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等小站变身国际物流枢纽——团结村中心站折射重庆开放气魄

重庆日报

2025-02-05 06:18
听新闻

孩子们在集装箱上绘画,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整装待发,无人机组成的中欧班列(重庆)在空中穿梭……今年的央视春晚重庆分会场上,重庆的开放元素以特别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眼前。

镜头中,集装箱和陆海新通道画面所展示的位置,位于重庆国际枢纽园区(以下简称国际物流枢纽园)的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以下简称团结村中心站)。该站由四等小站变身国际物流枢纽的背后,展现的是重庆不靠海、不沿边,却志在联通世界、敢为人先的气魄与决心。

中欧班列“诞生地”

在沙坪坝区中土路,有一个眺望国际物流枢纽园的“最佳观景点”,一眼望去,可见园里厂房林立、道路交错,如同一个繁华的城镇。

但在十多年前,团结村中心站还只是一个被农田环绕的四等小站,占地面积100亩,员工不过20多人。车站紧挨着土主镇,时常有居民闲暇时过去“遛弯”。

2004年,国家提出要建设18个国家铁路中心站,重庆作为入选城市之一,具体选址就确定在团结村中心站。

空间布局、交通规划、功能分区……一系列操作下来,团结村中心站开始新生,楼房拔地而起、道路蔓延交错,整个区域完全变了个模样。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发挥团结村中心站的“枢纽”功能,重庆在中心站区域设立了“西部现代物流园”,后更名为国际物流枢纽园。

2009年12月,团结村中心站正式开通运营,四等小站正式成为历史。

2011年3月19日,团结村中心站迎来“高光时刻”——满载重庆电子产品的渝新欧班列从该站正式首发,途经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波兰等国家,全程长达上万公里,耗时16天,最终顺利抵达德国杜伊斯堡,标志着重庆在全国率先开通了直达欧洲的国际铁路列车。

团结村中心站,是中欧班列的诞生地。在重庆之后,各地“新欧”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各地开行的“新欧”全部统一品牌,统称中欧班列。

如今,团结村中心站已成为中欧班列在重庆的主要始发站点。截至今年1月底,该站累计发运中欧班列超过15000折列。

陆海新通道“谋划地”

“中欧班列”品牌诞生的同时,国际物流枢纽园又在着手谋划另一件大事。

当时,重庆中欧班列建设处于快速上升期,看着越来越繁忙的团结村中心站,国际物流枢纽园方面有了一个想法——能否借鉴打造“渝新欧”的思路,开辟其他方向的国际物流通道?

彼时,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项目已开始运行,其中明确要在交通物流方面进行探索。于是在2016年3月,国际物流枢纽园邀请新加坡港务集团、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在重庆进行了一次三方会面。

在这次会面上,三方商讨后共同提出一个构想:通过重庆铁路港-广西北部湾港-新加坡港联动,实现“一带一路”无缝衔接、内陆口岸与全球连接、中西部与东盟联动发展。

西部陆海新通道由此萌芽。

在随后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团结村中心站扮演了重要角色。比如,重庆与广西进行铁海联运班列双向测试时,该站是发运和接运点;又如,2017年9月,西部陆海新通道开行首趟常态化班列时,发车点依旧是团结村中心站。

从中欧班列到西部陆海新通道,团结村中心站都是以始发站的身份出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事实上,翻开重庆的开放发展史,不难发现只要与铁路相关的,团结村中心站都有浓墨重彩的一页。

如今,团结村中心站汇聚了重庆“东南西北”四向物流通道:往东可以通过渝甬班列前往宁波,然后出海;往西可以走中欧班列(渝新欧)前往欧洲;往北可以搭乘渝满俄班列直达俄罗斯;往南可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直达广西钦州港,然后走向全球。

开放型经济“枝繁叶茂”

2024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重庆设立铁路综保区,综保区设在国际物流枢纽园中,紧邻团结村中心站。

想设立一个综保区,绝非易事,更何况此前重庆已拥有江津综保区、涪陵综保区等6个综保区。同时,国际物流枢纽园距离西永综保区只有10多公里,如此近距离获批两个综保区的先例很少。

为何铁路综保区最终能够获批?答案是这里已经成为重庆开放型经济的重要集聚地,开放型经济正逐渐“枝繁叶茂”。

随着团结村中心站成为重庆“东南西北”四向铁路通道的汇聚地,入驻国际物流园区的企业越来越多,但相应的功能却有些跟不上需求。为此,国际物流枢纽园从2019年就开始谋划申报铁路综保区的相关事宜。经过前期工作,2023年6月,重庆正式提交申请,不到10个月的时间便获批设立。

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铁路综保区的获批,只是团结村中心站乃至整个国际物流枢纽园不断发挥开放通道辐射带动效应,提升开放型经济的“冰山一角”。在重庆,许多开放功能在这里汇聚,这里还是西部地区首个整车进口口岸,也是全国铁路运邮试点的主要承载地等。

国际物流枢纽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依托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大通道,以“通道+口岸+保税区”联动发展的形式,积极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开放型产业生态。目前,园区已引进企业超5500家。

同时,在各条通道的带动下,国际物流枢纽园的各大开放平台也在加速发挥其作用。比如,整车口岸助力长安、赛力斯等20余个汽车品牌出口汽车6.3万辆,进口整车4629辆、内陆第一;医药口岸实现进口2.86亿美元,占比约为全市的七成;肉类口岸率先实现海运原箱进口榴莲、巴沙鱼、牛肉等高附加货物,通过陆海新通道进口冷链产品超1000吨。

“铁路综保区的进展也很顺利。”该负责人表示,目前,综保区的工程建设已完成40%,绘制了涵盖“4个产业+10个领域+26个业态”的产业招商图谱,已签约“保税+”项目45个。预计在今年内,该综保区将实现封关运行。

新重庆-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杨骏

责任编辑:李远山
附件下载:
热点推荐
最新评论
我来说两句...... 发送
查看全部评论 >

参与评论积分 龙珠商城兑好礼

打开第1眼TV-华龙网查看全部评论 >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