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重大(重点)专项发力 重庆科创“上大分”
2025-02-13 06:23:04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图片](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REPRINT/MEDIA/PICTURE/2025/2/13/1c675b79c0b64172959c6f5550cfec03_wh640x426.jpg)
前不久,2024年度重庆市十大科技进展出炉,涵盖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等领域,其中既有基础研究的突破,也有重大产品的问世,彰显了重庆科技创新的“硬核”实力。
“硬核”成果的背后,是“硬核”支持——从2022年起,重庆启动实施“5+8”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重大(重点)专项,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坚。
2月12日,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5+8”重大(重点)专项实施3年来,已累计支持科技攻关项目611个,总投入超90亿元,其中财政投入近18亿元,带动社会投入超72亿元。
攻坚关键核心技术
重大(重点)专项各有侧重,项目资助强度最高达3000万元
“5+8”重大(重点)专项,即人工智能等5个重大专项和新材料等8个重点专项,其组织实施的目的很明确:立足“四个面向”,以行业产业重大技术需求为导向,着眼于解决创新链、产业链短板和弱项,通过不断探索完善有组织的科技创新,加强科技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重大(重点)专项各有侧重。其中,重大专项更加突出“产品化”,以重大创新产品产出为导向,聚焦我市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主导作用,构建产学研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的有组织科技创新机制。
重点专项则更加突出“应用性”,以创新成果的应用示范为导向,关注未来技术产业发展需要,坚持“创新性、引导性、集成性、应用性”,支持培育科技型企业和优秀人才团队。
根据《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重大(重点)专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重大(重点)专项都是由若干重大(重点)项目组成。其中,每个重大项目财政经费资助强度为1000万—3000万元,每个重点项目财政经费资助强度为100万—500万元。
记者了解到,生物医药和核心软件是2022年率先启动的两个重大专项,随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加,2023年,我市新增实施人工智能、高端器件与芯片、先进制造3个重大专项,并启动了新材料、新能源、农业前沿等8个重点专项,共同构成“5+8”重大(重点)专项。
科技创新“上大分”
解决关键技术问题300余项,突破系列行业关键技术,助推大批创新产品问世
智能风控、智能获客、智能营销、智能客服……在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科技展厅,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天境”大模型的各项功能。在接受超150TB中文语料的“投喂”之后,这个零售金融领域的首个大模型,变得很“聪明”,可应用于智能营销交互、数据决策支持、防伪安全等8大场景。
马上消费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陆全说,目前,“天境”大模型已赋能2亿用户、300余家金融机构。
在汽车领域,多材料混合车身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众多混合车身类型中,钢铝混合车身最为典型,被誉为兼顾轻量化和高性能的最佳技术路线,引起了汽车行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各车企纷纷投身其中,不断探索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维塔科技)正是钢铝混合车身连接技术领域的创新引领者之一。
阿维塔科技车身开发总监徐小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铝合金的比刚度、比强度高且耐腐蚀性好。目前,阿维塔的车身材料中,铝合金占比达30%—40%。
与此同时,钢铝混合车身也面临着“疲劳和碰撞分析”精度低这一行业难题。
为破解这一难题,在重点专项项目“钢&铝混合车身焊铆复合连接工艺及失效预测仿真关键技术”的支持下,阿维塔科技牵头,联合湖南大学、湖南大学重庆研究院、长安汽车等单位,历经两年时间攻关,成功建立了钢铝混合车身接头性能高精度仿真预测方法。
这一成果不仅提升了钢铝混合车身材料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更让阿维塔科技具备了轻量化、高性能钢铝混合车身自主正向设计能力。
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布局科技攻关任务,让重庆科技创新频频“上大分”。
来自市科技局的数据显示,“5+8”重大(重点)专项实施以来,已先后解决关键技术问题300余项,突破了一系列行业关键技术,助推一大批创新产品问世,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纳米时栅传感器绝对位移测量等多项成果入选近两年重庆市十大科技进展。
2024年度专项亮点多
152项科技攻关项目“上新”,企业牵头和参与项目占比87%
去年底,通过“公开竞争”“揭榜挂帅”“赛马比拼”“定向委托”等多种方式,2024年度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重大(重点)专项科技攻关项目正式立项。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聚焦“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此次共立项支持重大(重点)专项科技攻关项目152项,总投入近28亿元,其中财政投入超6亿元,带动社会投入近22亿元。
“这些项目紧紧围绕我市产业发展和行业安全的重大技术需求选题,立足重点领域,在前期充分挖掘科技创新真需求的基础上立项,力求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该负责人表示。
例如,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人工智能重大专项项目“基于大模型的汽车网络安全测评技术服务平台研发”,将针对汽车网络安全测评服务智能化水平和效率低等行业关键问题展开攻关,构建汽车网络安全测试知识图谱,形成一套科学、系统且可量化的评估体系和汽车网络安全风险评估量化模型,研制智能化、自动化的汽车网络安全测评技术服务平台。
由重庆云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生物医药重大专项项目“脑功能障碍数字诊疗装备”,针对脑功能障碍患者发病机理不明、现有干预手段疗效差等难题,围绕认知和睡眠障碍等脑疾病展开攻关,研发脑电大规模精准采集系统,寻找患者的精准干预靶点,以期实现对大脑状态的动态监测与智能调控。同时,将搭建基于脑机接口康复系列产品的智能辅助诊疗决策和康复云平台,建立个性化智能诊断和治疗体系,力争在项目实施期内,进入20家以上医疗机构开展验证。
据悉,此次“上新”的项目中,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项目支持数量占比分别为17.1%、29%、12.5%和41.4%,资金支持强度占比分别为32.1%、32.4%、11.6%和23.9%。
值得一提的是,由企业牵头(参与)的项目占比达87%,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得到强化。同时,40岁及以下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担任项目负责人和骨干的项目占比达70%。
数读>>>
“5+8”重大(重点)专项
5个重大专项
人工智能 高端器件与芯片 先进制造 生物医药 核心软件
8个重点专项
包括新材料、新能源、农业前沿等
成效显著
■“5+8”重大(重点)专项实施3年来,累计支持科技攻关项目611个,总投入超90亿元
■先后解决关键技术问题300余项,突破了一系列行业关键技术,助推一大批创新产品问世
■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纳米时栅传感器绝对位移测量等多项成果入选重庆市十大科技进展
(记者张亦筑整理)
责任编辑:杜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