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颗小行星8年后真会撞击地球?中国已开始部署防御,专家称没必要恐慌
2025-02-18 21:01:18 来源: 极目新闻
据光明网2月18日消息:最近一颗编号为“2024 YR4”的小行星“可能会在8年后撞击地球”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当地时间2月15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近地天体研究中心(CNEOS)表示,一颗名为“2024 YR4”的小行星在2032年撞击地球的概率为2%。
![图片](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REPRINT/MEDIA/PICTURE/2025/2/18/3ac2ca381b0649cea0835537f40f205d_wh1200x676.jpg)
目前关于“2024 YR4”的信息仍然有限,但据估计,该小行星的直径在40米至90米之间,其尺寸相当于一座大型建筑。
央视网2月17日报道说,中国天文专家表示,目前的撞击概率只是一个估值,眼下更重要的是开展持续观测和轨道测算。即便未来对人类构成明确威胁,防御策略也有很多,中国目前已开始部署“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全球科学家也正以“行星防御”为纽带展开协作。
2028年再看要不要防御
这颗小行星真的会撞地球吗?会撞到哪里?将带来多大危害?
对此,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李明涛介绍,去年12月下旬,科学家看到这颗小行星时,它正在穿越地球轨道。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它,但它已离我们约几千万公里。到今年4月,以人类目前的探测能力就看不到它了。2028年,它会再次靠近地球,我们将获得下一次观测的窗口。2032年12月,这颗小行星再次穿越地球轨道时,存在撞击地球的风险。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我们差不多有8年时间来应对。
“1月中下旬时,我们发现它撞击地球的概率接近1%,目前这个概率已经升到了2.25%。”李明涛说,概率之所以会发生变化,是因为现有观测数据有限。目前,我们对这颗小行星观测的时间不到两个月。类似于盲人摸象,我们只摸到了它轨道的一部分,并由此推断全貌。撞击地球的概率会随着轨道观测数据的积累而动态调整。我们在做的就是继续观测,掌握它的行踪。到4月份观测结束时,我们会有更多数据,而到2028年新的观测窗口到来时,我们将能更清晰地判断它撞击地球的概率。届时,联合国会再组织讨论,决定要不要设计防御方案。
大概率会空中解体
李明涛认为,就算是有撞击风险,这颗小行星大概率不会直接落在地球表面,而是在空中就解体。
“实际上,小天体来地球,这件事几乎每个月都会发生。”天文领域科普专家、全国科普工作先进者曹林也表示,生活在地球的人类已经拥有了一层天然的“金钟罩”,厚厚的大气层能够有效防御大部分小天体的“袭击”:当小行星以极高速度进入大气,高温高压冲击波会使机构疏松的解体成碎块,在第一关就燃烧殆尽。只有那些个头足够大、密度足够高的天体才有可能突破大气层的防御,对地球上的生物体形成威胁。
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摧毁了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河附近地区约2000平方公里的针叶林。爆炸的“肇事者”可能是一个直径约65米的小天体。2013年,一个直径约20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后,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上空二三十公里处爆炸,爆炸当量相当于约30颗原子弹,导致当地近1500人受伤、3000栋房屋受损,损失大概为2亿元左右。
如果按照以上事件推算,2024YR4倘若落在城市区,可能会摧毁一座中等城市,导致上万人受伤,经济损失可能远远超过车里雅宾斯克事件。
人类有哪些防御措施?
李明涛介绍,目前最成熟的技术手段是发射航天器,高速撞击小行星,使其改变轨道,与地球擦肩而过。2022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已经验证了人类有能力改变小行星轨道。
此外还有一些正在探索的技术方法,比如通过引力牵引小行星、激光烧蚀小行星等。
“监测小行星其实已经是全球各个国家历经多年发展的传统项目。”曹林介绍,人类目前已经形成了对小行星撞击风险的研判和预测能力,在各国都建设有小行星监测系统,通过地基光学望远镜等,可以探测追踪危险小行星,对撞击时间、落点、危害程度进行提前预报,采取有效处置手段,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2024年9月,第二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曾传出消息,我国正在策划实施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并发布了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设想。
“改变小行星威胁的方式有很多种。”曹林表示,“尽管人类目前完全没有实施过这些计划,目前来看,技术难度还没有达到从0到1的程度。”
再比如,人类也能通过发射飞船对小行星进行重力牵引,改变它飞行的轨道。“这种方式比较安全可靠,控制难度也较小。”
“所以退一万步讲,就算小行星真的奔赴地球,我们也应该相信科学的力量,不过分焦虑,多考究官方信源,过好每一天。”曹林说道。
极目新闻综合央视新闻 、中国科学报、中国新闻网、光明网
责任编辑:陈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