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中的新重庆 | 魅力之城的民生新貌
2025-02-02 09:50:37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作为总台春晚重庆分会场演出地之一,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一抹红”的惊艳亮相,让人印象深刻。
这座2015年通车的大桥,是世界最大跨径的单塔单索面斜拉桥,也是连接渝中区与江北区的重要过江通道。每逢节假日,这座跨江大桥便会上演“封桥让路”的名场面,化身为宠粉的“观景平台”。
在重庆,一座座桥梁拔地而起,与独特的山、水、城相融共生,打造出了极具特色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也成就万桥之都的美名。
来自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消息,目前,重庆大大小小的桥梁经过初步统计已经超过2万座,其中,跨越长江、嘉陵江的特大桥梁有105座,特大桥梁的密度在全国少见。
长江大桥复线桥为世界最大跨度的梁桥,朝天门大桥为世界最大跨度的钢拱桥,黄桷沱大桥是世界上最大跨径公轨两用悬索桥……重庆曾经创造过17项世界桥梁纪录,为世界桥梁建设贡献了重庆经验,在桥梁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施工、维护,重庆拥有桥梁专业高校、桥梁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一流桥梁勘察设计机构、全国一流桥梁施工企业、专业桥梁的维护机构全产业链。
一座座桥梁,贯通着“城市动脉”,也提速了“便民交通”,60%的重庆市民每天通勤都要经过2座以上的桥。
桥,成为山城人民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每一座桥都是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言的诗,见证着“重庆建造”的快速崛起。
“前方到站千厮门大桥,请前往新春新潮夜的乘客都在这儿下车。”在《庆·新春》节目中,随着轨道6号线的一声报站,将新春祝福送往千家万户。
2004年,重庆首条轨道交通——2号线建成,21年间,一条条轨道陆续完工投运,重庆也建成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
2025年1月3日,随着市域铁路璧铜线正式开通,重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575公里。国际标准将通车里程400公里,作为世界级轨道城市的准入门槛。按照这一指标,重庆已然跻身世界级轨道城市。
而这,并不是重庆轨道交通建设的终点。重庆今年还将建成开通轨道交通6号线重庆东站段、4号线西延伸段;18号线北延伸段、24号线一期等线路也在紧密建设中,开通后,全市轨道运营里程将突破600公里以上。
飞驰的列车,带来的不仅是便利,还体现着城市温度。
轨道4号线,又称为“背篓专线”,2025年被写入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石船镇的村民们,背着一篓篓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与盼望,乘坐轨道列车进城售卖,日复一日。
轨道里的城市温度,还彰显在更多的细微处之中。列车与站台空隙处的无障碍渡板,让轮椅及婴儿车能平稳通过;炎炎夏日,重庆轨道开放140个车站纳凉区,市民都能来此感受清凉……
重庆轨道交通,正成为引领城市发展格局、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举措。
民以食为天。
提起重庆,自然不能错过美食。出现在《庆·新春》中的重庆火锅,霸气十足又热辣滚烫。
南山上,700多桌火锅,层层叠叠摆满一座山头,上千人围炉而坐,辣椒的辣、花椒的麻,各种食材在舌尖翻滚跳跃,夜景、夜游、夜食的完美融合,升腾中的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一锅煮天下”。重庆火锅,煮的是五湖四海,品的是麻辣鲜香,孕育的是重庆创建世界火锅之都的决心。
截至2024年底,重庆已有火锅企业1.77万家、门店3.7万家,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000亿元。按照重庆市商务委员会计划,到2027年,重庆力争实现火锅全产业产值5000亿元;到2035年,重庆争取成功创建世界火锅之都。
当然,“重庆味道”不止火锅,还有节目中长街设宴的“渝味360碗”。
之所以用“碗”取名,源自巴渝地区一种被称作“九大碗”的传统特色宴席,重庆每个区县都“晒出”最拿手的一桌席,便差不多汇成“渝味”十足的360碗,涵盖热菜、凉菜、小吃、汤羹等多种类别。
歌乐山辣子鸡、万州烤鱼、黔江鸡杂、翠云水煮鱼……一碗碗巴渝佳肴,成为提升重庆美食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强劲动力,吸引着八方来客。据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统计,蛇年春节长假以来,截至1月31日18点,全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490.80万人次,同比增长12.4%。
创建世界火锅之都,以美食助力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既是重庆推进“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重要体现,也是重庆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有力助推 ,更是重庆面向全球、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广阔胸襟。
这样极具魅力的重庆,怎能让人不向往、不喜爱?
展新颜的民生新貌,伴随着新重庆的不断生长,还将续写新的篇章!
第1眼TV-华龙网首席记者 董进/文 石涛、刘润、李一鸣、郭旭、央视视频/图
责任编辑:邵煜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