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娟小吃店走红之后:流量就像一阵风,风过了我们还是普通人-华龙网

肥娟小吃店走红之后:流量就像一阵风,风过了我们还是普通人

2025-01-14 11:58:40 来源: 极目新闻

肥娟小吃店的故事从一部电视开始。

2023年1月,“肥娟”邱智娟在广东湛江市遂溪县东山路开了一间童鞋店,店铺恰好毗邻遂溪县第三小学。

放学之后,常常有小学生跑到邱智娟的店里,蹭她收银台上的电脑看电视剧。丈夫林景欢看到这样的场景,干脆买了一台电视装在店里,方便孩子们观看。

就这样,小小的鞋店里常常挤满看电视的小朋友。直到2024年11月,鞋店因经营不善宣布倒闭。

得知了他们的故事,网友纷纷劝说他们转行做小吃店。就这样,在“网络军师”的指导下,肥娟小吃店开起来了。

一晃半个月过去,肥娟小吃店的热度不减反升。每天还没开门,便有市民游客到门外排队。流量给两个第一次创业做餐饮的年轻人带来了红利,也带来了烦恼。

他们笑着面对这些,用邱智娟招牌式的“嘿嘿”傻笑。“流量就像一阵风,风过了,我们还是两个普通人。”他们说。

图片
邱智娟和林景欢

从一部电视开始的故事

邱智娟和林景欢常常说,他们其实就是普通人。这两名土生土长的遂溪人,此前的人生经历确实和其他许多这个小镇上的青年并无不同。两人是一间普通初中的同学,初三分到了一个班,之后渐渐走到一起。

念完初中之后,两人又读了一年技校,在十七八岁的年纪就进入社会务工,后来携手走入婚姻殿堂。邱智娟在镇上做鞋店销售员,一路做到店长,熬倒过几家鞋店。2023年1月,她在县城东山路开了一家自己的童鞋店,恰好毗邻遂溪县第三小学。林景欢则辗转做过很多工作,他送过外卖,修过电脑复印机,安装过消防水管,邱智娟开鞋店的时候,他正在做搬货工。夫妻俩偶尔会互相帮衬对方的工作,日子就这样平淡地度过。

邱智娟店里的收银台上装了一部电脑,有空的时候,她就在电脑上看电视剧。渐渐地,电脑屏幕吸引了一些放学进店闲逛的小学生。

一天林景欢下班回家,看到这么多小朋友挤在收银台后“看电视”,便和邱智娟商量,干脆在店里装一台电视,让小朋友们尽情地看。说干就干,他们淘了一个500元的二手电视,寒假后装到店里的内墙上。“我们买这个电视还被坑了,背光有问题,边边黑黑的。”林景欢笑道。

但就是这台有点瑕疵的电视机,为童鞋店带来了很多人气。每天中午和傍晚放学,小学生们都“冲刺”进店,争抢店里的小板凳,围坐着一起看电视,直到家长来接人。

图片
孩子们在鞋店内看电视(视频截图)

久而久之,邱智娟和小学生们处成了朋友。遇到下雨天,孩子们涌入店内边看电视边躲雨;家长来接晚了,孩子们会找老板借手机打电话;还有家长在校门口没接到人,就会到鞋店里来找小孩。

但“人气”似乎没有带来相应的“财气”。两人曾经发视频解答过店内的营收水平,“刚刚够房租,连阿娟以前的工资(4000元)都没赚到。”

林景欢也有想过,要不要拆掉电视,因为店里每天“人头济济”,多少会影响顾客的购物体验。但两人想到孩子们看电视时的笑脸,还是决定维持原状。

“全网最听劝店主”

转机发生在2024年5月。邱智娟随手在社交平台上传了一段监控视频——中午时分,她睡晚了没准时开门,孩子们放学后看到卷帘门紧闭,便集体敲门催她。门一打开,穿着校服的孩子们便“滑铲”进店,涌到电视机前。

