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
黄旭华院士遗体送别仪式举行
至此,我国第一代核潜艇4位总师
赵仁恺、彭士禄、黄纬禄、黄旭华
均已逝世
照片上的他们好像挥挥手说了再见:
“孩子们,我们走了
接力棒就交给你们了!”
黄旭华
“对国家的忠
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1958年,34岁的黄旭华参加了核潜艇总体设计组工作,成为最早参与核潜艇研制的29人之一。在黄旭华投身核潜艇事业的30余年中,他一直没有向父母透露自己在哪个单位、做什么工作。他曾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黄旭华最牵挂的就是核潜艇研制事业的人才培养,年逾九旬的他曾说:“虽然我现在年龄大了,已经退出一线,但我感觉我的责任并没有完。我现在的责任是给新一代当啦啦队长,给他们鼓劲儿。”据悉,黄旭华将个人所获得的各级各类奖项的奖金约2000万元几乎全部捐献,用于支持科研、教育和科普事业。
彭士禄
“那么多数据就是这样
没日没夜算出来的”
彭士禄长期从事核动力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为我国核动力领域作出重要贡献。
在设计研制核潜艇时,国家经济困难,人才奇缺,但彭士禄和同事们士气高昂。彭士禄曾回忆道:“困难时期我们都是吃着窝窝头搞核潜艇,有时甚至连窝窝头都吃不饱,粮食不够,挖野菜、白菜根吃……那时没有电脑就拉计算尺、敲算盘。那么多的数据就是这样没日没夜算出来的。”
在自述中,他写道:“也许因是属‘牛’的吧,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不做则已,一做到底。如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黄纬禄
“假如有来生
我还要搞导弹”
1982年10月12日,中国自主研制的潜地固体战略导弹“巨浪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水下发射核导弹能力的国家。成功的背后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巨浪一号”总设计师、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
1970年3月,黄纬禄被任命为我国固体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他带领研制团队反复进行潜艇模拟弹落水试验。女儿黄道群回忆,“那个时候大家加班,晚上有的人画着图,能够饿到昏过去。父亲的体重整整掉了11公斤,仅仅几个月的时间。”
晚年,黄纬禄将全部精力投入中国航天事业,以满腔热情培育出一代又一代新人。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他曾深情地说:“假如有来生,我还要搞导弹。”
赵仁恺
“为了祖国和人民
愿意付出一切”
赵仁恺是国际著名的核动力专家,中国核能动力科学与工程技术设计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1965年初,他被任命为核潜艇陆上模式堆的研究设计和调试运行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
那一年,他走出研究所,离别妻子儿女,赴草原,进沙漠,蹲山沟,入大海,一走就是30年。1970年8月30日,核潜艇陆上模式堆百分百满功率运行。1974年8月1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交付海军服役,交付现场的核潜艇战舰桥上,有一个人没穿军装,他就是赵仁恺,他终于兑现了报国的承诺。
在核潜艇上进行大海巡航时,他曾写道:“祝福您,我的祖国!我们的核潜艇正在保卫您,正在保卫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为了您,我们愿意付出一切,再苦再累也值得!”
祖国不会忘记!
人民不会忘记!
送别国之脊梁!
参与评论积分 龙珠商城兑好礼
打开第1眼TV-华龙网查看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