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只比苍蝇扇动翅膀声略大——重庆民企造出全球最安静无人机-华龙网

噪音只比苍蝇扇动翅膀声略大——重庆民企造出全球最安静无人机

2025-02-20 06:59:32 来源: 重庆日报

2025-02-20-0023

1月17日,阿联酋2025年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览会举行。一家名为重庆翼动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重庆翼动)的民营企业,送展了一款机身长度和螺旋桨半径都不足10厘米的微型无人机。

令人称奇的是,这款无人机在5米距离内的噪音测定值还不到50分贝,只比苍蝇飞行时扇动翅膀的声音略大。重庆翼动董事长乐放称,这是目前全球最安静的无人机。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款无人机并不是概念机,目前它已经量产,年产能规模达到5000台。其对标的美国同类产品,单台售价在50万元左右。而重庆翼动这款产品,只需4.5万元,不足前者的十分之一,且性能相差不大。

不少科技型企业的创始人都是痴迷于技术的“工科男”,但乐放却是地地道道的文科生,早年留学英国,学的是与无人机毫无关联的经济学。他是怎样走上这条新赛道的,创业途中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合伙创业,文科生与“工科男”放飞蓝天梦

2011年,留学归来的乐放在重庆创业,当时的主业是外贸:将德国、日本生产的传感器,卖到长安汽车等国内企业。

“有一次在长安汽车参观,看到无数机械手臂在工作,人很少,机器构建了工作平台。我就想,未来空中也许会有一个类似的平台:先搭建机器平台,再在平台上接入功能板块,这样的话林业、水利巡查等工作就便利了,而这个平台,很可能就是无人机。”乐放回忆道。

带着无人机项目创业梦想,乐放开始寻找合作伙伴,一名在德国某无人机公司工作的“技术达人”,很快进入视线。

这位“工科男”在飞行算法、导航算法、空气动力和复合材料等无人机四大主要领域,都有较为成熟的技术积累和实战经验。

合伙人懂技术,乐放懂技术变现的商业路径,双方优势互补,一拍即合。2013年,他们的“蓝天梦”起飞了。

抓住行业风口,两年后实现盈利1200万元

2013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的第二年,中国经济开始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起势。

就无人机产业而言,乐放估计,当时全国像他们这样的无人机创业型公司还只有20来家,包括日后蔚为大观的大疆,那一年也仅推出了几款初代型产品。蓝海市场汪洋恣肆,任尔群雄逐鹿。

创业次年,乐放和伙伴们就推出了首款产品——一种四旋翼工业级无人机。在那个应用场景刚刚被打开、产品根本不愁销路的年代,这家新创企业只用了两年,就迅速达产上量实现盈利。

2015年,重庆翼动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利润1200万元,利润率高达40%。订单常常排到6个月后,公司前景广阔。

此后几年,竞争对手蜂拥而至,“最高峰时,全国有上万家无人机企业。”乐放说。由于市场足够大,重庆翼动仍能维持既有销售收入和利润水平。

但从2019年末开始,下游订单量锐减,上游的配件供应时断时续,乐放遭遇创业以来的“艰难时刻”,业务几近“停摆”。

瞄准细分市场,专攻微型无人机

2023年初,重庆翼动终于恢复正常运营。但既有的业务线基本上断了,如何“重启”?

此时,无人机市场格局已经变了,像大疆这样的“巨无霸”企业占据市场支配地位,无数试图在红海市场和大疆“拼刺刀”的企业,纷纷倒下。

立足自身优势找准细分市场,和“大疆”们错位竞争,似乎是唯一出路,但自己的核心资源和核心优势又在哪儿?销售出身的乐放,首先想到的是拜访客户。

一番走访下来,他有了令人欣喜的收获:不少政府用户亟需块头和噪音更小的无人机来开展巡防和无感执法,而当时市面上类似产品太少。

把准这一市场需求,重庆翼动立马转型,专攻微型无人机。2024年初,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款无人机面世。

这是目前全球唯一能穿越直径20厘米孔洞的无人机,比进口产品便宜得多,因此迅速打开市场。同时,这款产品实现了配件全部国产化,有利于应对国际贸易争端、消除下游客户顾虑,市场前景看好。

手捏拳头产品,但乐放却轻松不起来。“始终会有竞争,你必须跑得更快——要快速扩大市场份额,然后用大产量把价格打下来,这样才能夯实自己的竞争优势。”他说。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吴刚

责任编辑:陈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