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助听器听力反而越来越差?!选购不当可能致聋
2025-02-23 16:17:01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再过几天,将迎来第26个全国爱耳日,听力健康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众多听障人士来说,助听器是一个改善听力的最佳助手,目前,市场上不少宣称“免调试,直接佩戴”的助听器,因为价格亲民、操作简便收获了颇高的人气。这种看似便捷实惠的产品,真的能满足听障群体的需求吗?
在一些带货直播间,“免验配、免调试买来就能用”成为主播们销售助听器的主打卖点。这款150多块钱的产品,以其价格优势引来不少消费者咨询,宣传页面显示“无需调试,直接佩戴智能降噪、高清音质”。

在网购平台,记者发现这种免调试的助听器价格也不高,有的产品售价甚至低到几十块钱,而且宣传是老年人专用助听器。

这款售价79块钱的助听器,产品页面显示,销量已经超过了1万,而且取得了94%的好评率。
记者在进一步的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的助听器有两种,一种是数字机,一种是模拟机,而这种无需验配或者调试的产品,叫作模拟机。一位实体店的销售人员透露,这种产品虽然便宜,但是存在不少缺点。
销售人员:现在目前市场上的模拟机它不需要调试的,就直接买回去,它只能控制声音大小,但是它噪声就会比较大。

记者了解到,数字助听器利用芯片,对输入的声音信号做一定的计算后再输出,可以按照佩戴者的听力损失类型、听力损失程度等个性化情况对症处理。而模拟助听器只能简单调节音量,并不具备降噪功能,只解决声音放大的问题,但并未解决声音清晰度和舒适度的问题,行业内不少人把这种模拟机比喻为“扩音器”。

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老年听力保健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张志勇:模拟机它不经过运算,它是直接放大,20多年来已经几乎正规厂不生产了,不用模拟技术,因为模拟技术可以说是个落后的技术。

专家介绍,市场中还在销售的模拟助听器技术已经落后,正规企业大多已经不再生产。但很多消费者对此却并不知情,还在大量购买,而商家在销售模拟助听器时,从来不会说明自己的产品使用的是落后的技术。

医务人员告诉记者,模拟助听器只是单纯地将声音放大,因设备不能降噪,甚至将“噪声放大”,可能对使用者残余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致聋,听障人士要谨慎购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技师 孔颖:有一些助听器,它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的听力测试,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的正规精准验配的话,它可能所有的频率都放大很多,那么有一些频率可能会增益过大,那么久而久之时间长了,反而对使用者的残余听力会造成下降,所以这是一个潜在的危害。

针对一些商家声称所售产品是 “不分左右耳,随便戴的助听器”,医疗专家也表示,这种宣传具有一定的误导作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技师 孔颖:正常的两个耳朵听力都不完全一样,何况听力损失的患者,他两个耳朵的每一个频率点损失的听力都不一样,左耳朵听着舒服,我放到右耳上,那它可能听声音就不舒服了。

模拟助听器“免调试、免验配”的宣传噱头,确实引起了不少听力损伤者的兴趣,但是医务工作者介绍,受限于先天的技术弊端,这种产品长久使用,反而可能进一步损伤听力。江西的一位消费者就遇到了这样的苦恼。
江西消费者金先生年少时因为外力导致听力下降,近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情况越发严重。几年前,金先生在家附近的助听器销售店选购了一款销售人员推荐的模拟助听器。

消费者 金先生:商家基本上没有任何检测设备,助听器大声音听得见,一般还是不行,就是凑合一下。
金先生回忆当时助听器佩戴的过程,店员并没有对他进行听力的相关检查,更没有专业的验配程序,配备助听器主要是以能否听见声音为标准。而金先生在购买使用后不久,助听器唯一能“听见声音”的功能也逐渐“失灵”,金先生想重新找店家调配,却发现该店铺早已关门。

消费者 金先生:一锤子买卖,反正帮你配好了,我们去了几次还找不到人就算了。
金先生告诉记者,这些年陆陆续续配了不少助听器,这些产品宣传看似很好,但是使用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虽然使用的助听器越来越多,金先生的听力却越来越差。后来耳朵还出现了隐隐作痛,并开始出现“流脓”等情况。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 张志远:这个患者耳道有充血,耳膜是破的,中耳腔里面黏膜是充血的,我就建议该患者暂时先不要用助听器,然后给他消炎处理,炎症控制以后,给他进行了手术。
医务人员介绍,听力下降程度可分为五级,分别是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和极重度。根据检测,金先生就医时的听力损失已经超过中度。
金先生告诉记者,助听器已经成为他生活的必需品,没有助听器,就很难参与正常的社会交流。但是多次购买助听器的经历,让他感到既无奈也无助。
相对于几十块钱、几百块钱的这些无需验配的产品,市场上还有宣称采用数字技术,具备智能降噪功能的数字助听器,价格动辄几千块钱,上万块钱。可是记者发现,高昂的价格并不一定带来与之匹配的完美效果。
2024年6月下旬,沈阳的李先生发现老父亲听力下降,到医院检查确诊为轻中度“老年性耳聋”,医生建议佩戴助听器。李先生带着父亲在沈阳走访了10家左右助听器专卖店进行比较,在一家助听器的品牌店,经过验配之后,李先生最终购买了一款一万多块钱的助听器。
然而,使用过程中,李先生父亲发现助听器存在严重的噪声问题。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外出,助听器都会发出“滋滋”的杂音,尤其是在嘈杂环境中,噪声更加明显。
消费者李先生的父亲:我就觉着它还是噪声比较大。外面,比如说坐公交车,那里边要是有人说话,我就听不清楚。 我也跟这个商店反映,他说你这刚开始戴上,也是有点儿不适应,他说你慢慢适应适应就好了。比较难受,就是有点儿心发烦似的。

