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变身“文豪”? 专家:人应该被AI激发出更大的创造性-华龙网

DeepSeek变身“文豪”? 专家:人应该被AI激发出更大的创造性

2025-02-07 10:18:49 来源: 潮新闻

“新的一年,我不再期待晴日,因为与你一起度过的雨季,自有一套晾干的方式。”如果不说,你是否能猜出,这一段充满诗意的新年文案是出自AI之手。

图片
网友发帖和评论 图源:社交媒体平台截图

近日,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备受关注,爆火的同时,在网络平台也刮起了一场“DeepSeek文学”风潮。网友们发现,DeepSeek不仅能写小说,创作诗歌、文案等,甚至还能回应一些“哲学追问”。

当网友抛出"如果相遇注定分离,是否还有相见的必要?"的困惑时,DeepSeek仅花费25秒,便给出答案。

回答的内容中,其中不乏有“就像明知话会凋谢,我们依然种花——重要的不是花最后是否留在枝头,而是它开的时候你见过光”这样走心的语句。这让不少网友表示,从DeepSeek中感受到了纯中文算法的魅力,被人工智能的文采所打动。

图片
网友发帖 图源:社交平台截图

此前AI横扫各个行业之时,文学、艺术、哲学等人文创意领域一直被认为牢不可破, 但DeepSeek在文学上的表现,不断刷新着我们对未来的想象。

在这股浪潮中,不少人文创意领域从业者开始担忧,会被AI替代吗?

“DeepSeek作为中文大模型,语料库主要是中文,因此对中国人更有亲近感。”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玮表示,但它的答案是比较通用,浮于表面的答案,而且它具有一定的“情商”,会根据提问者的反馈,改变答案,缺乏独特的视角和个别化的认知。

林玮认为,DeepSeek能谈论一些宏观和普遍的情感,比如失恋、亲人离世等,但却难以触及个体独特的生存体验。“未来DeepSeek或许能够解决普遍需求,但具体场景中所需要的解决方案,还是需要人类智慧。”

图片
图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那么,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如何彰显自己的价值?

“过往我们对文学的理解主要以阅读、消费为主,但在一个人人都能读会写的时代,创作、生产比阅读、消费更重要,DeepSeek的出现有可能刺激人的创造性。”林玮认为,人不能把自己限于文艺、思想的接收端。面对AI时代,人们对文学、社会科学以及精神世界要有新的认知,作为群体更要激发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对人的影响。

过去,人们可以从错别字、语病或者僵硬的表达上,来判断是否由AI创作。但DeepSeek等大模型生成的内容,“AI味”越来越淡,不仅逻辑缜密,修辞考究还能模仿个人风格,让人真假难分。

林玮建议,在发展AI大模型的同时,也要发展反AI的鉴伪技术,通过技术来约束虚假信息的传播。对于个体而言,更要提高警惕,经常淬炼自己的认知、反思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当你被感动时,要思考一下是谁在打动你。”

图片
图源:Deepseek页面截图

最后,当记者问DeepSeek: AI会取代人类吗?

Deepseek则回答:AI不会像科幻片般“全面取代人类”,但会重构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真正的危机不在于机器替代人,而在于人类是否能在技术狂潮中保持对自身价值的认知——创造力、共情力、对意义的追寻,这些构成文明内核的特质,恰是AI最难复制的部分。未来的关键课题是如何构建人机协作的新文明契约。

责任编辑:郑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