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僚人从远古走来 綦江文化IP焕发新活力
2025-01-17 19:12:36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李天春 余孟州 郜捷)僚人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长江文明的重要底色。今(17)日下午,中国僚学研究中心2024-2025年度工作座谈会在重庆移通学院綦江校区举行。罗安鹄、杨华、张运清、张兢兢等国内著名僚学专家、学者通过语音连线的方式献智献策,助力僚人文化研究、传承和发展,共同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僚学研究中心2024-2005年度工作座谈会现场。张宵 摄](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REPRINT/MEDIA/PICTURE/2025/1/17/d47aab56c4384694991ca4c6a731e1d5_wh580x387.jpg)
中国僚学研究中心总顾问母明江,中国僚学研究中心顾问、原重庆市政府外办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唐文,綦江区委老干部局局长,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离退休党工委书记(兼)孙振营,綦江区文旅委副主任雷文婧,中国僚学研究中心主任、重庆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周铃,中国僚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骆长木,中国僚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但俊春,重庆移通学院常务副校长王永周、重庆移通学院校长助理谢银平等出席会议,并对僚人文化研究、传承提出真知灼见。
僚人是谁?
僚人,从远古走来。
僚,古汉语读为“lao”,《太平御览》:“僚音老。”僚人是中国古代南方民族中的一大群体,是对中国古代岭南和西南地区一些民族的泛称。
据《濮祖经》记载:到汉安帝刘祜(在位时间公元107年至125年)时,“安帝长大,昏庸无道。濮人纳贡,邓太后按收。安帝不满,污濮叛逆,捕濮贡使,严刑拷打……安帝见濮使,咬牙切齿。呼濮为獠。獠意辱濮,老也不济……”这就是有关“僚人”来历最为详细的记载。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许多有关“僚人”的记载。《魏书·獠传》:“獠者,盖南蛮之别种,自汉中达于邛笮川洞之间,所在皆有……”
僚人从哪里来?
僚人来自于百越,古代称为“濮人”,东汉改称“獠人”。魏晋南北朝时期,僚人从云贵高原进入巴蜀大地,史称“僚人入蜀”,影响巴蜀地区发展长达三百年之久。
![双河塘崖墓。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REPRINT/CONTENT_CLOUD/PICTURE/2025/1/17/ce5d1d5281a84703ab08bba81fd521b3_wh580x435.jpg)
僚人的分支很多,其中在綦江河流域广泛活动的一支被称为“南平僚”,又称“南川僚”“渝州蛮”。綦江郭扶镇关于僚人的遗址遗存有20多处。其中,双河塘崖墓修建于光和四年(181年)。这一年,三国名臣诸葛亮出生。双河塘崖墓是僚人遗址遗存的典型代表,墓旁石壁上刻有鱼凫、鱼、蚂拐和人物图案,内涵丰富,极其罕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双河塘崖墓上的石刻画。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REPRINT/MEDIA/PICTURE/2025/1/17/994c27bf1b7a401f980ed4bbef743846_wh580x435.jpg)
2015年,全国首家僚人文化研究专业机构——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僚学研究中心落户綦江。这是全国首家僚人文化研究专业机构,聚集了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员。
从此,中国僚人文化研究进入全新阶段。
僚人到哪里去了?
沧海桑田,世态更迭。
不知何时,僚人悄然消失于历史长河中,留下诸多令人费解的谜团。中国僚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秘书长王凤琳说,关于僚人为何消失、去向等问题,学术界有三种观点:
一是融合说。一部分汉化僚人融合到汉族之中,特别是南平僚在唐代的汉化程度就非常高,着汉服,说汉语,写汉字。
二是屠戮说。一部分僚人被杀戮而消失,宋代封建统治者对僚人、特别是南平僚的镇压异常惨烈。在宋史就有两次发生在綦江的残酷镇压僚人的记载。
三是迁徙说。一部分僚人不堪杀戮,远走异乡,渐渐向西、向南迁徙,融入演变成今天的一些少数民族之中。有部分僚人甚至远涉重洋到达东南亚。
这三种观点,哪个更接近历史真相,目前尚无定论。
僚学研究成果丰硕
沧海桑田,时过境迁。
僚人离我们远去,围绕僚人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近年来,綦江依托郭扶镇的大僚湖、大僚坝、僚王墓等僚人文化遗迹、遗存,对僚人文化进行挖掘、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2021年5月17日,僚人文化博物馆在綦江古剑山景区开馆。一件件展品,一段段资料,勾勒出僚人迁徙的足迹,见证着僚人与四川、重庆、广西、贵州、云南,以及东南亚的深远联系。
![僚人文化博物馆。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徐云卿 摄](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REPRINT/MEDIA/PICTURE/2025/1/17/f2dba36c2f7c48c582a40487f6b2f92e_wh580x395.jpg)
2023年9月22日,第八届中华僚人文化节在郭扶镇举行,再现两千年前僚人庆丰收的“名场面”。中华僚人文化节的举办,是綦江文化IP焕发新活力的生动体现,为进一步弘扬僚人文化、推动綦江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荣誉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梁满仓教授说,僚人文化的研究对探讨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发掘多元丰富的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十年磨一剑。
梁满仓说,中国僚学研究中心团结了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经过不懈努力,在僚学研究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些成果主要表现在:
第一,厘清了“僚人是谁、僚人从哪里来、僚人去哪了”等学术问题;
第二,编辑出版了三辑《僚学研究》,字数超过100万;
第三,创作出3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南平僚传奇》;
第四,中国僚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王国祥出版了学术专著《首探南平僚》,填补了学术空白。
历年来,中国僚学研究中心已分别在重庆、广西等地召开了四届僚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加强僚学研究和文化交流、提高僚学研究的水平、解决僚学研究中的学术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僚人,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
如今,这个神秘的族群,为綦江留下宝贵的文化遗存。中国僚学研究中心与全国众多专家、学者一道,不断加强僚人文化遗产保护,矢志不渝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僚人文化的精彩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徐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