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工力量” 共建“新回龙”——专访丰都县双龙镇回龙场村驻村第一书记张震
2025-01-09 19:19:33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导读:认识他是在2024年11月29日“百村百赞·和美乡村”书记研讨会上。戴着一副黑色半框眼镜,拿起话筒侃侃而谈,既沉稳、又自信。他向与会人员分享了回龙场村率先与四川省眉山市乡村“结对子”互助发展的经验。
怀抱着对乡村满腔的热情,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责任与担当,2023年6月,他毅然来到基层,开启了丰都县双龙镇回龙场村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
今天,“百村百赞”活动组委会秘书处采访到了丰都县双龙镇回龙场村驻村第一书记张震。

百村百赞:书记您好,请您先做个自我介绍吧。
张震:我叫张震,来自重庆市总工会。2023年6月初,我到丰都县双龙镇回龙场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我从小生长在农村,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去年,看到单位关于乡村振兴驻村书记报名的通知,出于对乡村发展的热情,同时也希望通过实践探索工会组织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工会的一份力量,就坚定地做出了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一决定。来村之初,我的心情十分忐忑,对于如何搞好农村工作确实心里没底。之后,随着和村民的深入交流,彼此间的感情日益融洽,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了解了乡村发展面临的重重困难,深切体会到了第一书记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在一年半的驻村工作中,我从急难愁盼的事干起,找准致富法子、蹚出发展路子,团结村两委干部,与村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时代答卷”。

百村百赞:请谈谈您一年半以来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感受。
张震:知不足方能奋进,行不止可塑品德。回顾驻村以来的点点滴滴,一次次走访、一件件实事、一个个笑容,有艰辛的付出、亦有欣慰的成绩、更有收获的喜悦。见证着基层生活的“酸甜苦辣”,促使我从一名工会干部蜕变成为沾满“泥土味”的驻村干部,更让我真正理解了“向下扎根”与“向上成长”的深刻意义。在此过程中,我也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特别是结合“党工共建”进行了探索。党管农村工作既是优良传统,也是最大的政治优势,必须贯彻到“三农”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们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不断提升工会组织引领力、吸引力、凝聚力。建设积分兑换超市、儿童梦想学堂、农民工之家、“渝事好商量”议事堂、“开放式”党群服务中心;硬化拓宽公路、整修山坪塘、铺设村自来水管路、修建规范化村活动室等工作扎实而富有成效。入户走访中,一位脱贫户拉着我的手跟我讲村里的变化:“土瓦房变成安居房,撂荒地变成经济地,烂泥路变成水泥路,共产党好啊,工作队好啊……”农村群众如此真挚的情感,让我很感动,也更加坚定了立足岗位职责尽力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决心。

百村百赞:驻村一年半的时间,您一定有些难忘的工作历程吧?
张震:转眼间,驻村已一年多,我经历了许多迷茫,碰到了各种困难,吞下了一些委屈,修正了自己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在点点滴滴的工作中收获了群众的认可,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我们充分发挥工会优势,当好务工群众的“娘家人”,把工会的关怀下沉到基层一线。全村农民工入会445人,依托镇党群办、社保所、司法所等力量,组建农民工服务工作组,开展就业促进、法律维权、政策代办等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服务;我们成立了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召集志愿者教师3人,38名学生入会,邀请西南大学、重医、重邮、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等志愿服务团队到村开展留守儿童暑期公益活动;我们成立了留守老人关爱互助组织,建设老年幸福食堂,全村351名留守老人加入老年关爱互助组织,开展共度佳节、互助服务等活动,为老人提供定期探视、困难慰问、物资代购等服务。一个个质朴的笑容,一声声真诚的问候,让我的内心多了一份感动和笃定,也让这份平凡的驻村工作变得熠熠生辉。

百村百赞:您觉得制约本村发展的因素是什么?还需要迫切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哪方面支持?
张震:虽然我们积极做了一些工作,但仍然还有不少难题需要攻克。比如,村里留守儿童较多,我们希望借助各方力量开展多层次的关心关爱活动,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更多用力,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慰藉;在陪伴成长方面,可以利用节假日或空闲时间,走进乡村,陪伴他们阅读、游戏,让他们的童年不再孤单,向他们捐赠书籍、学习用品等,点亮他们求知的灯塔;在心理健康方面,应该加强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组织专业心理辅导,教会他们如何表达情感,处理孤独与挫败。目前,民政部联合教育部等10部门制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也为我们做好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工作指明了方向。