事实上,开店以来,邱智娟常常在社交平台上传店内的日常视频,但点赞寥寥,均来自亲友或熟客。这段无意上传的视频却受到了许多网友关注,她和丈夫都很意外。

在这条最早走红的视频下,就有网友建议他们将鞋店改为小吃店。但两人一直没想过转行,“其实鞋店一直在亏钱,失败过一次,就感觉我们不太适合做生意吧。”林景欢说。

两人短暂地做过“通过网络爆火”的发财梦,虽然这样的幻想很快破灭了。林景欢告诉记者,两人尝试过直播带货,但做得并不开心,直播收入也很惨淡。最终他们决定,听从网友们的意见,关掉鞋店,改做小吃店。

2024年11月底,夫妻两人发视频宣布鞋店倒闭。12月中旬,童鞋店完成清货,开始购置设备装修小吃店。

因为手头紧,洗菜台、不锈钢操作桌等设备都是林景欢亲手组装而成。除了安装了前台与后厨的隔窗,店面总体未做太大改造。店里最“豪华”的,可能是海信为他们送来的超大尺寸电视。

除了装修店面,小两口还要琢磨小吃店卖点啥——林景欢自曝,他俩都厨艺不精,没办法做太精细的小吃。因此他们的菜单基本都是快手餐点:火鸡面、炸薯条、炸鸡柳、淀粉肠、小笼包,价格也非常亲民,都是1元一份、2元一根。

图片
小吃店内的价目表

两人介绍,餐品的价格是根据小学生朋友的建议定的。“我们原本想给火鸡面加点肉、放点菜,卖多两块钱,但孩子们都说,其实他们只想尝一口就回家,就用一次性杯夹一筷子,卖一块钱就好。我们觉得说得很对呀,就采纳了这个建议。”他们说。

两人第一次做餐饮,什么都要摸着石头过河,餐品咸了加糖,淡了加盐,一遍遍地试配方;有了新进展,便会开直播向网友汇报。作为“精神股东”,网友们也承担起“军师”的职责,为他们苦口婆心地提出建议。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两口子认真地听取着网友们的每一条意见。不少人称他们是“全网最听劝的店主”。

“因为大家肯定比我们聪明嘛。”林景欢笑道,“网友们都说这个事情应该大概这样去做,我们肯定会听。”

流量AB面

2024年12月26日,在“网络军师”们的支持下,邱智娟和林景欢的夫妻小吃店终于开业,取名“肥娟小吃”。这个名字来源于林景欢对邱智娟的爱称,因朗朗上口,被邱智娟采用为自己的官方绰号。每晚准时发布的视频中,邱智娟都会带着她标志性的灿烂笑容,说出那句不变的打招呼语:“大家好,我是肥娟。”

开店第一天,店内营业额就突破600元,第二天营业额超1100元。时间来到2025年1月10日,店内生意热度未减。林景欢介绍,近来只要正常营业,每天营业额可以达到2000元。

开店之前,邱林夫妇一度担心小吃卖不出去,完全想不到正式开张之后,爆火的人气会成为他们甜蜜的苦恼。每天早晨8点,两人就要起床,换工作服和配菜,一小时后开门。他们的分工非常明确,林景欢负责在后厨拌面、炸东西,邱智娟负责在前台包装、售卖。

图片
邱智娟在招待客人

一忙起来,就没有尽头。人们源源不绝来到小吃店排队。邱林夫妇休息的时间只有下午两点半后歇业的1小时,搞搞卫生、吃个饭,又要开门。营业到7点关门,9点才能结束工作。

肥娟小吃店的人气来自一直支持邱林夫妇生意的小朋友们,在鞋店决定转行时,他们就说到时带着零花钱来帮衬,如今纷纷兑现了承诺;来自此前曾将孩子“托管”在童鞋店的家长们,他们会帮还没放学的孩子们排队买小吃;来自被邱林夫妇善意感动的网友;来自在网上刷到视频到店打卡的本地市民。

