发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精神是行动的引航器。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宝贵精神。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中,需要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英勇奋斗,在乡村振兴目标前“上下同心”,在振兴路径上“开拓创新”,在奋斗路途上始终 “不负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在“回望”中为乡村振兴探寻方向。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大规模返贫,变“攻坚战”为“持久战”。这要求各地在体制机制上创新,多措并举、久久为功,加强对于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常态化监测。例如,重庆便通过“精准画像”“点线结合” 等方式,“织”起防止返贫“监测网”,累计识别13万余名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以创新举措与不懈努力,汇聚起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坚实力量。回望的同时也要清醒意识到,我们距离共同富裕仍有一定的距离,在历史的新起点,“乡村振兴”应接过历史的“火炬”,实现由“外拉”到“内发”、输血到造血的振兴蝶变,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2月23日发布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强农惠农富农意味浓厚,这不仅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清晰的方向,更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与发展动力。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回望脱贫攻坚,是为了不忘来时奋斗之路;接续历史的使命,乡村振兴仍需在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笃定前行。
作者:陈自强(南京师范大学)
编辑:杨金行
审核:杨洋
华龙网两江评投稿邮箱:liangjiangping@cqnews.net
责任编辑:邵煜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