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来永川 听穿越千年的非遗堂鼓声

渝西都市报

2025-01-17 06:30
听新闻

岁末年初,年味渐浓。春节越来越近了,这两天,在永川的大街小巷里处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写春联,敲堂鼓,扭秧歌,舞龙灯,洋溢着过年的喜庆氛围。

“咚、咚、咚……”日前,记者走进永川区五间镇的农贸市场内,只见一支10余人的秧歌队正在这里排练。鼓手手持鼓槌对着堂鼓上下敲击,秧歌队的姑娘们手舞彩绸闪转腾挪,冲天豪气看得人激情澎湃。

鼓手排练所用的堂鼓正是永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间堂鼓。春节前后,在永川像这样的扭秧歌、戏剧表演等活动中都将用到堂鼓,其铿锵的鼓声为蛇年春节增添更多的喜庆和热闹。

祝明建制作五间堂鼓。记者 张玲 摄
祝明建制作五间堂鼓。记者 张玲 摄

堂鼓亦名同鼓,打击乐器,以木为框,形似腰鼓,两面蒙以牛皮。相传在北宋崇宁年间,胡安道因在朝廷中表现出色而得到徽宗的赏识,徽宗竟将宫廷中的一面铜鼓赐予了他。这面铜鼓工艺精湛,轻击则如琴瑟之声,重击则似洪钟之响,加之皇上的加封,更显得尊贵非凡。胡安道卸职后,将这面铜鼓带回故乡,全族人以最高礼节迎接,并将其珍藏在宗祠之中。邻村的人们见状,也仿照铜鼓制作了牛皮鼓,其声音洪亮悦耳,同样成为村里的堂鼓。每当急难之事发生,堂鼓一响,全村人便齐聚一堂。

“我爷爷祖籍是四川省资中县,家里三代都是制鼓的工匠。爷爷当年是在四川泸州学习的制鼓技艺,后来爷爷传给了父亲,父亲又传给了我。这可是一门单传的传家宝技艺。”走进五间堂鼓非遗传承人祝明建的门面,他笑着说,在爷爷过世后,父亲便从泸州搬到当时的永川县,并在张家镇定居下来,专心制鼓。

据了解,祝明建从10岁起就开始看父亲制鼓,由于受体力和技术的限制,从十五六岁开始才能独立制作。据他说,自己现在所使用的一些工具,还是当年他爷爷传下来的,已有110多年的历史,那已经泛黄发黑的木头基座上,虽然已经被虫子蛀满了眼,但依然坚硬、敦实,散发出时光沉淀的气息。

祝明建说,这鼓看着虽小,但拿起来却有10几斤重,制鼓的工艺和程序也不简单,完全学会得要几年时间。首先是制鼓的原材料比较难收集,制作品相好的鼓,需要用到上等的柏木,还有至少2年以上的牛皮;其次是制鼓的周期长,柏木买回来要存放晾晒一两年的时间,封鼓的牛皮也要花1—2个月晾干水分,这样制作出来的鼓,声音听起来才会清脆悦耳。

原材料都准备齐全,制鼓才刚刚开始。首先,要把柏木切成条状的木块,按照模型大小的不同,给木块画上墨线,然后切割成弧形的木板。在祝明建父辈那个年代,全靠人力用锯子锯,费时又费力。现在,祝明建买来了电动切割机和多功能刨木机,大大节省了时间。木板切割好以后,被严格按照尺寸拼合起来,并在两头鼓口处加上楠竹的内衬,涂上胶水。再用相应的工具对外表进行打磨抛光,去掉多余的部分,箍上两根竹篾条,最后在两头封上切割好的牛皮,一只鼓就算是做好了。说到兴头上,他还拿起未完成的鼓胚为记者示范制作过程。

“这其实就是熟能生巧的过程,我制鼓这么多年,步骤早就烂熟于心了。制作完成的鼓各有大小,价格也从300元到700元不等。堂鼓的销售也分淡季和旺季,临近春节自然是销售的旺季,多的一天要销售七八个哦。”看到记者赞叹的表情,祝明建说,他兴趣很广泛,不仅会制鼓,还会打鼓。每次敲击堂鼓,其铿锵激越、气势如虹的鼓声总能赢得阵阵喝彩。每年春节,不仅堂鼓销量不错,还能接到各种演出邀约,今年也不例外,正月里也有很多场演出,欢迎大家来永川区五间镇红红火火过大年!

记者 张玲

责任编辑:董霞
附件下载:
热点推荐
最新评论
我来说两句...... 发送
查看全部评论 >

参与评论积分 龙珠商城兑好礼

打开第1眼TV-华龙网查看全部评论 >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