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全市开放“一盘棋” 重庆奋力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华龙网

坚持全市开放“一盘棋” 重庆奋力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2025-02-07 16:47:05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2月7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建设“六区一高地”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聚焦2025年重庆市推进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建设。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第1眼TV-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2月7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建设“六区一高地”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聚焦2025年重庆市推进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建设。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第1眼TV-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第1眼TV-华龙网讯(唐雨)2月7日14时,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建设“六区一高地”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聚焦2025年重庆市推进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建设。发布会上市商务委、市中新项目管理局、重庆海关、市政府外办、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五大重点领域 2025重庆提速建设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

“2024年,重庆全面落实市委六届五次、六次全会部署安排,奋力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取得了积极成效。”发布会上,市商务委副主任、市中新项目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孙熙勇介绍, 2025年,重庆将按照全市“新春第一会”建设“六区一高地”部署要求,聚焦五大重点领域,推动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助力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努力实现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全力稳外贸强外资,推动开放产业提质增效。

加快构建“线上+线下”同步运行的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出台数字贸易、跨境电商、海外仓、内外贸一体化等支持举措,推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全市联动,扩大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等出口,挖掘关键设备、高端装备等进口潜力,优化“订单+清单”预警监测系统,争创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实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2.0版,开展“投资重庆”系列活动,升级“百团千企”国际市场开拓计划,实施“渝车出海”行动,进一步提升重庆品牌全球影响力。

——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集聚区,促进开放平台功能优化。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即将十年,作为项目的运营中心,重庆将与新方达成新十年合作共识,完善实体化运营机制,围绕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等重点领域,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并将推动重庆自贸试验区提质升级,打造枢纽经济、数字经济、保税经济、产业经济“新名片”,增强外贸外资动能转化,进一步提升自贸试验区对全市开放产业贡献度。同时推动开放前沿政策、项目落地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提升招大引强和亩均效益。

——构建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提升开放通道运营效能。

增强东西南北“四向”通道承载能力,提升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五型”枢纽能级,加快建设内陆国际大通道大枢纽和国际物流集疏运中心。

——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着力构建陆上国际贸易规则体系,创新铁路提单融资新路径,开展重点产业全链条制度创新,加快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高端化和绿色化转型发展。着力构建数据跨境流动体系,建立数据跨境流动负面清单,探索在重庆自贸试验区内利用中新国际数据通道开展数字贸易发展试点合作。着力构建“边境后”改革创新体系,探索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护等核心领域开展“境内关外”“非禁即入”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安排。

——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样板。

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用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大力促进入境旅游,办好西洽会、智博会等国际展会活动,完善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国际社区等配套设施,提升国际要素集聚度。吸引更多外国领事机构在渝设馆,提升国际事务参与度和对外交往活跃度。

孙熙勇表示,下一步,重庆将坚持全市开放“一盘棋”,加强系统谋划,形成整体合力,压紧压实责任,全面深化改革,奋力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实施10周年 新加坡成为重庆外资最大来源国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于2015年11月落地重庆,自项目启动以来,截至2024年底,累计签约政府和商业项目323个、金额257.5亿美元,落地跨境融资类项目266个,金额213亿美元,新加坡成为重庆外资最大来源国。” 孙熙勇介绍,2025年既是中新建交35周年,也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实施10周年,渝新双方将全面推进10周年筹备工作,加快打造标志性成果,促进更多领域的合作提档升级。主要合作成果有五个方面。

谋划建成陆海新通道旗舰项目。打通并拓展中国西部联通东盟乃至全球的贸易新通道,树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金名片。2024年,陆海新通道重庆到发新加坡铁海联运运输量同比增长59.9%。

创新开辟中新跨境融资新通道。重庆企业在新加坡累计发行债券量排名全国前3位;砂之船不动产投资信托在新加坡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亚洲首个奥特莱斯REITS项目。

推动落地中新(重庆)多式联运示范基地。2024年该基地作业总量超2.9万标箱、同比增长15%,总流通货值超77亿元。

渝新航班密度创历史新高。渝新两地直达航班每周达24班。2024年渝新航线旅客吞吐量25.24万人次、同比增长237.3%。

开通首条“点对点”的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助力44家企业在国际物流、智能制造、软件开发、金融服务等应用场景中开展国际合作。

“除了上面这些标志性项目,在教育医疗、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其他领域也硕果累累。”孙熙勇举例说,比如西部首家全外资综合性国际医院——来福士医院、新加坡国立大学重庆研究院等相继落地重庆。

未来,重庆将继续充分发挥渝新两地的双枢纽作用,引导更多国家和地区参与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建设,促进中国西部与东南亚地区之间多层次、多模式、多方位的经济人文交流。

2025年 重庆海关全力助力重庆建设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

发布会上,重庆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王忠文表示, 2024年重庆海关紧扣市委市政府做实“两大定位”、发挥“三个作用”的工作部署,深入推进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建设。

王忠文介绍,过去一年,重庆海关积极向海关总署争取出台了首个国家部委层面支持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15条重点举措,进一步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强化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作用;推动重庆国际铁路港综保区获批,重庆综保区数量首次跃居中西部18个省区市第一;支持优势产业发展,笔记本电脑、摩托车出口值分别位列全国第一、第三;全力支持“渝车出海”,汽车、电动汽车分别出口431.3亿元、82.1亿元,增长30%、94%。

王忠文表示,今年重庆海关将继续发力,全力助推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

全力支持枢纽港产业园建设。将西部陆海新通道境内段运费扣减政策复制推广至中老、中越班列,助力小南垭站加密开行中老泰精品班列。加紧研究制定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进口再生铜等重点项目通关保障方案,构建形成通道、物流、产业融合发展新机制。指导外贸企业用好用足陆路启运港退税、药食同源商品进口通关便利化改革、汽车KD件综保区集拼出口等最新政策。

进一步提升与东盟国家海关互联互通水平。在去年首次成功举办中国—东盟海关深化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互联互通会议,并建立常态化联络员机制的基础上,继续发挥磋商机制作用,推动落实大湄公河次区域跨境公路运输等一系列务实合作。与新加坡关税局开展新一轮关际合作,加快推进重庆农食产品对新出口认证进程。

助力航运贸易数字化改革试点走深走实。进一步推动海关报关、查验、物流等各方面监管数据在市级层面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支持重庆打造支撑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成渝)各类应用场景的数字化生态体系。将智慧海关建设深度融入数字重庆建设,全力打造智慧铁海联运、智慧长江物流等业务场景,以数字化改革服务构建现代化集疏运体系,支持建设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

相关专题:

责任编辑: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