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治愈了吧!”刚进万盛万东镇六井村的也简私屋,一名游客忍不住掏出手机拍了起来。屋顶上的多肉植物挤挤挨挨,像一群胖嘟嘟的小精灵在晒太阳;院坝里,烤肉的香气伴着冬日的暖阳弥散开来,游客们的欢笑声此起彼伏……原本无人问津的农家小院,如今成了年轻人争相打卡的“网红地”,每到周末,总是人气满满。
如此“网红小院”在万盛越来越多了:板辽村的湖畔小院,游客们倚着观景平台品茶谈天;在更古村的苗族院坝,热闹的苗家盛宴与悠扬的芦笙声相映成趣。每一个小院,都是乡村生活的缩影,也是游客寻找诗意与故事的归处。
谁能想到,这些散落在山水之间的小院,背后藏着一场轰轰烈烈的乡村“大改造”。在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下,“创意改造者”们瞄准乡村的老房老舍、田间地头,用巧思为这些庭院注入新生命,让“小院+”正成为文旅经济的新宠,也让沉寂的乡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小院+”旅游刷屏朋友圈
一座座普通的农家小院,如今成了乡村旅游的“聚光灯”。炭火升腾,游客围炉煮茶、笑语欢声;小院深处,孩子们学着捏陶罐、编竹篮,稚嫩的笑声飘出院墙;透过玻璃窗的网红民宿,满山绿意扑面而来。
什么是“小院+”?从乡村庭院到文旅新宠,它是一场关于“乡土生活”的精彩改造:既可以是村民在自家庭院中种植、养殖、休闲的日常经济模式,也可以是庭院与乡村文化、自然风光的有机结合。它将乡村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变成了游客眼中最美的“诗与远方”。
2023年,“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于是,这些“方寸之地”的小院,变成了城市游客最爱的“诗与远方”。依托美丽乡村建设的丰厚基础,万盛不少普通的农家小院通过改造升级,与文旅项目相结合,把“庭院”变为“景点”,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在南桐镇王家坝村,村民王小珊的小院,总能让人找到“乡村的乐趣”。陶艺体验区里,几个孩子围着湿润的陶泥,捏着“歪歪扭扭”的小罐子,乐得咯咯直笑;院子一角,游客们正专心编织竹篮,一边忙活一边感叹:“原来这些看着简单的东西,做起来可真费劲!”王小珊笑着说:“其实大家喜欢的,不是豪华,而是这种简单又好玩的田园体验。”
而在黑山镇北门村,“柳杉间”民宿则多了一份“故事感”。推开院门,几十年的老柳杉安静伫立,仿佛守护着昔日的校园时光。走进民宿,老教室的黑板、课桌被一一保留,阳光透过玻璃房洒在木地板上,复古与现代融合得恰到好处。“住在这里,像是回到童年的校园,又能感受山野的清新。”一名游客感慨道,“这不仅是一场度假,更像是一场记忆的追寻。”
在万盛,小院成了市民游客寻找乡村诗意的去处,也成了乡村经济发展的“金钥匙”。当然,“小院+”旅游的流行,离不开万盛独特的地理和政策优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让万盛的乡村成为了城市居民的天然度假胜地,而政府推动的美丽乡村建设则为这些小院的改造升级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更重要的是,村民的观念也在悄然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住得好,而是希望靠庭院能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美丽乡村为“小院经济”添底气
依山傍水、绿意盎然的黑山镇,如一幅立体的山水画镶嵌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这里的美,不仅在苍翠山峦与潺潺溪流间,更在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的点滴成效中:庭院整洁、道路平坦、灯光点点,为“小院经济”注入了生机与底气。
去年10月,重庆市2024年“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项目名单出炉,黑山镇南门村成功入选。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南门村正在加速推进“林云稻村——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建设。“政府帮我们把房子的外观都修好了,我打算把院子再装修一下,弄成一个供游客休闲聚会的小庭院。”村民向中南一边指着院坝一边笑着说,“现在的‘小院经济’真的很火,我们也得赶赶这趟潮流。”
