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位于长江上游,因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交汇而得名,境内溪河纵横、塘库众多,其独特的山水颜值、重要的地理位置、厚重的人文气质成为重庆乃至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合川区以美丽中国建设为统揽,以“五水同治”为抓手,聚焦碧水保卫战,更加注重“人水和谐”,把建设美丽合川、守护三江碧水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抓紧抓实,实现生态溢出效益,确保一江碧水入长江。
高标准管控水资源
夯实美丽合川建设之基
“全区共有河流263条、水库142座,水域面积95.65平方公里,河流总流程1839.2公里。”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为高起点统筹水规划,合川区强化规划引领,出台了《重庆市合川区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制定4条市级河流、32条区级河流年度“一河一策”方案任务;完善河长体系,建立双总河长架构和三级河长体系,实现了重点流域河库全覆盖。2024年三级河长巡河5.54万人次,巡河完成率128.9%;严格考核监督,将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河长制工作纳入对镇街、部门的年度考核,将涉水问题全部纳入“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闭环管控。为高标准管控水资源,合川区严格管控水资源开发利用,严格取水管理和总量控制,建立水量分配台账,完善重要河流取水量控制指标。严格水资源审批,新增取水许可,必须开展论证分析;强化用水效率管控,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强化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以上,2024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3%;强化河库管理保护,划定岸线功能分区,强化涉河建设项目审批。建立河道采砂监督巡查制度,加强“四乱”问题清理整治。
高水平治理水环境
塑造美丽合川建设之形
为高水平治理水环境,合川区精准治理工业企业污染,启动合川高新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严格实施“三线一单”分区管控要求,建立招商环保首问机制,对不符合环境准入条件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系统治理生活污水,建成投运28个城镇集中污水处理厂,提速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三期扩能。加强沿江场镇雨污管网改造,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重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连续5年递减,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深入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对三江流域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和整治,入河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管控。
岸绿景美,河畅水清,成片的绿色植物在微风中摇曳……当记者去到合阳城街道利川社区濮家河水产校段时,曾经的臭水沟已经成了一片让人心旷神怡的乡村美景。“现在这里空气清新环境好,没事在河边转一圈,心情好得很!”采访中,当地居民何大爷高兴地说。为加强河流水生态治理,合川区因地制宜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及长效管控等整治措施,推进岸上、水体、底泥的系统治理。全面提升河库自然生态复苏水平,建立完善水土保持全链条监管信息共享平台,严守水土保持生态红线。加强生态流量日常监测、预警及水资源调度,杜绝了河段断流现象。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力度,建成全市检察机关唯一的渔业生态修复司法保护示范基地。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促进“三江”渔业资源持续发展。
高能级保障水安全
守好美丽合川建设之本
合川境内的很多河流都是一河跨两省,为高能级保障水安全,合川区深化跨界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跨区域与铜梁等4区持续推行小安溪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南溪河流域5镇签订新一轮《南溪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促进上下游协同保护。全面加强水质监测预警,投资建成智慧环保平台,投运50余个水质自动站和160余个视频监控,覆盖重点河流、饮用水源地和水功能区等流域;结合上百个手工采样监测点位,实现水质实时监测感知、及时预报预警、科学分析溯源、精准管控治理。切实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用优质的三江水代替湖库型和地下型饮用水水源。巩固深化“划、立、测、治、防、管”六项重点工作,出台《合川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全区未发生一例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
为打造水文化,凝练美丽合川建设之魂,合川区提升岸线水生态景观,建成海绵城市达标排水分区13个、22平方公里。完成“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5.1万亩;宣扬三江水文化内涵,建设湖光山色的三江国家湿地公园5.79万亩,居全市第一位。开展“三江一城·合川之肾”户外宣教活动,形成特色鲜明的三江流域湿地科普宣教体系;大力发展水文化旅游,聚力打造合川区涪江片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有序开发三江沿线旅游资源,打造渭沱镇七星村等重点生态区域,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全区相关部门、镇街的共同努力下,确保了嘉陵江、渠江、涪江干流合川段水质持续稳定在Ⅱ类,全区5个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3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4个乡镇“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6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4个100%”,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为打造美丽宜居的水生态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 刘亚春 通讯员 王格)
参与评论积分 龙珠商城兑好礼
打开第1眼TV-华龙网查看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