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超80亿元的《哪吒2》 片尾感谢138家动漫公司 重庆动画“封神” 未来大有可为-华龙网

票房超80亿元的《哪吒2》 片尾感谢138家动漫公司 重庆动画“封神” 未来大有可为

2025-02-10 06:51:04 来源: 重庆晨报

图片
图片
镜尘动漫的办公场景
图片
光是申公豹的表情就制作了3个月
图片
海底龙宫的一些素材由镜尘动漫制作

截至2月9日23点,国产动画巨制《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票房已经超过80亿元,成为中国影史首部票房破80亿电影。在片尾铺天盖地的制作名单上,罗列了138家动画公司和数千名制作人员,有业内人士称,这分明就是中国动画的“封神榜”。这部集合了国内动画几乎全部精英的大制作,犹如《哪吒1》中集结了全龙族最坚硬的龙鳞做成的“万龙甲”,展示了中国动画的不懈努力和精益求精,在视效技术上实现质的飞跃。其中两家重庆公司也参与了这部电影的制作,他们贡献了哪些镜头和技术?在以《哪吒2》为标志的国产动画崛起大潮中,重庆动画展示了怎样的力量?记者采访了相关公司和部门。

重庆公司参与制作多场戏份

包括申公豹表情和龙宫场景

一开始制作《哪吒2》,导演饺子曾找过一些国际团队来帮助完成重点镜头,但效果并不理想,最终,他找到国内公司,由此开启了这场中国动画界的合力托举。

重庆可酷数字科技公司与母公司成都千鸟文化一起,参与制作了10分钟左右的镜头,是联合制作公司之一。负责人阳晓娟介绍,公司制作了多场戏份,比如哪吒与申公豹对话、深海龙宫中众妖被锁在海底岩浆中、申小豹临死前的镜头等。整个制作过程,公司采用了最新的制作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看齐。

重庆可酷的模型培训老师曹咸浩参与过两部哪吒电影的制作,“对比2018年的《哪吒1》,此次《哪吒2》在技术上实现了显著迭代。”据曹咸浩介绍,在场景构建方面,运用了更先进的3D建模技术,在光影效果处理上,也采用了新的技术手段,使得画面的层次感和氛围感更加强烈,进一步提升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重庆可酷总经理李艳磊告诉记者,公司从2023年下半年接到制作任务,成都和重庆这边共100多人,花费了1年多的时间,天天扑在这个项目上。“其中耗费的心血难以言表。比如申公豹一个特写镜头,也就几秒钟,但我们做了3个月。”李艳磊说,能参与这部大片的制作当然很高兴,但“压力也非常大”,导演饺子对画面要求几乎到严苛的程度。除了申公豹的一些表情,还有就是海底岩浆中锁妖的锁链,“我们做了3条锁链,但是一直没有达到要求。然后就是一直被推翻,一直改,推翻了无数次。”正是这样一帧一帧去抠,抠表情、细节以及内心情感戏,才导致花费时间特别长,100多人花费1年多时间,也只做出10分钟的镜头。

事实上这样的“折磨”出现在多家参与制作的公司身上。在电影开场有一段太乙真人为哪吒重塑肉身的戏份,太乙真人改来改去改了许多版,哪吒和父母都不满意,最终一番折腾下来,哪吒还是觉得第一版最好。像极了职场中甲方折磨乙方的场景。据说原来没有这场戏,是因为电影制作中太多的公司“被折磨”,导演自嘲地把这段戏加了进去。

重庆镜尘动漫设计公司同样参与了影片的制作。海底龙宫是影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场景,无论是龙宫遗迹,或是岩浆滚滚的海底炼狱,宏大而精细的画面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镜尘动漫所参与的,正是龙宫场景的部分材质制作。

“我们2023年接到制作任务,10余名动画师参与其中,主要负责的是制作龙宫场景所需要的一些素材,再交由对方进行二次加工。”镜尘动漫公司经理莫锦锋告诉记者,“我们花了3个月时间去做这些素材,是我们预计时间的3倍。每一处都很难,导演要求的细节比较多,就要经常磨。我们经常做好一张图片,告诉我们这感觉好像不太对,然后就一直在那里磨细节,主要是要找到导演需要的感觉。”

