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访“下脚料制假棉被”追踪:多地监管部门紧急行动,部分涉事商品已下架
2025-02-10 18:30:23 来源: 澎湃新闻
2月10日下午,澎湃新闻影子调查队揭露电商平台严选“纯棉棉被”实为廉价禁用化纤下脚料所制的暗访报道后,涉事工厂所在的多地市场监管部门紧急行动,启动调查。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科工作人员称,已看到报道,正准备前往涉事地进行调查。湖州市南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震泽分局的负责人员均称,已了解到相关情况,将开展相关行动。
澎湃新闻注意到,淘宝“淘工厂”平台已下架多个涉事的“一级长绒棉被”产品链接。截至发稿时,“淘工厂”方面暂未回应此事。
消费者姚先生(化姓)此前向澎湃新闻反映,他在淘工厂“天天特卖工厂”购买的“一级长绒棉被”,送检后发现被子中心部位的含棉量仅为4.8%,主要成分为聚酯纤维(75.4%)。页面显示该类产品全网热销50万件以上。发货地址为湖州德清县,发货人为陈某。
姚先生称,收到化纤被芯后,他第一时间向平台小二反映售假情况,但对方始终坚称平台不售假,上架商品均经过严格资质审核。要求升级处理后,专员先要求他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姚先生照做后,对方又质疑该报告的真实性,“怀疑送检的不是同一条被芯”。仅隔几日,姚先生收到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淘工厂卖家,试图协商和解,愿意按照“假一罚十”的金额赔付,并报销检测费用。
1月中旬,记者在淘工厂搜索“棉被”,随机购买了三款不同规格,发货地均为“湖州”的被芯产品,分别来自“天天特卖工厂”“官方国货甄选”和“好货严选工厂”,与前述姚先生提供的发货信息一致。
影子调查队赴该地暗访时,陈某称,他卖的是化纤被,主要成分为聚酯纤维,用当地纺织厂的化纤纱线等下脚废料打碎制成。含棉量仅为5%至10%不等,掺杂的也不是一级长绒棉,只是回收再加工的普通棉花“回料”。高峰时,日销6500条。
前述情况并非个例。影子调查队暗访时发现,这些下脚废料来历不明,相关负责人宣称购自当地织布厂,质量有保障,但均无法出具相关采购证明。有的工厂生产现场脏乱,未见高温、消毒等程序,无法出具第三方质检报告,产品合格证也可按客户要求随意定制,质检程序形同虚设。
位于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的“苏州柔织无纺布有限公司”,除了生产代发化纤棉被,还从当地织布厂里回收化纤下脚废料,打碎制成化纤原料。生产现场脏乱,不少白色纱线暴露在外,有些发黄发黑,肉眼可见含有灰尘、颗粒等杂质,现场未看到清洗、消毒等设备。一位陈姓负责人还称,品质较差的化纤棉原料,以低价卖给沙发、垫子等工厂使用。品质相对较好的,则留下来加工成被子。
![图片](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REPRINT/MEDIA/PICTURE/2025/2/10/ab8462c132da4125a41b13cfd249c247_wh1024x1269.jpg)
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的“湖州正丰机械厂”,已改成了棉被加工厂。记者看到,一些脏的或有做工问题的化纤棉”次品”直接堆放在外。涉事棉被老板称,重新拆下纱线打碎后,就可投入流水线再加工。现场未见任何清洗、消毒等程序。他还称,这里只做化纤被,专供网店,多做代发,年销几十万件。某平台家纺店铺,和他提供的工商资质一致,店铺宣传图片宣称为“全棉填充”。全店显示已拼 627 万件。10月下午,影子调查队搜索发现,该店铺已下架所有产品。
湖州新市镇一床上用品生产厂负责人告诉影子调查队,回收纱布等化纤边角废料打碎制成的“回料”,很常见,但品质最差,出厂2元/斤,可能更低,“里面名堂很多。”他使用紫外线照射记者提供的样品,里面结满大大小小的棉团颗粒,荧光点密集且明显。他称,有同行曾因添加荧光增白剂被罚。
就前述调查,全国家用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床上用品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杨旭向影子调查队表示,根据现行强制性标准GB 18383和《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廉价化纤纱线回收打碎制成的化纤棉,属于禁用的“再加工纤维”范畴,不得作为床上用品的填充原料使用。即使是未被污染的纤维制品下脚料或其再加工纤维,经过高温成型(热熔)和消毒工艺处理后,也只能作为符合国家规定的软体家具等产品的铺垫物原料,不可作为床上用品的原料。
上海纺织集团检测标准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丁若垚博士指出,此类原料加工时,可能使用不安全的化学试剂或方法,可能会出现易燃、易撕裂等安全性能问题,重金属、致病菌等有害物质的残留,也可能对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过敏性皮肤病诊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邹颖提到,如过量添加荧光增白剂,经人体皮肤吸收后,可引起皮肤过敏或刺激而发疹,也可能会影响伤口愈合能力。化学助剂、染料的化学残留,也可引起皮肤疾病。
要解决前述难题,杨旭认为,一方面要加强宣传,让经营者了解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让经营者树立底线意识;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区域性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强化行业自律;在监管方面,要对群众反映问题集中的产品加大抽检力度,对故意制假售假的经营者予以重罚,不能姑息。
原标题:澎湃暗访“下脚料制假棉被”追踪:多地监管部门紧急行动,部分涉事商品已下架
责任编辑:郑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