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陈发源)倦怠、焦虑、担忧等,都容易造成人的自我损耗,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该如何调整情绪?2月23日,“陆海讲读堂”第三期讲座在重庆大剧院开讲,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教授彭凯平以《从“内耗”到“福流”——重塑AI时代的生活掌控力》为题,为现场读者分享人工智能时代,普通大众该如何停止精神内耗,重塑生活掌控力,解码幸福生活。
彭凯平教授长期从事社会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行为经济学、领导决策力等方向研究,多次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心理学家榜单。20世纪80年代,他作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复系后首批毕业生留校任教,90年代赴美攻读心理学博士,后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2008年回国担任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兼系主任,致力于推动国内积极心理学发展,著有《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幸福的种子:我的心理学入门书》《孩子的品格》等18部中英文作品。
陷入消极情绪? 用“八正法”改变emo状态
“倦怠、焦虑、担忧、抑郁、人际关系冲突等,都容易造成人的自我损耗。”讲座伊始,彭凯平教授就从心理和生理机制出发,解析了产生精神内耗的原因。他介绍道,大脑中的“杏仁核(形似杏仁的神经组织)”是恐惧和焦虑产生的核心区域,当其过度活跃时,人容易陷入强烈的负面情绪中,而焦虑症患者往往伴随杏仁核活动的长期亢奋。
彭凯平指出,消极情绪会引发防御性悲观和认知虚无主义,而塑造积极心态是理性选择。“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他表示,积极心态能抑制杏仁核活动,促进多巴胺、内啡肽等“快乐神经递质”分泌,从而使人产生幸福满足的感觉。
如何刺激这些“快乐神经”,提升幸福感呢?彭凯平教授建议大家每天进行自我肯定,预留一些自我关怀时间,如放松、冥想、给自己做一顿饭,等等,同时还可以多去体验生活中的小美好,享受友情、爱情、亲情。
针对已产生的负面情绪,他提出“八正法”,即通过呼吸、闻香、抚摸、运动、专念、倾诉、微笑、福流来进行调节。比如:深呼吸可降低“杏仁核”温度,缓解负面情绪;烦躁时闻香,能快速平复心绪;运动能分散注意力,提高自我掌控感;专念可以让人感受放松而单纯的心理状态;倾诉能释放内心压力;微笑可传递善意与鼓励。
寻找“情绪福流” 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
“进入情绪福流状态,可以使人感受到蓬勃生机。”彭凯平教授介绍,“福流”(flow)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米哈伊·契克森提出。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与中国文化进行跨文化交融之后,他将其翻译为“福流”。福流是一种因全神贯注而产生的积极心理学体验,是以积极情绪为主的全身心投入而带来的一种状态,包括愉悦、兴趣、忘我,还包括兴奋、充实等情绪。
“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最容易产生福流。”彭凯平说道,情绪福流可以激发人的心理能量,当人们对生活有自主性、掌控感,在人际关系中能感受到自己对他人的影响力时,就更容易获得美好感受。因此,他鼓励大家培养积极正面的心态,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
彭凯平讲到,要提升福流力,让自己体验到生机勃勃的美妙感觉,首先需要改变认知,从日常生活中获取小福流,由“小溪”汇成“大海”;其次要学会在关系中构建福流,既能享受独处,也能与家人朋友和乐融融;最后要去发现自己在从事哪些活动时能产生福流,尽量去做自己想做、喜欢做的事情,但也要避免让自己处于得不到成长的“垃圾福流”中。彭凯平还提出“人人皆可为圣贤—吾心光明,夫复何言”的理念,倡导致良知、知行合一的精神境界。
“以前听到积极心理学这几个字时,觉得很空洞。彭教授的讲解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学到了缓解负面情绪的有效办法。”现场一位读者说道。
据悉,“陆海讲读堂”由重庆市全民阅读活动办公室、重庆新华出版集团策划创办,2024年12月正式启动后,以高质量、高水平的活动内容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该活动后续将以更加丰富多元的形式每月举办一期。
参与评论积分 龙珠商城兑好礼
打开第1眼TV-华龙网查看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