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区全面落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部署,以崭新姿态响应改革号召,奋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建设,力求在现代制造业领域绽放出独特的光彩。站在新时代的风口,綦江区正依托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全面构筑起多元化、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工业体系,推动传统工业焕发勃勃生机,以实干实绩助力全市经济腾飞。
聚焦优化整合 园区开发区向新而生
机构精简、职能优化、流程再造。近年来,綦江区积极响应全市园区开发区改革突破的号召,全力承接全市园区改革试点,推动园区开发区改革。綦江高新区管委会整合全区7个工业组团和5个管理机构,优化形成“一区六组团、一组团一业”发展布局。
据悉,此前,綦江高新区的管理存在职能交叉、审批低效等问题,企业办事效率难以提升。如今,随着改革落地,园区管委会内设机构从13个精简至6个,7个运营公司优化整合为綦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集团公司,实现“一区多园、一套班子”高效运作。
不仅如此,綦江高新区全面理清主职主业,制定管委会工作职责和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两张清单”,将征地拆迁等6方面45项职能移交属地镇街,与区级部门明晰营商环境等24项权责边界。
在改革实施的关键环节,綦江高新区还积极推进系统重造办事流程,立足“减环节、减手续、压成本”的核心目标,推动审批工作体系的重构、流程再造和能力重塑。通过专班培训、倒挂学习等多项举措,提升了审批服务的专业化水平。重构后的审批流程,打破了过去多个部门“多头审批”的局面,实现了从市场准入到投产运行的全链条、全流程审批服务。企业可享受“一章通办”便捷服务,审批周期大幅压缩。通过“告知承诺”“模拟审批”“提前介入”等创新模式,22个串联审批环节并联为10个,实现了多手续同时办理,显著缩短了审批时间,推动项目加速落地。
同时,綦江高新区积极落实“一企一策”帮扶措施,通过数据化的“亩均综合效益”分析,精准对接每个企业的成长需求。友利森三期、渝创新材料等一批重点企业通过扶优扶强,产值稳步攀升,助推了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通过助企专员制度的落实,企业服务实现“最后一米”突破,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在加速产业发展的同时,綦江高新区还着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全年新增32家科技型企业和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7家企业获得市级专精特新认定,43家企业通过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审核。绿色发展同样取得了突破,分布式光伏安装“百日攻坚”行动取得了显著进展,成功创建市级绿色园区,并推动多家企业获得市级绿色工厂认证,迈出了绿色产业升级的新步伐。
改革举措的持续推进切实推动了綦江高新区在现代制造业领域的快速崛起,为綦江乃至重庆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立足错位发展 产业升级纵深推进
在现代制造业的宏伟蓝图中,綦江区正以改革的步伐持续推动着产业升级,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綦江的工业经历了从艰苦创业到科技创新的艰辛历程,涌现出了以齿轮、铝材、装备制造等为代表的一批标志性产业。而如今,这些产业正借助科技创新和智能化转型,在新一轮的改革中焕发出更为强劲的生命力。
随着全球制造业转型和产业智能化潮流的席卷,綦江区主动把握机遇,以产业升级为主攻方向,切实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与产业结构调整。近年来,齿轮产业一直是綦江工业的“主力军”。自1953年新中国第一批汽车齿轮在这里诞生以来,齿轮产业便成了綦江的重要支柱产业。而今在新能源汽车浪潮的推动下,齿轮产业正加速进行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注重精度与性能的提升,迎接未来的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綦江区依托丰富的技术积淀和强大的产业基础,加快了对传统齿轮企业的技术改造。例如,重庆赛之源齿轮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先进的智能化生产设备,实现了生产工艺的飞跃,成功从摩托车齿轮转型为新能源汽车变速器齿轮的生产商,积极参与到国内外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配套建设中。赛之源的转型案例,正是綦江产业升级的缩影。从制造到研发,再到智能化应用,传统产业通过现代技术的引领,获得了新生的动能。
不仅仅是齿轮产业,綦江的铝产业同样展现了转型升级的巨大潜力。作为重庆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基地,綦江一直在尝试通过创新的路径推动铝产业的价值提升。通过智能化生产和高端铝材的深加工,綦江正努力摆脱“低附加值、高耗能”的传统局限,转而聚焦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端轻合金材料生产,推动铝产业从“基础制造”向“高端制造”跃升。
再看綦江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这一领域同样充满了创新的活力。近年来綦江区通过大力推进“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不仅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全面智能化,还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精度,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产业+科技”的融合下,綦江的制造业正实现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通过整合产业结构,突出轻合金材料、智能装备制造和火锅食材、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信息安全、天然化工“两主四特”发展方向,綦江区正构建起“煤—电—铝液—合金液—铝基材—终端产品”轻合金材料产业链,培育壮大商用改装车、摩托车整车全产业链和汽车变速器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积极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高标准产业集聚区。
厚植营商沃土 惠企服务迭代升级再出发
2024年,綦江区经济数据迎来亮眼的增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
在这背后,关键的推动力无疑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持续发力。自2020年以来,綦江区的营商环境排名跃升至第7位,2023年更荣膺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的称号。这一成绩的取得,源于一系列创新的政策举措和举全区之力的改革实践。
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在于构建一种更加高效、便捷、亲商的服务体系。綦江区打造“清风护企·监督护航营商环境”品牌,綦江区纪委监委立足责任担当,精准发力,推动了监督机制的持续创新。这不仅是企业反映问题的通畅渠道,也是打破行政壁垒,推动各职能部门高效协作的保障。例如,在企业提出天然气供应问题后,相关职能部门迅速行动,最终通过引入第二气源和错峰用气的方式,切实解决了企业燃气供应不足的困境。这一举措,展现了政务服务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也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加稳定的外部环境。
更值得一提的是,綦江区在推进“水电气讯”一窗综办、“信用+模拟审批”等政务改革方面,先行一步,充分发挥技术与创新的优势,推动了“审批不出园”模式的落地。这一改革大幅提升了企业办事的效率,立项到开工审批周期缩短至40天内,大大提高了投资项目的审批效率。这种审批流程的创新,是对企业需求的精准响应,也是对发展潜力的敏锐捕捉,为园区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綦江区在推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也走在了全市的前列。特别是在食品生产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方面,区内推出的《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办法》,为企业设立了更加科学和完备的信用评价标准。这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清晰的企业信用信息,也为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更加透明的信用参考,促进了产业的良性竞争和集聚。借助这些改革,綦江区的食品生产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优化、市场竞争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突破。当前,綦江区食品工业园区已聚集了30家食品生产企业,其中不乏知名品牌,正朝着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目标稳步迈进。
这一系列的改革创新措施,不仅显著提升了企业的满意度与参与感,还为綦江区吸引了更多优质的投资项目。2024年,区内招商引资额实现了93.4亿元的突破,同比增长67.3%。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成为推动綦江区发展的重要引擎。
沉甸甸的成绩单,不仅记录着改革的温暖印记,也生动诠释了创新的力量。奋斗者的脚步永远向前。全面深化改革,綦江永远在路上!
贺娜 赵袁圆
参与评论积分 龙珠商城兑好礼
打开第1眼TV-华龙网查看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