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说 | 没有人间小满,谈何天下大足
2025-01-18 14:38:40 来源: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天下大足”有很多种形式,或国力强盛,引八方来贺;或物阜民丰,皆富甲一方。但在大足石刻,我们看到了“天下大足”的另一种前提,即“人间小满”——无需圆满,只需小满。
![微信图片_20250118144826](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ORIGINAL/MEDIA/PICTURE/2025/1/18/f5e70234a47b457db0c76a3ac8abca7c_wh1024x491.jpg)
我们看到一位位供养人的发愿,他们广种福田,无非是想祈求家人延年益寿;我们看到一位位工匠的信念,他们终其一生,无非是想具足福报资粮;我们看到一位位百姓的形象,他们自己动手,不求锦衣玉食,只愿丰衣足食。
诚然,千百年的时间逝去,让昔年的很多造像与碑文脱离了今天的时代意义。但有一种状态却是始终不变的,就是我们对“人间小满”的向往。
![微信图片_20250118144837](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ORIGINAL/MEDIA/PICTURE/2025/1/18/f23b886a95034cfe8dd976dbf7c9096d_wh900x383.jpg)
我们思考了华夏文明的“家文化”,那是中华文明从古至今跳不开的文化基因,但我们想赋予其一种更超脱时代的意义:对有的人而言,亲人在哪、那就是家,于是就有了工匠们在日落后的万家灯火;对有的人而言,有众生在世、一个人也是家,于是就有了和尚独自在舍中测量石人、怡然自足;对有的人而言,浪迹天涯就是家,于是有了老板娘四海为家的洒脱。
![微信图片_20250118144843](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ORIGINAL/MEDIA/PICTURE/2025/1/18/e27db4f6b1be4b889a63069f4dff6c65_wh1024x681.jpg)
但无论工匠们如何构建家文化,他们都获得了自己的“小满”:凿石、绘画、饮酒、嬉闹、浣衣、燃灯、晒书、吹笛——崖壁上的是“天下”,而崖壁下的是“人间”。
换言之,没有人间小满,谈何天下大足。
然而,“人间小满”是我们自古以来的美好向往,既是向往,就说明它并非常态。与它相伴而来的,就是“人生无常”,于是共同构成了“天下大足”的喜与悲。
![微信图片_20250118144848](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ORIGINAL/MEDIA/PICTURE/2025/1/18/68b15ecd267f4142b9d81f931fe691b8_wh1024x654.jpg)
基于世界文化遗产,重庆大足石刻创排舞剧《天下大足》,充分展现其不同于其他石刻群的“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特色,在烟火气息中表达大足百姓对人间小满的向往。舞剧以其题记中所署名的“文氏”“伏氏”46名工匠为灵感,通过若干以大足石刻真实历史为背景原型,以一位流民“小福”的视角,讲述人间小满的“喜”与人生无常的“悲”,以此致敬每一位平凡的匠人。
(来源: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责任编辑:王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