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载青菜头的货车长龙“出圈”了 涪陵“青疙瘩”变“金果果”背后的那些新鲜事

新重庆-重庆日报

2025-02-13 06:55
听新闻
图片
二月十日早上,涪陵区邓家村公路上,满载青菜头的车辆绵延数公里,等待进入收购点。记者 张春晓 摄\视觉重庆

“太震撼了,这是独属于涪陵的风景线。”

“车子一响,‘青疙瘩’变‘金果果’。”

……

近日,一则“涪陵青菜头收获 运输车满载丰收排长龙”的视频“出圈”了。

眼下正是涪陵青菜头砍收的季节,涪陵区组织加工企业、经销商上门收购。视频中,一辆辆满载涪陵青菜头的大卡车沿着山路缓慢前行,像一条蜿蜒山间的巨龙。连日来,记者走进涪陵,采访今年青菜头砍收的新鲜事。

“榨菜产业大脑”预约收购

卖菜不打挤

在涪陵百胜镇集中收购点,榨菜种植大户周营福将最后两筐新鲜青菜头扛进站点后,不禁长舒一口气,“今天上午已经拉了两车了,来了就能即时收购,速度还蛮快。”

周营福是邻近的珍溪镇的青菜头种植大户。“我们这一带是涪陵榨菜的主产区,以前,青菜头集中收购时,各个站点都特别打挤,有时候一等就是老半天。”周营福说。

今年,他首次尝试涪陵“榨菜产业大脑”开通的青菜头预约收购功能。“打开手机客户端,输入定位和待收购的青菜头数量后,系统实时匹配出附近几家收购站点信息。”周营福说。

让他更为惊喜的是,这样的信息透明,方便了人流分散。他挑选出其中排队人数最少的站点,在完成线上预约后,就可以将砍收的青菜头拉到站点即时收购,省去了大量排队时间。

数据显示,今年涪陵全区青菜头砍收面积约74万亩,总产量超190万吨。“青菜头大丰收,前端采收压力不小。”涪陵区榨菜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为此,他们通过“榨菜产业大脑”,有效整合全区各青菜头收购点的数据信息,试上线了预约收购功能。“我们引导大户进行掌上预约,按照实际需求合理调配资源,有效避免了传统收购方式中‘站点忙闲不均,人等人’的现象。”目前整套功能还在更新完善中。

青菜头坐“电梯”直达收运车

运菜不再累

早春时节,涪陵区江北街道二渡村,绿油油的青菜头长势正好,砍收、分拣、装袋……一筐筐青菜头通过便携式履带传送,直接送到收运车上。

“看,现在农户搬运青菜头不再需要肩挑背扛,传送履带有7米多长,可以延伸到田间地头,一次性就能搬运1000多斤菜头。”经销商吴国林说。

二渡村是涪陵榨菜的主产区之一,今年全村青菜头种植面积达3000亩,收成有上万吨。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村里种植青菜头的大多是老年人,每年收获时节,田间搬运一直是困扰菜农的难题。

吴国林一直从事榨菜的采收经营。一次偶然机会,他在涪陵东站一家农机销售店,发现了一款履带式传送机。“这款传送机本来是用在果园的,特有的履带式运输爬坡能力强,非常适合像涪陵这样的丘陵山地。”吴国林灵机一动,对履带稍加改装,又配置了一台柴油机作动力,把它用在青菜头运输上。

今年,改装后的传送机一经推出就受到菜农追捧。机器干活比人麻利,通过履带传输,每天能帮种植户省下三四百元的人力成本。目前,吴国林自有的两辆卡车已陆续收购了十多万斤的青菜头。

据了解,这几年,涪陵不断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针对青菜头砍收期劳动力短缺的难题,探索了无人机运输、轨道运输机等田间运输新方式,打通了青菜头从田间砍收到物流运输的“最初一公里”。

志愿者深入田间助农

砍菜有人帮

“大家动作搞快点,还有一片菜地没收。”涪陵百胜镇八卦村,碧绿的菜地里随处可见志愿者的身影。近日,由镇村干部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深入田间地头,为村民们砍收青菜头。

“春季雨水多,菜头成熟后得及时砍收,否则就容易烂在地里。”78岁的王坤孝一共种了30多亩青菜头,可菜头砍收是个体力活,儿子儿媳都在外务工,眼见地里的青菜头已进入收获期,老人有些着急。

“老大爷,你莫愁,今年的菜头我们来收。”这天,20余名志愿者来到王坤孝家的菜地,帮忙砍收青菜头。

见有的年轻人不懂怎么砍菜头,团队里年纪稍长的镇村干部便手把手传授起砍菜要领。一个上午,王坤孝家的青菜头全部完成砍收。大家还将青菜头上的菜叶剔干净,打包搬运至老人院坝。

“没有志愿者们帮忙,这些青菜头起码还要晚收五六天。”看着一筐筐整齐码放的青菜头,王坤孝高兴不已。

连日来,涪陵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各级干部踊跃报名,组建起一支支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为缺乏劳动力的种植户砍收青菜头,努力为种植户排忧解难办实事,擦亮志愿服务的为民底色。

涪陵区委书记黎勇说,接下来,涪陵区还将依托“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非遗项目,系统挖掘榨菜历史文化,精心培育“涪陵榨菜”区域公用品牌,带动提升榨菜产业链工艺水平、环保水平,做好“榨菜+”文章。

责任编辑:杜漩
附件下载:
热点推荐
最新评论
我来说两句...... 发送
查看全部评论 >

参与评论积分 龙珠商城兑好礼

打开第1眼TV-华龙网查看全部评论 >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