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体化推进“三医”协同改革 “两重”“两新”项目国债支持力度西部第一-华龙网

重庆一体化推进“三医”协同改革 “两重”“两新”项目国债支持力度西部第一

2025-02-11 19:26:44 来源: 第1眼新闻

重庆之声2月11日讯   今天(11日),2025年全市卫生健康、医疗保障、药品监管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当前,重庆在医疗、医保、医药协同改革领域形成了一批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2024年,重庆一体化推进“三医”协同改革,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争取到一系列重点项目、重大平台、优惠政策落地重庆,争取国家部委项目21个、资金79.6亿元,“两重”“两新”项目国债专项资金40亿元,总支持力度位居西部第、全国前三。

2024年,重庆建成全国唯一的智慧医保实验室,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在渝备份,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获得批准,国家检验医学中心进入最后评审,国家医疗应急综合演训中心纳入“两张清单”重点支持项目,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麻精药品质量监测重点实验室全面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走访国家卫生健康委,获批全国首批优化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审批程序试点省市,签订《数字重庆赋能医保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战略合作协议》。

重庆的“三医”协同改革入选2024年度全国“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被选树为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并在全国推广。数字健康建设被国家卫生健康委作为示范案例,渝藏、渝哈在全国率先实现跨省域数字化“医检互认”。南川区获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黔江区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取得阶段成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作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

2024年,重庆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改革全面完成。DRG付费实现全市二级以上符合条件开展住院服务医疗机构全覆盖。共有19项医保业务纳入全市“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事项,生育津贴实现直接发放给个人,在全国率先实现“职工医保缴费年限”和“长期护理保险评估结论”省际互认。在西部率先出台创新医药支持政策。开展医保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试点,医药企业回款周期从平均6个月减少为不到30天。

川渝药品跨区域一体化监管、药品安全评议考核机制等创新做法获国家药监局简报推广,13项工作受到通报表扬。“两品一械”违法案件查处入选国家药监局典型案例。“渝药创新生态链”取得初步成效,全市110个药品、34个第三类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同比增长111.5%、47.8%,首个1类创新生物药(赛立奇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实现创新药“零”的突破。

重庆紧盯“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构建城乡便民服务体系,推动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下沉,累计派出“县聘乡用、乡聘村用”人员4604名,帮助基层开展新业务新技术3276项,获益群众24万余人次。全市82.52%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提前三年达到国家标准。

“医检互认”应用覆盖所有公立医院,减少重复检查79万人次,累计为患者节约医疗费用近2亿元。长期护理保险提质扩面,推动社会服务适老化改革,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

会议强调,2025年卫生健康、医疗保障、药品监管工作要以国家一系列增量政策为契机,争取一批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重大改革落地重庆,全面提升服务群众、服务社会发展能力。将建立完善“三医”协同联系会商机制,加快推进“三医”数字化协同应用建设,打通数据壁垒,完善“三医”联合监管制度,全面加强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鼓励创新药品和医疗器械发展、推动对外创新开放政策方面的协同合作,促进“三医”政策协同、信息联通、监管联动。

此外,将积极推动智慧医疗装备发展,优先瞄准自有优势赛道及前沿技术赛道完善产业链,塑造产业比较优势。积极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当地资源禀赋优势,着力培育大产业大企业,推动形成中医药种植、加工、流通全链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格局;打造“渝产中药”品牌,大力发展“中医药+”衍生产业,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现代中医药产业集聚区、全国知名中医药文旅康养目的地。

积极推动银发经济发展,主动适应老龄化趋势,盘活利用闲置资产资源,建设集卫生健康、养老服务、群众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综合体,统筹推进医养结合、社区食堂、老年大学等设施建设。

优化医疗服务供给,加强建设床位和编制床位核定的合规性审查,控制床位规模,建立床位动态调整机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医疗设备配置的标准、规模,严禁公立医院举债建设和超标准建设。

重庆还将优化医保参保筹资政策,建立连续参保人员、零报销人员待遇激励机制和中断参保约束机制,做好门诊特殊疾病政策落地,探索将居民参保人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范围;优化缴费方式,加强户籍人口、在校学生、在园幼儿、新生儿、流动就业人员等信息共享,依托“医保全民参保一件事”重大应用实现精准动员、便捷参保;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综合运用大数据、智能监控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监管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实现对医保基金使用全过程的动态监管。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