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煤都”蝶变“绿城”
2025-01-03 10:42:48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通讯员 叶露)车间里,智能机器人挥舞机械臂,精准检测玻璃中的微小瑕疵,改革赋能产业升级,激发出源源不断的新动能;青山湖畔,波光粼粼,绿树环绕,改革推动生态修复,绘就了绿水青山的新画卷;医院内,检查结果互认共享,改革聚焦民生福祉,让百姓在便捷高效的服务中感受到贴心的温暖……
从产业升级到生态改善,从民生服务到城市振兴,万盛始终以改革为引擎,以系统性创新为路径,推动资源型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用生动实践交出了产业、生态、民生全面跃升的万盛答卷。
资源枯竭向“绿”转型
曾经的万盛,因煤而兴。46家煤矿昼夜不停,机器轰鸣、运煤车川流不息,这片土地一度被誉为“煤都”。
“那时候,每家每户都有亲戚在矿上干活,煤矿是咱们全家的‘饭碗’!”年过六旬的老矿工李德富回忆。然而,后来,这个“饭碗”却渐渐捧不住了。
资源枯竭带来的冲击是沉重的:矿区渐渐荒废,采煤沉陷区问题频发,就业机会急剧减少,经济发展举步维艰。2009年,万盛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所有人都意识到,这座城市必须寻找一条新路。
“煤炭没了,我们靠什么发展?”这是万盛人共同面对的难题。经济体量小、产业单一,生态环境问题堆积,民生保障不足……一系列深层次矛盾让转型的道路更加艰难。但正如李德富所说:“咱万盛人吃得了苦,这条路,不管多难也得走下去。”
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级协调推动下,万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46家煤矿,启动了一场从经济到生态、从民生到社会全方位的改革探索。为了破解资源型城市的种种深层次问题,万盛以改革为抓手,既着眼于产业升级,也注重生态修复,更关切民生福祉。
“三重突破”赢得新生
在关停煤矿、填平沉陷区的土地上,智能产业园拔地而起;昔日矿山披上绿色的外衣,乡村道路两旁的农田,焕发出丰收的希望……通过改革的杠杆,万盛让“资源枯竭”的伤痕变成了“绿色发展的底色”,从经济、生态到民生,全面展开了一场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
——驱动产业转型,实现“单一”向“多元”的跨越
在万盛智能产业园,一排排现代化厂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厂房内,智能化流水线高速运转,机器人挥动机械臂,精准完成复杂操作。这里聚集了惠伦晶体、冠宇电池等行业龙头企业,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为万盛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改革的号角吹响后,万盛果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聚焦新能源(储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循环经济“三大特色园区”的建设,延伸链条发展煤电、煤化工等接续产业,多元支撑发展玻璃、镁合金等替代产业,逐步构建起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彻底摆脱了“黑色经济”的依赖。
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中,万盛精准招商,吸引了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入驻,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如今,数字经济也成为万盛转型的新引擎。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建设,让更多传统企业焕发出新生机,制造业的“智”量进一步提升。
——推进生态转型,实现“黑色”向“绿色”的蜕变
曾经“满目疮痍”的采煤沉陷区,如今一片绿意盎然。
万盛将生态修复作为转型的重要抓手,探索“边治理、边保护、边利用”的模式,既修复了沉陷区生态,也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替代产业布局,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生态的改善重塑了城乡环境,更为万盛的旅游产业注入了新活力。依托黑山谷、奥陶纪等核心景区,万盛深入推进“旅游三次创业”,探索“旅游+生态”“旅游+体育”等融合发展模式,生态“颜值”正在转化为经济“价值”。
——聚焦民生转型,实现“短板”向“普惠”的转变
万盛的改革不仅写在产业园区和生态绿地,也深深镌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
为解决群众的安居难题,万盛率先探索出“政府支持一点、企业负担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共建共享模式,通过“三区”改造,将采煤沉陷区、工矿棚户区和城市棚户区同步规划、统一部署、分步实施。如今,8万困难群众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曾经杂草丛生、墙体开裂的棚户区已变成设施齐全、环境整洁的宜居社区。
在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万盛还将“民生优先”落在财政支出的每一笔账上。无论财政再紧张,每年超过60%的资金都被优先投入民生领域。从教育到社保,从医疗卫生到公共服务,一项项“重点民生实事”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城乡居民的生活。
城乡融合发展方面,万盛充分发挥“小县大城、强镇带村、强村富民”的改革优势,探索产城一体、景城一体、城乡一体推进体制机制,推进城乡建设、发展、治理一体化,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提升行动,创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补齐城乡建设、社会民生和公共服务短板,让城乡的边界逐渐模糊。
改革淬炼丰硕成果
经过改革的淬炼,万盛以丰硕成果书写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新篇章。
近年来,万盛转型发展成效在全国以煤为主的资源枯竭城市中位列前茅,先后5次在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经验交流会上分享经验,2次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中获“优秀”档次,2023年度位列全国第3、创历史最佳。2024年,万盛连续3个季度GDP增速居全市前列,在二季度全市区县委书记和部门一把手例会上以全面绿色转型发展为主题作现场交流发言。
在产业领域,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新能源及新型储能、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双双突破120亿元大关,制造业税收增长5倍,增速位居全市第一。1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内,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速布局。以浮法玻璃为例,智能化检测系统精确筛选产品瑕疵,西南地区70%的汽车玻璃产自万盛。博奥镁铝、昱华新材料等企业屡获国际科技奖项,现代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正在显现,万盛正逐步成为科技创新的热土。
改革的成效还深刻改变了城乡面貌。万盛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资源型城市旅游转型发展试点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等。建成绿色矿山10个,累计治理煤矸石1122万吨,实现综合收入超15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7.3平方公里,造林育林24.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58.2%;城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5年居主城都市区前三、连续3年居主城都市区第一。
而改革最大的红利,则体现在百姓生活中。“三区”改造累计筹资53.45亿元、改造260万平方米,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约1800套,妥善安置涉煤职工近1万人;近5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41.8%、55.6%;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5平方米、连续6年位居全市第1;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不断优化,“医检互认”“全域集团化办学”等改革让百姓看病少跑腿、孩子上学资源更均衡。如今,城市“10分钟健身圈”、农村“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城里人同等的生活便利。
从空气的清新度到村民的幸福感,从城市的现代化到乡村的宜居化,万盛正以全新的面貌和坚定的脚步,开辟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的崭新天地。
责任编辑: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