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家】凌晓明:“学院书记秀霹雳舞”传播、热议与反响
2025-02-08 14:39:48 听新闻
【文章摘要】秉持不造作、不掩饰、不刻意的思维,以真实状态、真挚情感、真情流露的想法,学院书记在晚会上秀霹雳舞,为啥就能出群破圈,带来泼天流量?深究其道理,研究其规律,小小的一段平淡舞蹈,总能折射出大大的原因。
上游新闻短视频与自媒体的发布,拉开了全网传播与关注的序幕,这一网络现象的产生、发酵和影响,值得研究与深思。
2024年12月29日,重庆发布、新重庆-重庆日报、第1眼TV-华龙网、重庆网信、等同城媒体和政府部门平台就个人舞蹈及采访内容进行了转载或报道。随即,中国新闻社、新华每日电讯、武汉发布、四川观察等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纷纷以短视频方式就跳霹雳舞形式作了评论传播。“魔性舞蹈 嗨翻全场”“网友:谁还没有年轻过,书记当年比你们还会耍酷”“学院书记跳霹雳舞 成全场焦点 台下学生‘哇’声一片 热情打call”“70后学院书记大秀霹雳舞引爆全场 行政夹克限制了书记的动作”……尤其的是,新华社以“曾经的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高校学院书记登台秀霹雳舞 引发同学‘哇’声一片”短视频作了单条报道。
![](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REPRINT/MEDIA/PICTURE/2025/2/8/3d79da7a61f143b1893d02a19de83c87_wh508x1014.jpg)
社交媒体平台的同步,如微信、微博、小红书、抖音、Bilibili、今日头条等,助长了这一现象的扩散与发酵。当天晚会现场参与的同学以青年人见长的传播方式,发布了教师舞蹈视频,关注和讨论这一兴趣话题。如@爆浆碳基少女在小红书上发布了“离开了新院还有谁能让书记给我跳舞!!!!!!!!”,表达了“我要拥护书记成为新院舞王!!!守护最好的书记!#舞台无处不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迎新晚会#打call”。这一发布后来收获了36.9万+点赞、25.3万+转发、1.8万+评论、1.0万+收藏的网络传播效果。这一效应加之其“夸张”的评论,被《中国青年报》所关注并采访,这位龙同学表达了“当时现场氛围特别好,书记平时就很受同学们喜爱的人,他跳舞是想让我们也舞动起来,劳逸结合。”
![](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REPRINT/MEDIA/PICTURE/2025/2/8/8890fbb577fe4611a432014085b9601d_wh732x1208.png)
29日当天,《极目新闻》记者就“跳霹雳舞”的情况对我进行了采访。霹雳舞这样的舞蹈形式,在本人年轻时段很流行,我在高中时也热衷于此,闲暇时就向身边同学学了几段,从未有过专业的学习与练习。新闻学院晚会现场,我展示了擦玻璃、晃腿交叉手、欢呼声、转圈圈等几个动作。显然的是,因三十多年的“封闭”,这些动作表演不会让我很满意,加之年长发胖,衣鞋受限,笨拙有余,协调不足。
“现在的学生喜欢玩手机,不爱动,不利于身体健康,跳舞的目的也是希望大家都动起来,跳起来,愉悦身心。”真诚的表达,真实的表现,是作为受访者媒介素养应有的体现。不掩饰,不遮藏,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形势下,面对突如其来的网络关注与爆发,只有主动回应与真实反馈,才能更好地顺应大众与社会的关切,这是我在“事件”开始热起来的初衷与反映。
平心而论,在晚会教师舞蹈节目中,本人秀的霹雳舞只能是中规中矩,既没有朱宇鹏副教授的专业和水平,也没范虹副教授的张扬与卖力;放之其他,与同学们同台参与一个节目,同样没有特别艺术形式和情感表达的惊奇与创意,更谈不上学科特色和百姓期待的深度与才华。为啥就能出群破圈,带来泼天流量?