李先生多次与商家沟通调试设备,但先后经过3个验配师的多次调试,助听器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消费者李先生的父亲:我就是听到声音比较多了,这个噪声特别大,然后我就跟店里的员工说,你能不能给我噪声降一点,完了他就给我调。 调了几次,我说还是不行,这声音小,我听不清。
李先生随后与商家协调退换货,但商家以“医疗器械拆封不退换”为由拒绝。
消费者 李先生:助听器作为一个医疗器械产品,你不拆封怎么知道对我这边的听力有没有帮助呢。
记者了解到,不少消费者也像李先生一样,为改善听力愿意花费较高的价格购买品牌产品,但是后续得到的服务却是不尽如人意。
这位消费者在黑猫投诉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2022年6月份购买了一款耳背式助听器;
2023年8月出现故障返回厂家,话费维修费800元;
2024年10月19日又返回厂家维修,花了249元;
几天后发现有滋滋声干扰,再次寄回检查,还要收费249元。
三次寄回厂家,消费者共交维修费1300多元,至今助听器还是没能修好。
相关专家指出,数字助听器的高价格当中,除了产品性能,还包括后期定时的随访和产品的调试服务。因此,在购买助听器时,消费者不能只关注价格,更要了解后续服务是否能够得到切实保障。

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专家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郗昕:一个好的有品质的助听器门店,它需要承接患者每半年每一年来上门随访,在目前的环境下,所有这些后续随访都是不收费的。除了助听器部件坏了需要更新,或者是一些维修费用需要出。因此它的价格实际上除了助听器本身,还包括了后续的服务。现在有一些小的门店,不管不顾打折打得非常狠,实际上是捞一票就走的心态,没有提供后续服务。
验配师资格证靠谱吗?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销售商所持有的验配师资格证,有国家相关部门发放的,有省一级卫健委相关职业技能部门发放的,甚至还有助听器品牌方培训之后发放的,让消费者无所适从。
许多消费者为了买到合适的助听器煞费苦心,但是买到助听器以后,又发现能遇到专业可靠的验配师也是不容易的事。
在一家助听器品牌销售店里,工作人员介绍,产品的验配师具有国家资质。记者注意到,销售员提供的验配师资格证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放,发证日期是2015年。而在另一家销售店里,销售人员提供的验配师资格证则是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颁发的。
与前两种相比,目前市场中还存在另一种助听器验配师资格证,一些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自己的验配师资格证是公司经过培训发放的。
记者:你们现在验配师有验配师的资格证吗?
销售人员:我们是通过我们公司自己的专业培训,有初级、中级、高级培训。
而在记者提出其品牌公司发放的等级证书是否能满足验配师相关要求时,店员表示“没问题”。

记者了解到,目前,助听器验配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由各省人社厅负责管理。各地人社厅将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证书发放等工作委托给一些协会、机构以及企业。相关专家向记者透露,这些机构或企业在组织验配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时,差异比较大,不仅题目的难易程度各不相同,考试的监管力度也不尽统一。部分地方机构及企业所组织的考试,考生很容易通过,难以体现验配师的真实专业水平。

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专家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郗昕:这个证发放应该限制培训机构资质,或者说不能让它保持非常高的通过率,好像我只要交了培训费,我就必然能拿到这个证,这样的话你这个证就很水了。

记者了解到,我国助听器验配师分为四个等级:四级验配师、三级验配师、二级验配师和一级验配师。验配师就像家庭医生一样,需要具有系统的听力学知识和丰富的验配经验才能胜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技师 孔颖:助听器验配的流程,第一步是病史的咨询,第二步是耳部的检查,第三步是要做专业的听力检测,第四步是助听器的选择,第五步是助听器的精细调试,第六步是助听器效果评估,第七步是使用指导和康复指导,第八步我们是建议随访和定期复诊。

专家特别指出,即便配备了高端的助听器,如果缺乏专业调试,也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当前,我国在助听器验配师等专业人员方面存在明显缺口,而且验配师的专业水平高低不一,这一现状难以契合市场需求。据了解,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国家标准《声学 助听器验配管理》,即将于2025年4月1日实施。

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专家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郗昕:这个标准明显高于现在市面上的这些助听器门店的管理水平,它是从人员的教育培训、场地、设备、服务流程、伦理、财务以及职业道德,各个条目都非常细致规范,希望能对行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引领作用。
小小的助听器,本应是改善听障群体生活质量的有效干预手段,但是行业的种种乱象,却让消费者不仅损失了钱财,更有可能加剧听力的损失。行业专家呼吁,亟须建立国家层面的专业技术标准,对设备性能、验配流程、从业人员资质实施全链条监管,使助听技术真正成为听障群体回归有声世界的科技桥梁。
责任编辑:杜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