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华龙网
开栏语:
近日,开州区两会圆满闭幕。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24年,开州区将紧紧围绕民生福祉、深化改革、生态环保、交通建设、重大项目等领域,全力推进“五个十大”事项落实,以实干担当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站在新起点,开州区正以昂扬姿态迈向新征程,为全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时代答卷。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闫仪)开州区以党建统领全局发展,在基层治理、生态保护、民生服务、经济发展等领域开展系列改革创新实践,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径。
党建统领“抓落实、赛实绩”专项行动“破困促敢”的探索实践
开州区创新党建统领“抓落实、赛实绩”机制,全面衔接全市“885”工作体系,着眼抓党建带全局,聚焦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四个抓落实”,全程可溯、全链联动、全面闭环,引领全区上下赛马比拼、闭环落实、变革重塑、实干担当“四个争先”,持续传导压力、激发动力、提升能力,打造具有开州辨识度的载体和抓手,推动“一极两大三区”现代化新开州再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坚持清单、调度、责任、督查、晾晒“五制”一体贯通,有力确保任务、要素、路径、责任起步“四清”,进度、差距、原因、措施过程“四明”,规划、平台、资源、机制保障“四强”,底盘成色、总结提炼、宣传推介、报表评价结果“四好”,形成全过程全要素全周期的完整循环。通过“抓赛”,实现了部门单位、乡镇街道、各行各业主责主战、协同攻坚,驻区单位、金融机构、经营主体助力出力、同频共振。“八张报表”A档占比逐季攀升至58.33%,“八张问题清单”得分环比上升9位,交出了“一极两大三区”现代化新开州建设高分报表。
探索返乡创业新路径点燃“归雁经济”新引擎
迭代升级乡情联络服务机制,优化基础支撑体系、建立服务保障机制、构建价值重建模式,构建支持“归雁”返乡创业闭环机制,推动返乡创业人员引得回、留得住、付得出、发展得好,持续发展壮大“归雁经济”。建立“1+4”在外组织网络,成立外联组织154个;打造“开州区在外人员联系服务信息平台”,登记入库在外人员46.52万人;累计吸引返乡创业人员10万余人,创办返乡创业实体3.6万户。近两年引进项目139个,签约金额480.9亿元,带动全区劳动力就近就业25万余人,返乡创业实体消亡率下降15个百分点,对区域经济贡献率超50%,形成“反哺故乡、共建家乡”的生动局面。有关经验先后入选2023年全市人才工作改革创新实践优秀案例、2024年社会民生领域改革典型案例(第二批)。成功创建全国第10个“中国厨师之乡”,返乡创业品牌“开州金厨”荣获第三届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大赛一等奖。
打造“未成年人家庭监护风险防控一件事” 探索护未新路径
开州区自主谋划的“未成年人家庭监护风险防控一件事”应用作为“一地创新·全市共享”全市贯通。在开州区试点基础上,市级层面出台《未成年人成长风险出入库及管理标准》《未成年人家庭监护风险分类推送处置规则》《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综合评价办法》等12个制度性文件,成为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的指引。“未成年人家庭监护风险防控一件事”上线运行以来,突出“智能研判预警、自动匹配推送、精准专业服务”定位,持续迭代升级应用模块,形成未成年人家庭监护风险“一屏掌控”、政令“一键智达”、执行“一贯到底”、监管“一览无余”数字化协同工作模式。2024年全区未成年人犯罪同比下降25%,未成年人受侵害同比下降37.14%。改革经验获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简报刊载。
创新“三水统筹”机制打造全国美丽河湖
开州区围绕汉丰湖一湖碧水,建立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机制,构建汉丰湖“三水统筹”系统治理格局,筑牢筑实库区水生态屏障,奋力谱写新时代江河湖泊保护治理新篇章。通过“三水统筹”,近三年,汉丰湖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稳定小于50,无明显水华;2024年汉丰湖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年度均值为3.4mg/L、2.2mg/L,分别较2018年下降10.5%、15.4%;出境养鹿国控断面水质由2022年的6个月Ⅱ类提升至2024年的9个月Ⅱ类;2024年全区涉水类环境投诉量较2018年下降34.8%;环湖夜经济消费规模达85亿元,激发经济新活力,旅游综合收入78亿元,赋能绿色发展。汉丰湖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重庆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4年度市级幸福河湖,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获评2024年“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
优化革新基层医疗机构等级创建机制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开州区准确把握“以基层为重点”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坚持问题导向,主动破题攻坚,优化革新基层医疗机构等级创建机制,以区域医共体建设为纽带,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群众就地就近看病。按照“区级龙头带中心、中心带一般”创建思路,结合财政预算安排、医院实力强弱、群众急需急盼,对全区40家基层医疗机构分类分段制定等级创建计划。截至目前,获得国家推荐标准(甲级)的15家,基本标准(乙级)的23家。全方位夯实要素支撑,引导人才、资金、技术向基层汇聚,多角度强化奖惩导向,将基层医疗机构创建成效与绩效考核、资金奖补、晋级晋升“挂钩”。改革后,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比达72.25%、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5.9个百分点,连续三年排名全市前3,较改革前增长4.13个百分点,“基层首诊”“小病不出乡”就医格局基本形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相关经验做法获但彦铮副市长肯定性批示,获评市级社会民生领域改革典型案例。