这些小院的崛起,背后有一条清晰的脉络:乡村旅游的兴起为“小院+”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源,而乡村旅游的热度,又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扎实推进。从环境的全面提升到公共设施的完善,再到村民观念的逐步转变,美丽乡村建设为“小院+”的发展铺就了一条宽广而坚实的道路。
近年来,万盛以“净化、硬化、亮化、美化、绿化”五大工程为抓手,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据统计,万盛已累计打造1240户美丽庭院,建成5个示范村庄和23个绿色村庄。焕然一新的乡村面貌,为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小院+”的发展铺就了一条宽广而坚实的道路。
几年前的板辽村,除了板辽湖景区里的院落比较精致,其他的农家小院多是斑驳陈旧,游客即使路过,也很少驻足。然而,自“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项目落地后,板辽村再次脱胎换骨:房屋的墙面被粉刷一新,青石砖铺满了院坝,新修了环湖步道和观景平台。村民蓝代炳笑着说:“以前,院子只是我们自家用,哪想到会成了游客的打卡点?现在,大家都愿意留下来住一晚,小院也成了我们的一份生意。”
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让村民重新认识了自家院落的价值。过去,院子不过是堆柴火、放农具的地方,尘土飞扬,杂草丛生。而现在,院子成了村民们精心打理的“门面”,一草一木都透露着用心与讲究。六井村的梁梅便把原本杂乱的院子改造成了一处温馨的手工农庄。每到周末,小院里便热闹起来——孩子们围着泥台捏陶罐,游客们采摘果蔬、学习竹编,笑声洒满整个院坝。“现在的院子,不只是我们住的地方,也是游客玩的地方,甚至成了我们的收入来源。”梁梅笑着说道。
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远不止院落的变化。过去泥泞的村道,如今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夜晚的村庄告别了一片漆黑,庭院灯与路灯交相辉映,温暖又亮堂。“现在的村子更像个大公园,游客来了连孩子都舍不得走。”金桥镇青山村村民杨代叔笑着说。他家的院子因为干净敞亮,已经成了游客垂钓烧烤的热门选择。可以说,美丽乡村正让万盛的小院串起乡村生活的诗意与繁华,也为乡村振兴的未来带来了更多可能。
万盛“小院+”的更多可能
隆冬时节,一座秀美的古村——青年镇更古村静静矗立在青山的怀抱中,焕发着人间烟火的生机。
更古村是万盛最古老的苗族聚集地,保留着红苗文化的独特韵味。古老的民居、雕花窗和牛角屋顶散发出厚重的历史气息,而从芦笙间飘出的悠扬乐声,又为这座小村增添了几分灵动。“太美了,像画一样。”来自重庆主城的游客李澜依感慨道。她走进村中的非遗手工坊,跟着“老师傅”学起了蜡染制作。染料在布上晕开蓝白的花纹,晾晒在阳光下,透着浓浓的乡愁。
如果说更古村让游客在浓厚的红苗文化中找到了乡愁的记忆,那么六井村的也简私屋,则是一场关于自然与疗愈的“慢生活体验”。院主忙前忙后,笑着说:“现在的城里人喜欢乡村的这种慢生活,我们的院子就是给他们一个放松的地方。”她回忆起当初改造院子的经历:“抖音火了之后,很多年轻人周末都会来,坐着聊聊天、喝杯茶,院子真成了我们的‘网红小天地’。”
但仅靠场景和美食,可能还不足以让游客对一个小院“一见钟情、再来回访”。如何让游客与院子产生更深的情感链接,增强回访意愿?推陈出新的户外生活玩法正在成为“小院+”旅游的新亮点。
在王家坝村的竖井农庄里,除了主打炭火烧烤,还时常举办小型的亲子活动和主题聚会。“有一次我们做了一个户外茶话会,家长们在庭院聊天喝茶,小朋友们就在院坝里做手工,整个院子都热闹得不得了!”农庄主人王小珊提到,活动让游客之间产生了互动,也让小院成为了一种特别的情感空间。
“小院+”的潜力远不止于眼前的热闹。事实上,庭院经济以其小而灵活的优势,涵盖了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手工制作和休闲旅游等多种形式,甚至可以实现产加销一条龙服务。农户们依托自家院子,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经营内容,让小院具备了满足定制化、个性化需求的潜力。而像也简私屋、竖井农庄这样的“餐饮+小院”,更是餐饮户外化的一大代表。烧烤、围炉煮茶、下午茶……多样的餐饮元素,为小院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暮色四合,芦笙的乐声从更古村深巷飘出;六井村的也简私屋,炭火微明,笑声回荡院墙间。一座座小院,为游客打开了一扇通往乡村的诗意之窗,也为万盛的文化旅游点亮了一盏温暖的希望之灯。
(记者 叶露)
参与评论积分 龙珠商城兑好礼
打开第1眼TV-华龙网查看全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