但偶尔,这些“人气”也来自蜂拥而至直播的网红主播,围在店门口派发自家商品的商家,送来很多商品“围堵”门口的品牌方。

为更好地维持秩序,遂溪有关部门为肥娟小吃店提供了“场外援助”。“该店走红后,我们各部门齐心协力,加强道路清洁力度、对周边道路进行修缮,以及安排志愿者维护秩序等,希望能给前来打卡的市民游客更好的体验。”遂溪县文旅局工作人员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

图片
环卫工人在肥娟小吃门口打扫卫生

而在流量进一步失控之前,邱林夫妇按下了暂停键。1月10日,他们贴出告示,宣布周末休店两天去“鬼混”,周一重新营业。

提前下班的这天下午,邱林夫妇虽然一脸倦容,仍然带着微笑回应记者的采访。谈到流量给小店带来的影响,林景欢说:“流量就像一阵风,我们用平常心看待,没有也不会觉得怎么样。我们觉得自己不适合带货,目前也没有任何商业合作。我们就想守着自己的小店,做好自己的事情。”

说到小吃店未来的发展,两人的计划是先开一年看看,因为“健康证的有效期是一年,办这个证每人花了120块呢。”说着,两个年轻人对视大笑。

重新开张的前一天,邱林夫妇来到当地福利院,捐出了所有品牌方自发送到店门口的货品。

小吃店门口干净了。

“普通的人”

“肥娟两夫妻是怎样的人?”

1月13日,肥娟小吃店比往常稍晚开门,但上午10点,店门前也已聚集了五六名市民排队。

其中一位背着孩子的大姐是住在附近的街坊。她不认识邱林二人,但常常在社交平台刷到他们的视频,这天特意来打卡,准备买几份火鸡面和薯条回家跟家里人分享。“他俩现在是遂溪的名人。”提到童鞋店转型成小吃店的故事,她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中午11时许,三小的放学铃敲响,许多小朋友甫一离开校门,便拔腿冲到肥娟小吃店,或坐到店内看电视,或排队买一盒火鸡面。

图片
孩子们涌入肥娟小吃

其中一名戴着眼镜的六年级男生去年开始就常常到鞋店看电视,鞋店变成小吃店后,他也常常帮衬。“他们很善良。对我们挺好的,就像朋友一样。”他说,等升上初中之后,有机会还会回来光顾他们的生意。

过了12点,镇上的中学放学了。几名初中生骑车从2公里外赶到小吃店排队买小吃。其中一个戴着耳环的大眼睛女孩刚刚升上初一,她曾在童鞋店借老板的手机给家人打过电话,因此小吃店开张后,她特意带朋友一起回来打卡。“他们现在是大网红了!”说这句话时,她带着一丝与有荣焉的骄傲。

“肥娟小吃店夫妇二人,以他们的真诚、善良、充满爱心的举动,赢得了广大网友的喜爱,也生动诠释了遂溪人民的美好品质,已然成为了遂溪一道温馨的风景线。”13日下午3时许,遂溪县文旅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他们选择邱林夫妇成为遂溪文旅推荐官的原因。

图片
来打卡的本地市民买了满满一大袋小吃

有网友说邱林夫妇是傻人,免费给孩子们看电视,守着鞋店亏本两年才转行;也有网友说他们是真正的聪明人,懂得“爱出者爱返”的道理,厚积薄发,接住了这波流量。

而林景欢说,“没这么肉麻”。“我们只是做了件小事,孩子们找我们要个凳子,刚好我们有,就给他们坐,要看电视,就看。就这么简单。”林景欢和邱智娟对记者表示,“网友们关注到我们,我觉得是运气好,很谢谢他们。”

“我们就是两个普通的人。一个无情炸薯条,一个无情夹薯条,每天乐呵呵傻笑。”说完,两人都笑了。

(除标注外,图片均为极目新闻记者拍摄)

极目新闻记者 杨锦英

责任编辑:陈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