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华龙网
开篇语:这里有生态秀美、人文荟萃;这里有古今交织、山川长卷。近年来,重庆市北碚区勇立时代潮头,以实干带来新风貌、用改革谋求新发展,在缙云山下这片充满奋斗气息的土地上,一项项创新举措正具体而深刻地改善着区域发展面貌。
改革不仅是远谋,更要实干;不仅要掌声,更要热爱。让我们一同走进北碚,探寻那些镌刻在时光深处的改革足迹,见证北碚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如何在改革浪潮中乘风破浪,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第1眼TV-华龙网发(记者 刘岱松)近日,《重庆科技创新指数报告2024》(下称《报告2024》)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北碚区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达到78.77%,蝉联全市第1,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度进一步提升。当前,北碚区综合科技创新指数已连续四年位居全市第一。
打造政策“软件” 驱动科技巨轮向前
科研“硬件”实力雄厚,离不开“软件”兜底。北碚区早早按下科技创新发展“快进键”,汇聚科创资源、培育创新主体、优化创新生态、激发人才活力,以政策引擎驱动科技发展巨轮。
2023年11月,北碚区出台《北碚区加快建设重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行动方案(2023-2027年)》,明确了北碚区科技创新目标——“到2027年,北碚区将基本建设成为重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
而《重庆市北碚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7年)》则在科研质量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到2027年,北碚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市级科技型企业分别超过570家和5600家,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一直以来,北碚区都致力于为每一粒创新的种子,打造最适合成长的土壤。
北碚区借力“绵碚”合作,充分利用川渝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搭建在成果、项目、技术、人才、产品的供给需求对接平台,提升技术创新服务能力,促进先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2024年9月,“2024年重庆市(北碚)初级技术经纪人培训”正式启动。据了解,该系列培训课旨在围绕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技术经纪与技术经纪(理)人、技术合同登记、技术交易商务策划分析等16门课程(24学时)开展培训。参训人员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将获得国家技术人才培养基地颁发的技术经纪人证书,成为在成果供给端和产业需求端发挥着“连两端”的关键性作用,堪称“科技红娘”。
此前,在北碚区科技局推动下,北碚区已培育100余位技术经纪人,成为了北碚区科技资源向外转化的重要通道。北碚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科技创新,就是需要懂技术、会实务、精政策的科技管理、技术转移队伍将积极融入科技创新发展第一线,助力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
有了人才“润滑剂”,科技创新仍然离不开企业主体的发展。为此,北碚区多部门唱好“协奏曲”,助力全区广大企业华丽升级:北碚区依托卢作孚民营经济学院,着力打造中国优秀企业家摇篮,让企业在学院能够按需点单,享受定制培训;同时,北碚区还实施跨部门联办“一件事”,强化战略性股权投资,助推民营企业上市;北碚区还通过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双倍增”,制定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制度,努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北碚区传统制造业底蕴深厚,而制造型企业的成长本就是从粗放到精细、从陈旧到高新的过程。在北碚区近年来科技创新氛围“加持”下,北碚区企业也纷纷做出表率:重庆广仁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推进智能化生产工艺改造和设备更新,投用角钢智能加工设备后,产能大幅提升,每月角钢产量从约3000吨增加到1万多吨,提升了3倍。该公司还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和央企开展产研合作,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输配电领域六大科研平台,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解决了特高压输电线路智能融冰技术及装备产业化难题,实现了科研与市场的良性互动。
同样位于北碚区的神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在电机类产品及通用动力机械产品的研发、制造领域不断深耕。公司成功突破逆变器技术的国外垄断,自主研发的节能型智能变频电机逆变装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近年来,神驰机电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了3.51%,同比增加0.61个百分点。在智能化、5G网联、电子电控、清洁动力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持续突破,储备了丰富的技术资源,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通机行业的领军企业。
“当前,北碚区正着力打造北碚科技创新‘16623’工作体系。”北碚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北碚区将汇聚科创资源、培育创新主体、优化创新生态、激发人才活力,为重庆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北碚智慧。
深化校地合作 “一圈一港一园”推动科创产业融合
新产品、新技术、新思路……北碚科技创新要有“源头活水”,离不开与当地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
2019年5月,环西南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在北碚区正式揭牌。
好吃Q弹的魔芋产品、浑身是宝的黄精、沾水便能检测鱼虾寄生虫病的试纸……作为重庆市首批6个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之一,环西南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正倾力打造高校功能溢出区、成果转化一里地、新兴产业孵化器、未来技术策源地,收获了不少亮眼成绩:近5年来生态圈共溢出2569项科研成果,累计孵化创新主体近1000家,培育“缙云英才”产业人才120名,引进急需紧缺型人才2800名,带动2万余名西南大学毕业生在川渝地区创业就业。
而基于环西南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的优质创新“基因”,全新的环西南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将致力于围绕川渝地区产业、企业需求,聚焦智能传感器、现代农业和食品大健康等新兴产业赛道,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型企业孵化、新兴和未来产业培育,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能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如何才能百分百用好校地合作带来的科研动能?当前,北碚区正会同西南大学积极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着力建设环西南大学“一圈一港一园”,即升级建设环西南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西部首个环大学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和打造明月湖科创园北碚“智慧农业及终端”特色园区,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据了解,北碚区当前正探索“开放平台、免租入驻、孵化帮扶、限期退出”工作模式,为入驻“一圈一港一园”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种子期—孵化期—成长期—发展期“四阶链式孵化”培育服务,发挥好“一圈一港一园”的“苗圃”作用,助推企业加速产业化进程。
截至目前,北碚“一圈一港一园”已完成科研、金融、产业、科技中介、大学、政府、市场七大创新要素实现整合,新建“生物基纳米与新型化合物概念验证中心”等4家关键平台,验证人才成果22项;同时,在全市高校中首次采用拍卖方式开展专利成果交易,成交价近百万元;孵化中药材(黄精)中试等高校人才项目21个。
同时,“一圈一港一园”有效助推当地教育生态转向产教融合,将青年科创人才培养前置,设立“智慧农业及终端”科创实验班,实施完全项目制的全新教学模式,选拔2届优秀学子48人,西南大学(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成功获批。
“高校创新资源是宝贵的‘财富’,更是北碚科技创新源源不断的动力。”北碚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北碚区将持续聚力做好“一圈一港一园”升级,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重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参与评论积分 龙珠商城兑好礼
打开第1眼TV-华龙网查看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