坚持以驿站为主阵地 创新引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融入基层治理
开州区聚焦新就业群体思想引领载体不丰富、凝聚服务质效不高效等实际情况,以工会驿站为主阵地,创新引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融入基层治理,最大限度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吸引过来、组织起来、稳固下来。探索“党建统领、三级工会主导、社会N力量参与”的“1+3+N”驿站共建共享模式,整合党建服务、便民服务、关爱服务、就业服务、维权服务等服务功能,构建“工会驿站+”服务体系。2024年1月流动党课进驿站主题活动获《中国组织人事报》刊载。推动“小驿站”发挥“大作用”,探索出以驿站为阵地引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融入基层治理的新路径,改革创新“+网格”队伍招募、“+党建”会议制度、“+数智”长效机制等举措,实现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双向奔赴。相关经验做法作为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在全国范围推广。
探索粮油产业“亩均论英雄”改革 全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开州区探索粮油产业“亩均论英雄”改革举措,聚焦体系创建、模式创新、机制创设,推动实现粮油产业质效双增,持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建立“专班部署—贯彻实施—督导测评—总结提升”的闭环工作体系,四位一体推动重点工作落实落地。构建以“赛”耕地保护、粮食生产和种植结构、粮食储备和流通为重点,亩均单产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种植技术推广、农机装备等为补充的“1+3+X”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紧扣基层技术难题和市级创新课题,实行“上级出题、部门解题”“部门点题、基层答题”双向揭榜。打造稳粮扩油、节水增粮“开州样板”,粮食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常年位居全市前列,区级高产高效示范片连续三年递增20%以上。《重庆市开州“四轮驱动”推动大豆生产上台阶》入选农业农村部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典型案例。市农业农村委发文表扬开州为“粮油生产扩面增产成绩突出区县”。
创新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培育机制 推动投融资多元化改革
开州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的工作要求,围绕建设“一极两大三区”现代化新开州,以“五个一批”为抓手,建立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培育机制,推动投融资多元化改革,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扩大有效投资、激活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作用。2024年,37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3.89亿元、投资完成率全市第1,181个“五个一批”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67.2亿元、同比增长24%、提前1个季度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支撑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跳蹬水库获批国债资金18亿元,创开州单笔无偿资金争取历史之最。相关项目成果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发文肯定,抓项目促投资工作在重庆市三季度“一把手”例会上作现场交流发言。
“三重”“三融”构建全媒体传播新格局
开州区融媒体中心深学笃行,深度变革、全链创新,以机制重塑、体系重建、流程重构为切入点,打破固有框架,重铸新质平台,大力培育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新时代“好记者”、新视听“名作品”、新爆款“大流量”,打牢“全媒传播”的基层底座,打造“一体融合”的区县标杆。2024年第一、三季度全市文化报表全媒体传播质效均为A档;全媒体人才由2021年的10%提升至2024年的72%;近三年连续代表重庆挺进“好记者讲好故事”全国总决赛;近两年75人次获国家级、省部级大奖;全媒体开设自办联办栏目升级迭代、栏目量居全市区县第一,全国前列;2024年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等央媒发稿618篇、同比增长39%。《“三重”“三融”构建全媒体传播新格局》获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典型案例体制机制改革类提名奖。在2024年12月市委宣传部新闻通气例会上,区融媒体中心在主会场作《打造融媒轻骑兵 重塑新质传播力》经验交流发言。开州媒体融合改革创新成效经验得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姜辉高度肯定及批示推广,案例进入市委改革办改革典型案例库。
探索构建议政建言协同体 提升党外智库质效
开州区着眼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围绕议政建言人员组织、工作实施、成果转化、考评激励各环节,以整合资源力量、强化联动协作、闭环办理落实、健全促进机制为主要抓手,持续优化机制,打造议政建言协同体,引导党外人士积极建言献策,切实有效提升党外智库效应,助力发展质效。打造专业化党外智库,全方位物色党外专家、分界别组建智囊团队、依职能加强指导联系,整合建言力量。创新集成化调研模式,“党委出题、多方接题”模式形成课题任务,“一家牵头、多家参与”模式组建项目专班,“专班实施、部门协同”模式开展联合调研,提升建言效能。完善闭环化办理体系,办理前精准梳理、分类归口,办理中密切沟通、跟踪督促,办理后综合评价、量化通报,转化建言成果。建立可视化促进机制,建立能力训练、表扬激励、履职反馈机制,激发建言活力。近两年党外人士建言被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和有关民主党派中央采用14篇、同比增长56%,市级层面采用46篇、同比增长48%。案例进入市委改革办改革典型案例库。
参与评论积分 龙珠商城兑好礼
打开第1眼TV-华龙网查看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