对于《哪吒2》最后呈现的效果,镜尘动漫总经理周俊池表示在意料之外。“当时我们都以为第一部已经是‘天花板’了,没想到在影院看到第二部,依然感觉头皮发麻,剧情、技术等各方面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哪吒2》精美画面的背后

是人和技术的“死磕”

多名受访者告诉记者,《哪吒2》之所以能达到如此优秀的视效,最重要的是制作者和技术的“死磕”。

“因为导演团队要求非常严格,哪怕是一些观众可能都不会注意到的、出场率不高的地方,也依然是精雕细琢,只要有一点效果没达到就‘死磕’。”重庆镜尘动漫总经理周俊池回忆道,“后来和参与制作的同行们交流才知道,原来大家都是‘死磕’出来的,有的公司磨了一年甚至更久。正因为大家充分发挥工匠精神,才能打造出这么一部质量过硬的作品。”

导演饺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动画人才的培养挖掘,实际上是中国动画如今缩小与国外先进工业差距的关键。那么,重庆的动画人才培养是一个什么状况?本次参与《哪吒2》制作的两家重庆公司,都落户在永川大数据产业园爱奇艺文创产业园,在这里与动画相关的公司有25家。重庆可酷总经理李艳磊介绍,在动画行业,基本上不看学历,有很多初中或者高中毕业的学生一样做得很好。“这个行业专科学生反而比本科学生更多。我们很多学生都是零基础培养,更多看你的一个用心程度,包括对于角色的理解,对动画的热情。”这也是该公司落户永川的原因。

永川是中国西部职教基地,有18所大中专院校,20万在校学生,拥有充沛的人力资源。成都千鸟文化负责人阳晓娟告诉记者,与成都总公司不同,重庆这边的分公司除了制作内容,还要培训新人——因为重庆动画人才确实缺乏。为此,永川大数据产业园专门建立了企业实训基地,每年邀请高校学生到基地见习的人数达到5000多人。培训出的30余名动画制作师参与了此次《哪吒2》的项目制作。

除了人才的培养,新技术的引入同样重要。永川大数据产业园负责人表示,永川大数据产业园搭建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引入先进的动画制作软件和硬件设备,让入驻企业能够紧跟行业技术前沿。为了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园区积极与本地院校开展合作,构建起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动画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这是重庆动画产业崛起的重要推手。

动漫人才制作队伍日益庞大

人才回流重庆动画未来可期

10多年前,初入动画行业的镜尘动漫总经理周俊池所面临的选择不多,那时候重庆还没有多少动画公司。后来,他与朋友合伙成立了公司,从最开始只有游戏部门,到现在“游戏+动画”,从最开始的2个人,到现在130余人的规模……公司逐步壮大,还参与了《凡人修仙传》《三体》《仙武帝尊》等项目,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果。

镜尘动漫是本地成长起来的动画公司,可酷数字则是2021年3月通过引进落户永川。两家公司的逐渐成长,也正是重庆动画行业发展的生动写照。类似永川大数据产业园这样的动画基地重庆不止一家,2024年6月,重庆两江影视动漫文创园正式开园。这是西部规模最大、配套最全、品质最高的一站式影视拍摄制作基地,涵盖前期孵化、中期拍摄、后期制作的影视动漫产业完整链路。

事实上,面对动漫经济这块“沃土”,重庆也抢抓机遇,在推动动漫产业高质量发展上不遗余力。比如,重庆率先在全国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扶持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等优惠政策,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游戏动漫、数字视听、网络直播、电竞等数字内容新业态。同时,重庆整合资源,先后打造西部领先的数字娱乐动漫产业基地,定期举办动漫博览会,建立动漫主题娱乐公园等。此外,“重庆造”动漫产品先后“输出”到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

重庆动漫人才制作队伍也日益庞大。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是动漫人才集聚地之一,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均开设了与动漫有关的专业,每年高校毕业生总数上千人。在周俊池看来,虽然目前重庆的动画行业还与其他先进地区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随着多种新兴技术的运用,创作效率和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会进一步提高,也给了重庆动画行业快速发展的契机。随着人才、企业、园区正在慢慢聚拢,不少在外地工作的重庆动画人才也回到了家乡发展,重庆的动画行业正迸发着新的活力与创造力。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廖平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杜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