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航母”或将横空出世!
日前,长安汽车和东风股份同日发布公告称,双方的间接控股股东“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控股股东可能发生变更,迅即震动资本市场与汽车行业。
站在长安、东风背后的是两大重量级央企——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两家车企一旦确定整合,无疑会给两家企业乃至整个汽车行业带来深远影响,也将为央企的战略性整合增添里程碑式的案例。
抛开央企重组可能涉及的人事变动、发展方向、城运之争,长安、东风或重组得非常突然,究竟蕴含着哪些必然?长安汽车是重庆汽车的龙头企业,又该如何巧借“东风”乘势而上?
很多人也许会纳闷:这艘或将诞生的“汽车航母”,为何由长安和东风组建?
筹备重组的消息看似出乎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
从发展趋势看,车企重组是大势所趋。
一方面,汽车产业进入新的变革周期。在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何建洪教授看来,任何新兴技术催生的产业都有周期性,野蛮生长甚至是繁荣过后都会进入调整期,本轮汽车产业结构性调整的主要动力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逐渐成熟和产业生态的成熟,重组是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汽车市场成熟的标志。
另一方面,政策导向更加明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工信部曾多次提及鼓励优质新能源车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推动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国家发展改革委也表示,将继续通过政策引导、规范监管等方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优化重组,频频释放出政策利好。
从现实需要看,央国企重组意义重大。
近年来,在全面深化改革大背景下,央企为应对复杂经济和地缘局势,重组的步伐不断加快。仅在2024年,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中航电测收购成飞集团,鞍钢集团控股凌钢集团等成为国资央企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的生动注脚。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价格战”加剧的当下,央国企只有加速整合,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等方式,才能“保命”和发展。近些年,央企汽车积极向新能源转型,但相较于比亚迪、特斯拉等车企的强劲势头,其“发展不够快、效益不够高”等问题愈发突出。
在今年1月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局长林庆苗表示,将以央企重组整合为抓手,聚焦主责主业,整合优势资源、减少行业内卷,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研究员莫远明认为,长安和东风拟重组可以视为落实国家政策的重要风向标。这表明,服务国家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央企带头“联手”跨区域合作促进产业发展的大幕将启。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长安、东风两家公告称,重组可能导致“间接控股股东变更”,但也明确强调“实际控制人不会改变”。这意味着,短期内长安、东风两家车企大概率不会深度涉及生产、销售以及品牌等方面的实质合并。
从操作层面看,长安与东风若成功携手将利好双方。
多位受访专家一致认为,汽车行业进入到淘汰赛阶段,车企不应再单打独斗,而是要走向抱团。2024年,长安汽车和东风汽车的销量为268万辆、248万辆,如果合并后将组成500万辆+级别巨型国家队,按照当年的销量,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全球第五大车企,有利于提升央企汽车品牌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从实际操作看,长安和东风两家车企均为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汽车央企,整合重组有利于两家车企各尽其长,实现优势互补,利好双方。比如,长安的华为ADS系统与东风的自动驾驶算法可形成互补,而东风的固态电池技术也能补益长安相关板块。
更进一步说,两家车企重组若成为现实,其采购议价能力、研发边际成本优势、供应链掌控力将显著提升,如能进一步加强核心技术创新突破、整合市场销售渠道,将有力提升旗下汽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发展无止境,改革不停顿。今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决胜之年。可以预见,央企与央企、央企与地方国企、央企和民企之间的重组整合,在2025年这个特殊时间节点,一切皆有可能。
在全球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通过整合可减少无效内卷、提升整体实力。那么,正在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的重庆,要如何用好央企国企改革新机遇,又应如何借助这股“东风”乘势而上?
降本增效,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链。巨大的规模和完整的产业链,是重庆汽车产业的显著优势。莫远明认为,重庆汽车想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还需要借助此次机遇,抓制造、优服务、强链群,加快构建有重庆辨识度和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汽车产业体系。
若长安与东风合并成功,可利用合并带来的资源与资本优势,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布局关键零部件制造、电池回收、汽车金融等增值服务领域,形成闭环的产业链生态,增强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另外,重庆还可抓住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416”科技创新布局等机遇,加快打造汽车产业大脑,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产业生态。
强强联合,加快跨区域、跨行业合作。当前汽车产业,特别是智能网联汽车正驶入“快车道”,发展日新月异。谁能快速围绕电动化与智能化进行技术升级,谁就能够赢得发展先机。因此,重庆可借助此次合作机遇,围绕产业发展不均衡与技术堵点等问题,促进跨区域示范和商业化应用。
未来,要想提升重庆汽车产业的竞争力,除了要对双方内部进行优势互补外,还可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让更多的科技行业为重庆汽车产业赋能。比如可进一步加强与华为、DeepSeek等科技企业的深度融合,加速推动智能化转型。
集中力量啃硬骨头,提升核心竞争力。业内分析指出,此次合并若成为现实,双方研发资金池预计扩大30%。因此,双方在技术研发上,可共用资金、人才等研发资源,共享研发成果,加速新技术的研发进程,提高研发效率,助力重庆汽车产业加速向产业链高端跃迁。
比如,可利用资金优势和资源优势,加速固态电池、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落地,推动“车路云一体化”试点统一技术架构与标准化网联设施,提升重庆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汽车产业取得了耀眼的成绩,也面临着剧烈的行业变革。谁能率先抓住优势,调整航向,谁就能掌握主动权。这股“东风”到底会与重庆的“长安”们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参与评论积分 龙珠商城兑好礼
打开第1眼TV-华龙网查看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