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文献国际合作开发的基本模式研究③:项目合作模式、捐赠托管模式与文献交换模式

第1眼TV-华龙网

2025-01-09 07:05
听新闻

作者:唐伯友 张天强

摘要:抗战文献的国际交流合作,是我国抗战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趋势。为实现抗战文献国际合作工作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可操作性,有必要探索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在总结我国图书馆界前期相关工作实践和相关案例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六种基本合作模式,并逐一分析其特点,试图为我国抗战文献资源建设提供有益探索和借鉴。

关键词:抗战文献  国际合作、编目、购买、交换、捐赠托管

4 项目合作模式

项目合作模式,是以具体专题项目研究为纽带,实现典藏机构间文献交流合作的形式。此类合作模式,最大优势是合作目的针对性强,即围绕某类专题文献的征集、利用和研究等工作展开合作。毋庸讳言,此种模式的最大缺陷是合作对象主体面非常狭窄,合作周期长,成效不易凸显。在项目合作方面,重庆图书馆、“抗战文献中心”做了两次比较成功的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其中,2012年12月重庆“抗战文献中心”(以下简称CCLD)、西南大学“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CRC)与牛津大学中日战争研究中心、英国国家档案馆签署协议,就“西方战时重庆研究”项目展开合作,此项目旨在搜集、整理和研究英国国家档案馆典藏的战时英国驻华使(领)馆档案。该项目于2013年1月启动,由CCLD和CRC联合资助牛津大学中日战争研究中心6,000英镑经费,以便其开展项目研究。同时牛津大学中日战争研究中心有责任和义务帮助CCLD和CRC识别、收集、购买英国国家档案馆典藏与战时重庆的相关档案文献,协助CCLD和CRC人员去英国收集相关档案提供必要的帮助等。

5 捐赠托管模式

捐赠托管模式,是目前抗战文献国际交流合作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合作形式。此类合作模式是建立在合作双方高度信任的基础之上,并以协议文本的方式确定双方权利与义务,即捐赠或托管方,将档案文献以特定形式捐赠或托管于承接方,并特别约定档案文献的产权、版权、使用范围、保管期限等条件;而承接方则按照约定负责档案文献的整理、保护、典藏等义务,同时拥有约定的复制、典藏、研究和利用等权利。

根据笔者调研数据表明,捐赠托管模式的实现,必须符合两方面条件:其一,就捐赠或委托方而言,首先必须具备档案文献的法定产权、文献文本确实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其二,就承接方而言,首先必须具备文献本体的整理、修复、保存技术和设施设备,且具备雄厚的文献文本研究能力和国际信誉,即文献“品牌效应”;必须拥有相似文献的典藏规模,以便形成文献典藏和利用的“马太效应”;必须与捐赠或托管方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

6 文献交换模式

关于抗战文献的国际合作模式,还有文献交换模式。此种形式主要是针对尚未数字化,典藏机构尚存复本的原始文献,而且明确提出用双方的文献复本交换,以弥补文献缺藏,或明确提出双方用一次文献、原始档案的数字化件互换缺藏。如海外某典藏机构相关人员明确告知,他们希望采取文献互换的模式进行合作。但是,截至今日,国内相关典藏机构尚未采用这一模式,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法律法规的束缚。

 

综上所述,我国业界关于抗战文献开发利用的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已零星开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学界关于此项工作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业界在执行国际交流合作工作时,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和案例借鉴。因此,图书馆界为适应此项工作的基本趋势和要求,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逐渐形成一套适用的机制和模式,从而促进和推动我国抗战文献资源建设向纵深发展。

责任编辑:徐云卿
附件下载:
热点推荐
最新评论
我来说两句...... 发送
查看全部评论 >

参与评论积分 龙珠商城兑好礼

打开第1眼TV-华龙网查看全部评论 >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