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重庆“雨露计划”毕业生有20903名,其中19911人找到工作——95.25%就业率如何炼就-华龙网

去年重庆“雨露计划”毕业生有20903名,其中19911人找到工作——95.25%就业率如何炼就

2025-02-18 06:51:27 来源: 重庆日报

2月17日下午6点,酉阳县武夷山大酒店餐厅几乎满座,热火朝天的后厨内,厨师冉超忙得不可开交。

冉超今年23岁,来自酉阳县花田乡何家岩村七组的一户脱贫家庭,是去年重庆20903名“雨露计划”毕业生之一。

来自市农业农村委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共有20903名“雨露计划”毕业生,其中19911人找到工作,就业率达95.25%。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当下,“雨露计划”毕业生高达95%的就业率如何达成?

工作找人

打通“校门”到“厂门”就业渠道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坦言,对于脱贫群众而言,只有掌握了一项过硬的技能,才能让手中的“饭碗”端得更稳。

“正因如此,从脱贫攻坚时期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时期,我市实施的‘雨露计划’都重在为脱贫群众子女提供就业技能的培训。”该负责人介绍,与此同时,市级相关部门还通过推荐岗位等形式,尽力为这些掌握了一技之长的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让他们实现稳岗就业。

为此,2022年8月,市级相关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内,以“雨露计划”为基础,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确保“雨露计划”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该负责人介绍,“雨露计划+”将帮助对象由贫困家庭拓展到脱贫家庭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上,将支持范围由职业教育环节延伸到就业帮扶环节,开展从教育培训到促进就业的一体式帮扶,打通“校门”到“厂门”就业渠道,在去年帮助了近2万名“雨露计划”毕业生顺利就业。

人找工作

摸清就业意愿实现人岗适配

“帮助‘雨露计划’毕业生实现就业,并不是‘拉郎配’式的随意安置分配,而是充分考虑他们的就业意愿,确保其找到心仪的工作。”上述负责人介绍。

为此,重庆各区县农业农村委、人力社保局等部门以及当地的职业院校,建立起脱贫户子女入读职业院校意愿情况、“雨露计划”在读学生情况以及“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意愿情况3张清单,为实施精准就业帮扶奠定了基础。

冉超毕业于酉阳职业教育中心,上学时选择了中餐烹饪专业,在校时他便想成为一名厨师。当地帮扶干部和该校老师了解情况后,推荐他到县城的酒店实习,毕业后顺利进入酉阳县武夷山大酒店,正式上岗厨师。

“专业对口,离家不远,收入也比较稳定,一个月的收入在5000元以上。”冉超说。

“雨露计划”毕业生刘君辉同样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刘君辉毕业于重庆交通职业学院,专业是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去年毕业后,市级相关部门按照她的意愿进行推荐,帮助她成功应聘到重庆渝水坊幼儿园,成为一名老师。

“我们还与农户共同确定职业规划,引导脱贫家庭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的子女接受前景较好的职业教育,让他们在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该负责人介绍。

校企合作

专场招聘、优先招聘也是“撒手锏”

张凤是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电子商务技术专业毕业生,来自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石坪村的脱贫家庭。作为“雨露计划+”的受惠者之一,毕业后她与当地一家农业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负责农产品线上销售。

张凤之所以能获得这份工作,得益于“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中的校企合作。在这种方式下,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工程职业学院等院校与重庆正大农牧食品有限公司、重庆石桶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海康威视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雨露计划”毕业生专场招聘。

“我们依托城区用工需求优势,统筹各方岗位资源,开展多方劳务协作。”市农业农村委相关人士介绍,除了校企合作的方式外,他们还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重点,鼓励重庆中心城区帮扶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充分发挥汽车制造、电子产业、旅游餐饮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优势,优先向“雨露计划”毕业生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

该负责人介绍,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要确保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接下来将进一步落实“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动态调整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围绕各行业发展特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科学设置职业教育课程;同时,鼓励职业院校和用工企业开设定制班、定向班,构建全过程服务平台,持续打通从“校门”到“厂门”的就业渠道。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苏畅

责任编辑:陈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