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疾控科普03丨环境与科学消毒系列科普之——消毒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华龙网

重庆疾控科普03丨环境与科学消毒系列科普之——消毒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2025-01-13 14:06:06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消毒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过程。生活中消毒无处不在。比如平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煮沸,就是通过高温杀灭病原菌从而达到消毒的效果;还有酒精消毒,通常75%的酒精浓度消毒效果最佳,酒精消毒的原理是通过使细菌蛋白质变性、破坏细菌的细胞膜以及抑制细菌酶的活性,从而达到杀灭细菌、消毒的作用。此外还有紫外线消毒,紫外线能把细菌的“生命密码”(DNA)打乱,抑制它们的繁殖,我们平时晒被子、紫外灯照射等就是用了紫外线消毒......消毒就是这样通过各种各样方法消灭病原微生物从而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VCG41N1298949292

消毒的目的

简单来说,消毒就是为了守护我们的健康与安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它们有的对人体无害,但有的却可能致病。消毒就像是一场无声的战役,我们的目标便是那些常见的致病微生物。简单来说,消毒的目的主要包括:

1 预防疾病传播

通过消毒,我们可以有效减少或杀灭环境中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从而降低人们感染疾病的风险。

2 保护弱势群体

老人、小孩以及免疫力差的人群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害,消毒可以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生活环境。

3维护公共卫生

在公共场所,特别是医疗机构等地方,消毒更是至关重要。有效的消毒可以减少病原体在这些场所内传播,保护公众的健康。

4提升生活质量

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不仅让人心情愉悦,还能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消毒,就是让我们离这样的环境更近一步。

所以,消毒不仅仅是为了消灭那些看不见的敌人,更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和健康。

消毒的注意事项

科学消毒可以预防疾病,但如果消毒不当也可能对我们人体健康或者环境带来伤害,因此科学消毒需要遵循以下注意事项:

1及时消毒,有针对性

针对传染病的特点、发现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在隔离的基础上,应立即对其住所、活动场所及可能污染的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尽可能减少病原体的扩散。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消毒方式,有针对性的消毒。

2定位准确

在自然界存活时间较长,且传播途径仍不十分清楚的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传染病,除应重点对主要传播媒介和途径进行消毒外,还应对可能的传播媒介和途径进行消毒处理。例如,早期新冠首先应按呼吸道传染病对空气、口鼻分泌物及其污染的场所进行消毒外,还应对污水、粪便及其污染物、污染场所等进行消毒。

3消毒产品正确选用,确保消毒效果

消毒产品要在有效期内使用。在进行消毒工作时,使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药械,并按照批准使用的范围和方法进行使用,正确选用消毒产品也是关键。

首先,了解不同场景需求,居家环境日常清洁,酒精是常用选择,它能快速灭活常见病菌,适合擦拭小面积物品如手机、遥控器,浓度75%为宜,过高或过低都影响消毒效果,购买时看准酒精含量标识。

对于大面积如地板、桌面消毒,含氯消毒剂更实用,如84消毒液,注意使用前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稀释;因其腐蚀性强,绝不能用于丝绸、皮革等娇贵材质。

在有小孩、宠物的家庭,要避开刺激性强、有毒性残留的消毒品,可选择相对温和的季铵盐类消毒剂,既能满足消毒需求,又保障家人安全。

在医疗场所,专业医用消毒设备和高标准消毒剂则依据具体医疗程序严格选用,确保对医疗器械彻底消毒且无副作用。

总之,依场景、材质、人群精准选消毒产品,才能安全高效达成消毒目的。

4科学消毒,防止过度

科学消毒是保障健康与环境安全的重要举措,然而防止过度消毒同样不可忽视。消毒剂一般具有刺激性,可能会造成呼吸道和皮肤损伤。消毒过程应尽可能减少对人体的伤害、对物品的破坏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在居家场景下,并非所有物品都需要频繁高强度消毒。像室内空气,每日开窗通风2 - 3次,每次20-30分钟,就能有效置换新鲜空气、降低病菌浓度,若非特殊情况,如家中有传染病人,一般无需长时间使用空气消毒剂。

对于日常衣物,正常清洗并在阳光下晾晒即可实现杀菌,不必每次都用消毒剂浸泡,以免损伤衣物纤维、破坏皮肤微生态。

在公共场所,如商场、学校走廊等人员流动大但接触相对短暂的区域,保持日常清洁,定期用清水擦拭地面、扶手,适度增加消毒频次即可,没必要反复喷洒高浓度消毒剂,避免造成化学残留。

消毒虽小,意义重大。有效消毒可以预防疾病的传播,阻止传染病的流行,守护公众健康;遵循科学的消毒原则和方法,合理使用消毒剂,让我们大家携手,为自己、为大家共同缔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图/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薛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