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渝论 | 从春运之窗看时代脉动
2025-01-29 06:00:00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2025年春运进入高峰,各大火车站、客运站、机场人头攒动。今年春运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将达到90亿人次。数字的背后,是一个国家的脉动,一个民族的情感纽带,一个时代的生动注脚。
春运,是社会发展的生动注脚。春运的流动,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直观体现。每年春运期间,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家乡,又在节后重新分散到全国各地, “潮汐式”的人口流动,展现出中国社会的活力与韧性。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春运的“流动”更加高效。高铁的快速发展,让“千里江陵一日还”成为现实;高速公路的四通八达,让自驾出行更加便捷;航空运输的普及,让天涯变咫尺。这些交通领域的巨大成就,不仅让春运变得更加高效,也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它意味着人们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工作和生活的地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意味着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更意味着中国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春运,是温情守护的暖心之旅。春运的温暖,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无论是铁路、公路还是民航,各部门都在努力提升服务质量,让旅客的归途更加舒适、便捷。铁路部门推出“静音车厢”“无接触服务”等人性化措施;公路部门在服务区设置母婴室、休息区,提供免费热水和应急药品;无数志愿者在车站、机场、服务区为旅客提供咨询、引导和帮助……这些细微之处的改进,不仅仅提升了春运的舒适度,更传递出社会对每一位旅客的深切关怀。这种关怀,跨越了地域的界限,打破了陌生的隔阂,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春运的旅途中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它让我们看到,在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体系中,每一个个体都被尊重、被关爱。在这样的关怀下,春运变成了一段充满爱与温暖的旅程。
春运,是中国人朴素情感的见证。每年媒体的春运报道里,交通站点那一张张充满期盼与执着的面孔,都让人动容。春运期间,不管是寒风凛冽的北方,还是潮湿阴冷的南方,无数中国人怀揣着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踏上了漫漫归乡路。在旅途中,不乏彼此分享在外见闻,互相帮助提携行李的画面,陌生人之间的距离在这一刻被无限拉近。因为大家都有着共同的目标 —— 回家。到达家乡后,亲人们的一个拥抱、一句问候,就能驱散所有的疲惫。通过春运这扇窗口,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最纯粹、最朴素的情感,也感受到了这份情感所蕴含的强大力量,它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春运,是中国发展的生动缩影,交通迭代、服务升级,见证着国家的崛起。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国人对家的眷恋、对亲情的执着,始终如旧。这一静一动之间,是发展与情感的交融。真诚祝愿每一位游子都能一路平安,在团圆的喜悦中开启新的一年!
作者:李婉莹(两江新区)
编辑:杨金行
审核:杨洋
华龙网两江评投稿邮箱:liangjiangping@cqnews.net
责任编辑: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