百村百赞:请您谈谈对于发展乡村产业的思考。
张震: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是乡村振兴的内源性动力。建设和美乡村,并不是单纯追求田园风光之美,而是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一步发展生产,保证农民持续增收。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农民为主体、政府指导和社会参与的联动机制,鼓励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选择最适合本地发展的优势和特色产业。
我们到村以后,首先对村情深入分析,明晰了“三优三劣”的现状,对此提出“1251”工作思路。双龙镇作为全县榨菜重要基地,我们累计向单位申请帮扶资金221万元,在村建设榨菜初加工车间等,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质量。项目建成后,不仅拓宽群众“就业路”,还能实现“家门口就业”。此外,我们还鼓励支持发展新农人15人,实现村社900亩撂荒地流转,用于种植经济作物。成立中药材专业种植合作社,积极发展中药材石菖蒲种植,全村71户种植面积30余亩,实现户均增收3万余元/亩。全力支持和服务本村企业丰都腊福食品有限公司壮大发展,带动周边村镇养殖户100余户、种植户200余户共同致富。

百村百赞:您认为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做哪些事情?
张震:文明乡风是维系乡愁的重要纽带,是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我认为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把文化建设充实到乡村振兴之中,深层次挖掘村庄文化元素,提升村庄的文化内涵。一年多来,我秉承当好心系百姓的“贴心人”的理念,聚焦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走心、暖心、细心做好各项工作。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政策理论宣讲、文化服务、健康监测、法律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60余场次,服务群众2200余人次;收集农耕老物件20余件,建设“乡愁记忆馆”;推选2名农民工子女进京参加2023年北京“感恩祖国 拥抱未来”全国总工会夏令营活动。按照“一院两会三事分流”工作思路,聚力打造和美院落“发展共同体”“互助共同体”“文明共同体”,迭代升级群众事务自我管理、纠纷矛盾自我调解、文体活动自我组织“三共三自”基层治理模式。建成和美院落16个(其中示范点3个)、微公园1个、渝工林1个;定期召开和美院落会议,商议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治理等重大事务,开展志愿服务20余次,解决困难、化解矛盾75件。通过一系列“硬件”的打造、“软件”的提升,科学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其中乡村治理,村民们对村庄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强了。

百村百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近期颁布,请谈谈您对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认识。
张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农村的实际,我认为要盘活、管好村级集体经济“三资”。首先,要从资金、资产、资源及经济合同上入手,在完善“三资”管理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对村级集体经济“三资”进行全面的摸底排查。其次,要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扶持发展资金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扩大覆盖面,积极开展“信用村”的创建,协调银行对那些信用良好的村集体提供无抵押的低息或无息贷款,解决村集体发展经济的资金需求。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分散变集中、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新路径,以大整合的理念归集资产,以市场化办法盘活资产。

百村百赞:请谈谈您对于“百村百赞”活动的看法。
张震:“百村百赞”活动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巴渝和美乡村,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探索。我们希望借助“百村百赞”的平台优势和宣传力量,充分展现回龙场村近年来积极打造“党建铸魂、和美乡村,产业固本、富裕乡村,生态添彩、美丽乡村,共治赋能、文明乡村,工会聚力、幸福乡村”的生动实践,同时希望能为村庄的发展和振兴吸引更多优质的资源,不断提升回龙场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延展阅读】

回龙场村位于丰都县双龙镇长江北岸,距离场镇4公里、距离县城78公里,海拔在200-800米之间,幅员面积7.9平方公里,有耕地5190.7亩,林地3000亩。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共703户,2269人,设党支部1个,党小组3个,有党员65名。该村历史悠久、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双龙镇招商引资产业发展重点村。
近年来,在村支部的带领下,回龙场村紧扣“二十字”方针,围绕“五大振兴”,持续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先后荣获丰都县十大乡村振兴案例、重庆市100个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创新案例等荣誉,驻村工作队荣获2024年全市“驻村第一书记晒咱村”短视频活动优秀奖。
责任编辑:徐云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