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民俗、玩非遗、住民宿……春节期间重庆乡村旅游“火力全开”
2025-02-04 18:05:06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体验非遗技艺,品味民俗文化,入住乡村民宿……春节期间,涪陵区蔺市街道美心红酒小镇景区“年味文化节”系列活动引来众多国内外游客观光打卡,从除夕到初六,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过42万人次。
“奔县游”“乡村游”是今年春节旅游市场的热词。今年,重庆作为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分会场之一,吸引了全球游客的目光。2月3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多家旅游平台了解到,春节长假期间我市乡村旅游订单迎来增长,热度持续攀升。
特色民俗成为“流量密码”
“从今天早上开始游客中心就已‘爆满’!”2月3日,涪陵美心红酒小镇游客中心的工作人员徐李忙得脚不沾地。
美心红酒小镇景区位于涪陵区蔺市镇梨香溪西岸,景区内乡村振兴之眼摩天轮、乡村土特产、滨江乡村民宿等深受国内外游客追捧。
“民俗文化是小镇的‘流量密码’。”景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几天景区内举办了蛇年迎春灯会,舞龙舞蛇、写对联、土特产展销会等活动也吸引了不少游客,还吸引了长江师范学院的外国留学生前来体验春节民俗文化。
从大年初一开始,景区内还依次设计了龙蛇共舞巡游会、迎财神民俗活动、打春牛贺新春等活动,多场春节民俗主题活动,让景区“人气爆棚”。
“没想到一台‘村晚’能看到各地民俗文化!”从湖南赶到秀山县洪安镇旅游的杨女士激动地说,当地“村晚”迎新春系列演出之一民间吹打乐《欢乐的土家苗寨》让她印象深刻。
洪安镇是重庆、贵州、湖南三省市交界之地,有一脚踏三省、“渝东南第一门”之称,也是文学家沈从文笔下《边城》的原型地。独特的地理条件,让当地成了民俗文化“富矿”。今年春节期间,洪安镇将“村晚”系列活动延续了下来,在边城洪安景区内,大足鲤鱼灯舞、秀山花灯歌舞等节目让各地游客应接不暇;舞台之外,古镇内还有“幸福拉拉渡”农趣游戏、打糍粑民俗体验迎接四方游客。
今年春节前夕,市农业农村委发布了2025年新春巴渝农耕文化体验游十大精品线路,为市民和全国游客推荐一个“年味满满”的乡村之旅。有了官方推介,忠县农耕文化体验之旅、黔江·土家农耕文化体验之旅等线路,迎来了一波游客高峰。
乡村民宿一房难求
正月初二上午8点,北碚区金刀峡镇小华蓥村“浮岩间”民宿,厨房飘出阵阵香气。
民宿外,山色旖旎,阳光洒落,还有一片尚未退却的云海;民宿内,窗户上贴着大红色的福字,大红灯笼高高挂,点缀出浓浓年味。
这个春节,民宿的经营者徐娟格外繁忙。
3年前,在重庆中心城区工作的徐娟选择返乡创业。“金刀峡不缺山水灵气,缺的是留住客人的方法。”返乡后,徐娟将旧农房改建成拥有地暖、壁炉的现代民宿。
民宿一开业,便迎来大批“铁粉”,今年春节前夕,徐娟民宿的房间被预售一空。
“以往民宿月均营业额约15万元,这个月因为春节假期,能冲上25万元。”徐娟笑道,这个春节她格外繁忙,但乡野间的小小民宿,又格外热闹。
“现杀土鸡汤不能少,鱼要有一条,客人包饺子的工具够不够……”在北碚区澄江镇缙云村,“缙闲居”民宿主理人刘武一家正忙着补充食材,一旁咨询预订的电话铃声不时响起。
走进“缙闲居”,竹门草亭、鸡鸣泉响、石溪板桥相映成趣,柑橘的清香与松针香混合,彰显古朴田园风情。
今年,刘武将农家乐升级改造为现代民宿,迎来了一大波新订单。“改造后我们只有8个房间,收入却接近过去的两倍,因为客单价上去了。”刘武说,乡村特色民宿已成了不少游客度假“首选项”。
“不好意思,已经没有剩余的房间了,我们最早能预订的房间已经排到春节后了……”春节期间,巴南区天星寺镇花房村,“花房故事”民宿预订情况异常火爆,民宿负责人贺乙只能无奈“拒客”。
“乡村民宿可以让游客远离城市喧嚣,享受田园生活,近年来格外火爆。”贺乙说,当地的民宿大多在春节前半个月就被预订一空,春节期间当地民宿的预订量较往年有了大幅增长。
据悉,春节期间仅在巴南区,当地民宿预订量普遍超过90%。
非遗引客下乡
2025年春节是首个“非遗版”春节,因此今年非遗在重庆乡村旅游“玩法”中的分量很足。例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舞”登上了央视春晚舞台后,在铜梁区各乡镇贺新春系列活动中,“铜梁龙舞”成了最热门的演出项目。
春节期间,铜梁区安居镇安居古城景区依托民间传统习俗,以非遗龙舞队还原“龙出行”传统仪式场景,竞技龙、荷花龙、稻草龙等各色巡游队伍争先亮相,吸引了中外游客现场感受年味。
高新区走马古镇用非遗点燃了游客的热情:春节期间,舞龙队、舞狮队、花船、腰鼓队等在古镇里巡游;当地村民自编自演的莲箫舞、鱼灯舞等吸引了十里八乡的村民前来打卡。
在巴南区西流沱小镇,木洞山歌、接龙吹打、姜家舞龙等非遗展演吸引了不少亲子游游客专程前往;在梁平区屏锦镇,梁平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徐家辉则忙着指导各地游客体验梁平木版年画技艺……
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地域辽阔,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散落在各个乡村,例如綦江农民版画、石柱土家族摆手舞等文化资源不胜枚举,未来我市还将因地制宜打造乡村特色文化IP,发展乡村文旅新业态,推动乡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郑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