深究其道理,研究其规律,小小的一段平淡舞蹈,总能折射出大大的原因。
![](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REPRINT/MEDIA/PICTURE/2025/2/8/28b87c78be3b49da9db73305d74de3bd_wh555x873.png)
一是追逐平等。无论是主流媒体的导向安排,还是社交媒体的自发传播,“学院书记秀霹雳舞”行为所反馈最响亮的声音,“接地气”“亲和力”“不端着”“亲民形象”“回归本真”等,都是对追求心理对等和舞台平等关系的现场表现与评价,是内心动力和价值平衡的依据。教育的本质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在新时代的教育强国目标的驱动下,更需彰显其非凡意义和重要价值。在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中,高校教师何为,管理干部何从,一个风口的突破点,一次遥望的发力处,更须探索其未来之道及发展大趋。
有媒体评价为“从教育本质意义上说,书记跳霹雳舞不仅体现了大学的人性化、大格局、教育理念的革新,也是给学生们上的最好一课。”在学院晚会当晚本人首次回应媒体采访跳舞目的“就是带动师生一起动起来、跳起来、嗨起来,在这个辞旧迎新这样一个节点中,能够更加的开心快乐!”这样带动意图效应,倡导舞动起来,期待开心快乐,正是在跨年这样的时间节点上,将主流价值传递以师生互动意义和期待对美好生活向往相结合。健康成长,永恒的主题;带动作为,本职的所在;师生同乐,恰到的所成;欢乐喜庆,自然的追寻……与你,与他,与我,与社会,与所有网民,共同的话题,共同的所愿,自然会得到强有力的社会认同与网民接纳。
二是反差选择。毫无意识地“制造”出人意料的反差,没想到突破了舞台表演的常规认知,让这场霹雳舞人为性地增强了现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有激情”“感染力”“活力强”“年轻人的心态”“不被世俗束缚”等反响强烈。当日晚会,本人只是把参与活动作为一次常态化的师生互动,根据没有预料到后续的传播与反响,于是在着行政夹克、穿日常皮鞋,而且没有事前动作复习练习与打磨。本意是,在我以为,师生们同台演技,轻松而随和,快意而释放,忘记彼此学术的强弱与内卷,抛开职场身份的位次与上下,没有主角配角的轻重与先后,如此这样,顺理成章,从而达到一场晚会所寄予的校园文化氛围与使命。
“学院书记秀霹雳舞”,本身就具备了反差作用和效应,因为它通过这一事件发生的意外转折和情感张力,打破了学生们对“领导”的“正襟危坐”“不苟言笑”“高高在上”的固有印象,拉近了因音乐、旋律、灯光、肢体语言所构成了现场师生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距离。反差的无意造成,让现场和网络感到新鲜感或产生了震撼。有媒体评论为:“谁料到这位凌书记‘不按常理出牌’,如此接地气,不仅放下架子跳舞,跳的还是紧跟潮流的霹雳舞,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也难怪现场沸腾。”本人“无心插柳”所带来的时度效,突破了学院晚会所有的自身圈层,大大扩展了网络传播效率和效能,就不足为奇了。
三是开放姿态。以自己并不擅长的舞蹈,来表达主动性,的确需要勇气与胆识,一方面,跳得好不好,难免被人评头论足,接受媒体的采访和报道,来自网民的有嘲笑有讽刺更是无法估量;另一方面,还要面对可能引发的“博眼球”“哗众取宠”之类的争议。但我秉持不造作、不掩饰、不刻意的思维,以真实状态、真挚情感、真情流露的想法,主动揽下教师节目组织安排并第一个SOLO,就是要传递一种理念,即以开放的姿态对待自我放开的主动性和宽容心,以懂得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交流、愿和学生打成一片的心态,更加关心学生内心所需,探索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放下身段 热情朝气”“敢于挑战 有趣灵魂”“真性情,人生就是张弛有度”“环境宽松更有利于思维创新”“大学应该有的氛围感”……类似于此的网络留言不在少数。
开放,是时代之势,也是发展之需;开放的姿态,是青年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自我需要。不拒众流,方成江海。跳霹雳舞本是个人的青春记忆,阻隔了三十余年,再次捡起来,就想用这项“老本领”与年轻一代的学生产生连接,鼓励同学们动起来跳起来,不仅要展现本人的个性化和开放度,也想拉近不同代际、不同身份之间的心理距离,才会容易让人有亲近感。有媒体评论为:“该行为也是一种引领和示范。教育不必板着脸,言传身教、因材施教才能够最大化传递教育理念——该学院领导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青年群体的激情与活力、动感与生机、集体氛围感与网络成瘾度等现实问题一直倍受社会关切,无疑,读懂学生心理是前提,才能获取更多信任,才会让教育更有温度,“注满一桶水”,应该;“点燃一把火”,更需要。
四是视觉冲击。主流媒体关注报道以移动客户端的视频传播为主,视频与文字配合的形式,更大程度上地进行表述,改变了“秀霹雳舞”这一新闻本身枯燥与单一的特点。一些自媒体等社交媒体通过视频分享来聚合在一起,作自由交谈,在短视频平台建立了这一话题情感连接模式和社交场景,让网络信息的不断交互。霹雳舞本身是一种以个人风格为主的技巧性街舞舞种,对舞者的身体素质有极高的要求,特别是具备高能的体力、灵活性和协调性,因而其视觉冲击很容易产生新奇、惊艳、震撼和爆烈。“学院书记秀霹雳舞”能火遍全网,引发热议,短视频推动作用首当其中。无怪乎现场同学们发出了阵阵“鹅叫”声,夸张而戏剧的情绪表达;网络跟帖中常有“梦幻舞步总担心摔倒,居然几次又站稳,让人提心吊胆!”等类似的交流,情绪深度融入的吸引力给用户黏度增强而加固。
短视频行业蓬勃发展,是科技迭代、媒介演化的突出现象,在改变媒介信息传播结构的同时,还在重建社会话语和自治结构,其壮大之势,不可轻视。正因为短视频传播的节奏快,内容紧凑,符合网络用户碎片化的阅读习惯,满足参与者的围观心态和自我表露诉求,助推了“学院书记秀霹雳舞”这一话题的蔓延、升格和渗透。无论是媒介,还是网民,普遍欣赏是这一晚会现场舞蹈本身所带来的“松弛感”和“情绪价值”反映。“松弛感”与“情绪价值”恰恰是当下年轻人精神世界的真实诉求,走群众路线的被理解、被认同、被鼓励、被支持、被满足、被愉悦等的人际关系中,往往是现今形势下多方迫切所期待的,特别在职场里、在校园内、在交往甚多中。“我们期待更多教育工作者能够因为这些有趣的瞬间走红,让教育更有温情和光芒。”
![](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REPRINT/MEDIA/PICTURE/2025/2/8/b809cd045f134cc1bd30d40bb6aa3091_wh1109x831.jpg)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迎新晚会的天时、地利、人和,导致了“学院书记秀霹雳舞”破圈出群的新闻效应,带来了互联网传播正能量时、度、效的产生与溢出,这一网络现象的爆发,还有待更多更深的探究。(以上图片由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刘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