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山城防御体系唯一“孤岛”型城池 忠县皇华城揭开神秘面纱
2025-02-21 06:41:42 来源: 重庆日报


它是遍布川渝两地89处宋元山城防御体系中唯一的“孤岛”型城池。
它曾被作为宋代州府的政治中心,衙署书院林立,也曾因战火袭来,孤守江心13年。
皇华城,这座位于忠县皇华岛上的江心“孤岛”,清代诗人王尔嘉曾留诗如下:“闻说迁州处,皇华尚有城。当年资战守,此日见樵耕。四面江滩合,一洲烟树横。颓垣犹断续,斜日映波明。”这里到底发生了哪些历史事件,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经过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近5年的考古发掘,一个个谜团被揭开——近千年前,皇华城内,军得守而战、民安业而耕、士有处而学。
近日,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大遗址考古和保护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皇华城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蔡亚林接受了新重庆-重庆日报专访,听他娓娓讲述皇华城的兴衰。
朝天门等7座城门拱卫皇华城
既然是城池,自然少不了城墙和城门。考古专家们发掘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到皇华城的城墙城门所在地,以进一步圈定这座城池的范围。
随着考古发掘的一步步深入,城墙找到了,而且还是内外两层,层层拱卫。城门也找到了,不只一处,而是7座,分布在这座“孤岛”的内外两侧,靠江4座,面山3座,其中一座还被命名为“朝天”,历史远远早于渝中半岛上的那座“朝天门”。
当林立的城门显出残影,考古专家们惊奇地发现,这些城门的构筑,和常见的宋代城门有极大不同——外门道保留着部分拱券顶,有别于当时盛行的平顶城门。
“拱券顶的城门构造,大多出现在明清时期,宋代城门采用这种结构的,极为少见。”蔡亚林介绍,皇华城外门道的特殊形制丰富了宋代城门类型,一定意义上可作为我国古代城门由唐宋排叉柱抬梁向明清拱券顶结构演变的珍贵例证。
还有一处少见的建筑遗迹浮出水面。沿着皇华城的外城墙,考古专家们发现了10处半圆形的特殊建筑,从未在另外的宋元山城防御体系中出现过。
这些建筑是墩台,多见于明清时期的筑城体系之中,作用是瞭望和示警。当墩台上的驻兵发现有敌人入侵时,白天用浓烟示警,夜晚则举起火把告知城内。
皇华岛上的这些墩台规模可不小。
经初步发掘测量,它们的半径约10米,两端与内城墙相连,残存的高度都有5.2米。
除了找到城墙的建筑过程和形制,考古专家们还在岛上找到了元军毁城的遗存。
公元1277年,皇华城城破,入城的元军用石墙封堵了城门的内外门道,并在城门的八字墙放置了大量的礌石。
蔡亚林说,至此,皇华城城门废弃过程被清晰地呈现在了人们面前——门楼柱础撬落、前后石墙封堵、礌石堆填埋等迹象,清晰反映了元初毁城的具体过程。
在皇华岛上找到忠州最早书院
“宋淳祐初,云中常公福庆知咸淳府,开贡院,会梁万二处之士,试其才之贤者贡于朝,榜其院曰‘宏文’,此忠州设立书院之始。”这是一段记录在《白鹿书院增设膏火碑记》的文字,这段文字表明,忠州最早的书院名为“宏文”,就在皇华岛上。
在近5年的考古发掘中,昔日恢宏的“宏文书院”被找到了。时光荏苒,这座曾经汇聚万州、忠县两地学子的书院究竟是什么样子?
根据目前发掘的建筑遗址可以初步推断,这座书院有面阔5间的正殿,正殿前还修有泮池、飞桥和景亭。
在泮池中,考古专家们发现了上千件被废弃的物品,不仅有书院学子们常用的文房四宝、钱币、印章、棋子、骰子等,还有当时用于防守的铁雷。
“在学子们使用的物品中,最让我们惊奇的是出土的骰子,它和我们现在所用的骰子大为不同,其上只有‘一点’和‘四点’两个点数,其余2、3、5、6均不见,我们初步推测,应该是和当时流行的一种棋类玩法有关。”蔡亚林说。
书院建在皇华岛上,意义可不简单。
蔡亚林说,宏文书院遗址可与地方志相关记载互为印证,是宋元山城中首次考古揭露的性质明确的文教类型建筑。宏文书院为“忠州设书院之始”,也是战争背景下“斯文不坠、教化存续”的重要实证。因现存宋代书院建筑实物极少,宏文书院格局的逐步廓清将填补相关空白,丰富我国宋元建筑考古的实物材料。出土的铁雷,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批爆炸性火器实物,也是世界中古史上冷热兵器并用时代开创阶段的珍贵例证。
首次出土工字殿等宋代建筑遗存
城门城墙找到了、书院找到了,怎么少得了政治中心的衙署遗址呢?在皇华岛东部的大湾台地之上,宋代“淳咸府故治”的衙署遗址破土而出。
衙署遗址坐北朝南、轴线清晰、依山就势分布在5级台地之上。衙署不仅建有面阔7间、进深4间的设厅,还有连接一二层台地的工字殿。在正厅西边,还建有配殿和碑石亭等建筑。
随着衙署遗址一点点被披露,考古专家们惊奇地发现,修建于皇华岛上的设厅与往常见到的衙署遗址建筑大为不同,它的次间宽度仅有2.2米,比3米宽的梢间和尽间还要小,并不符合古代的营造规制。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破例”?蔡亚林坦言,目前还不得而知。
相较于钓鱼城、老鼓楼、白帝城等宋元山城防御体系中的衙署遗址,皇华岛上的这处衙署遗址有何特别?
蔡亚林说,皇华城衙署遗址坐北朝南、逐级抬升、中轴对称等选址布局特征,符合一般规律同时又具有鲜明区域特色。而在其中发现的工字殿、碑石亭等建筑遗存基本不见于其他遗址,进一步丰富了宋元建筑考古的实物资料。
同时,通过与《淳熙严州图经》《景定建康志》《咸淳临安志》相关“府治图”的对比研究,大湾遗址七开间的设厅,应是目前考古所见开间最多的宋代府州级衙署建筑。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李晟
责任编辑:陈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